北京大学景点介绍
总体介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
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有什么搞笑电影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并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张译老婆张佳宁高以翔一集15万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养老保险交够15年能领多少钱198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位于北京市西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心地带,占地2,721,682平方米(4082.5亩)。学校现有教职工15946人,31328名各类在校学生。现有228个博士点、258个硕士点、104个本科专业,以及覆盖139个专业的35个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大学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现任校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校长许智宏院士。
北大体育馆:体育馆位于北京大学校内东南区,是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专用馆。2004年4月至6月,该项目业主单位北京大学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设计单位,并从6家应征单位中
选中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同年7月,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节俭办奥运的精神,对总体设计、场馆功能、规模控制、材料选用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最终方案。 体育馆“中国脊”的设计构思,充分展现了北京大学人文环境的造型理念和乒乓球运动的精神内涵。在功能定位上,本着“综合利用、服务学校、兼顾社会”的原则,在满足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同时,还设置多项体育场地和设施。不仅能满足学校教学、训练、娱乐等功能服务,还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体育活动场所,并能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比赛和其它大型活动。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博雅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燕园的一大景观。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内外,从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 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
未名湖:未名湖之于北大的意义,似乎汉唐之于中国一样,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美丽之外,更多的已经凝结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未名湖是北大的灵魂,作为一种表征北大的意象而深入人们的脑海之中。未名湖很静。她安然地躺在燕园之中,周围起伏的地势与湖岸交接形成的流畅的线条,将未名湖勾勒得如同一块温润的软玉。湖畔杨柳依依、曲径通幽,则使她显得更加淡泊宁静。未名湖被未名北路和未名南路合抱,沿北路东去,漫步湖边,可以体验到未名湖美丽的神韵。风过无痕,水面上却泛起粼粼波光,湖周围树木葱茏,春天鹅黄、夏日浓密、秋季金黄灿烂,季季各有不同,但未名湖的神韵却不会变。到了冬季,未名湖上坚冰成型,湖面上就是滑冰人的天下了。每天下午,无数校内校外的滑冰爱好者齐聚湖面,偶尔会排成长队,也间或会撞成一团,一时间欢笑声、尖叫声齐齐响起,那青春飞扬的景象,哪还有半点冬日的寒意。
翻尾石鱼: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遗物。长春园北部的建筑中有谐奇趣(乾隆十二年建),前有一大喷水池,翻尾石鱼就是这个喷水池里的一个装饰物。圆明园惨遭英法八国联军的两次焚烧、劫掠,沦为废墟,珍贵文物流失怠尽,翻尾石鱼也被变卖,后被朗润园主人载淳买下。燕京大学1930年级学生毕业时,将此石鱼买来送给母校,从此翻尾石鱼就在未名湖畔安了家。
办公楼:建于1926年,原名实德楼,1931年被燕京大学校楼命名委员会定名为贝公楼。楼前的麒麟、丹墀均系圆明园遗物,由光绪皇帝胞弟爱新觉罗﹒载淳购得,存放于郎润园多年后移此。办公楼座东朝西,位于原燕京大学东西中轴线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宫殿式建筑,现为学校党政机关的办公楼处,金碧辉煌的二楼礼堂可容纳600人,学校举行重要会议以及外国政要访问北嗲发表演讲都在此进行。
华表:两柱华表原置于圆明园安佑宫,安佑宫前有琉璃坊,“左右华表各一”。清末明初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鸿慈永佑,在月地云居之后,循山径入,其中为安佑宫,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华表刻云气,甚精巧”。据此,此华表当制于1742年,燕京大学建校初期移此。
西校门:原名校友门,是原燕京大学校友与1926年集资修建。1988年北大建校一百周年时由戴姆勒奔驰捐资修缮。西门建筑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别具一格,亲笔题名的“北京大学”匾额镶嵌在大门正上方,门前两座威武雄壮的石狮忠实地守侯着大门,每逢节日,门前鲜花簇拥、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南阁、北阁:南北二阁建于1924年,与俄文楼组成了一个品字形的独立单元,这与燕园建
筑整体上的品字形设计模式是一致的。俄文楼当时被称为“课室楼”(Sage Hall),是学生上课的地方,南、北阁分别叫甘德阁和麦风阁,北边的麦风阁为音乐教室和男女学生活动室,南边的甘德阁当时作为女部的办公楼使用。至于为什么叫作甘德阁和麦风阁,北大英语系的沈弘老师在《燕园妹楼以谁命名》一文中曾有比较详尽的考辩。原来它们是以美德博士的名字来命名的。麦美德博士是原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的校长,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以后,便自动成为燕大的女部,麦美德就成为燕大首任女部主任。麦博士在任只有三年,但是为燕大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而在海淀新校园落成时,依据当时给建筑命名的惯例,就将这两座美丽典雅的阁楼以麦美德来命名了。从甘德阁和麦风阁到南北阁的转变,估计也是因缘于钱穆先生的提议。从那时开始,甘德阁和麦风阁的名称就逐渐被人们淡忘在历史的角落了。现在驻地南阁的办公机构是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北京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香港中文大学驻北京大学联络处;北阁则是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所在地。
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1952年院系调整后,原燕京大学馆藏并入北大图书馆。1975年新建了一个图书馆,1998年由李嘉诚捐资修建的北大图书馆新馆落成。亲笔为北京大学图书
馆题名,新建馆总面积超过51,000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藏书容量可达650万册,成为亚洲高校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图书馆。
百年纪念讲堂:为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兴建,是目前全国高校中最大一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讲堂,整个建筑构思精巧、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讲堂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建筑物最高处34,8米,舞台面积884平方米,观众厅内设有2,167个座位,附属设施有:化妆间、排演厅、多功能厅、观众休息厅、会议室、贵宾接待室等,学校放映电影、文艺演出以及举办大型会议都在此进行。
其他可能还会涉及到的景点:
校景亭:原名为冀然亭,是清代鸣鹤园(原淑春园一部分)仅存的一个建筑。1926年燕京大学近来后对该亭进行修葺,亭内彩绘燕园校景十余幅,遂名校景亭。1984年曾进行过一次修缮。
蔡元培铜像: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教育家,早年组织光复会,后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统长。1916—1927
年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为北京大学和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曾赞誉他为“学界泰门、人世楷模“。蔡元培铜像由北大七七、七八级毕业生捐赠。
乾隆诗碑:此诗作于乾隆五十二年,记乾隆十三、十四之事。十三年九月,“旨畅春园恭请皇太后圣安,即视事于观澜榭,引见于大西门”,“爱亲御弧矢”,“连发十二矢,中一十有九”,十四年,“陈马技以娱慈颜,亲发十矢,复中九,且破其的三焉”,此碑当为畅春园之遗物。
钟亭:位于未名湖南岸的小山上,1929年为燕京大学校钟而建。亭内悬挂着一口大钟,钟上刻有精美的龙、海涛和八卦图案,并有大清国丙申年制字样,使用满汉两种文字。钟亭为圆顶六柱结构的古典风格建筑,精巧隽秀。钟亭周围苍松翠柏、绿草如茵。向北眺望可俯瞰整个未名湖和湖心岛,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斯诺墓: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 1905—1972孙红雷叶璇),生于美国坎萨斯城,1928年以记者身份到中国,1934年任燕子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曾秘密赴陕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回京后写了《红星照耀着中国》(即《西行漫记》)。建国后,斯诺曾先后三次访问中国,为发展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1972年2月15日逝世于瑞士日内瓦。遵照斯
诺的遗愿,其部分骨灰安葬在中国,1973年10月19日在北大举行了安葬仪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