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持
李博在李博先生的关怀下成长
编者按 李博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内蒙古大学教授,他于今年5月出席在匈牙利举行的草地国际学术会议期间,不幸殉职。李博院士的事迹本刊曾予报
道,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本刊特发表杨持教授的纪念文章,借此表达我们对李博院士的深切怀念。
  李博先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留下了许多未尽的事业,也留下了无尽的哀痛和思念。
先生把大半生献给了内蒙古的教育科研事业,献给了内蒙古的草原建设事业,为内蒙古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不仅表现在卓著的科研成果,还表现在完成了两项重要使命,一是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李继侗先生开创的生态学事业,在内蒙古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专业,又先后建立了生态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出4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14名博士研究生;二是建立起一支年轻而有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队伍。原来只有五名教师的生态学教研室,在先生的努力奋斗下,现在已经成立了“自然资源研究所”和“生态与环境科学系”两个机构,在老中青结合以青年为主的学术梯队中,有8名教授,10名副教授,这在全国的同专业中是最强大的一支队伍。
在学术队伍的建设上,先生用心良苦,他所指导的硕士和博士生成绩优异,有的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栋梁之才。杨吉力从本科生开始就在先生的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之后又相继经历了硕士生、博士生培养阶段,也就是说,在先生的亲
自指导下学习工作达8年之久,毕业后又是在先生的关怀下先后担任了自然资源研究所所长,生态与环境科学系主任,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等重要职务,成为内蒙古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与博士生导师。
先生培养的学生中有一些现在已是很有成就的年轻学者,如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校长助理高
玉葆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站长、“植物生态学报”副主编李永宏;在美国从事生态学工作的邬建国、陈吉泉等。
我也是在先生指引下才走上从事生态学事业的道路。记得在1979年,先生问我,愿不愿意陪同阳含熙先生去一趟锡盟草原,我没有见过草原,这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然而,由于阳先生的事务繁忙,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次年,两位先生见面后商定,由阳先生为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培养一名年轻教师,于是先生再次到我,派我到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在阳先生指导下进修一年,学习“数量生态学”,就是在这一年我从生物系的植物教研室正式调到生态学教研室工作,就此决定了我一生所要从事的事业。
先生的关怀,使我在学术上得到不断提高。记得在1988年,先生调到中国农科院草原所任所长,把生态学
教研室主任的担子压给了我,工作上的关系,与先生接触多了,也就更加了解到先生的学术思想与为人品德。在这一时期,最使我感动的是,先生有意识地给我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带我一同去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时也让我替他去出席一些重要的会议,使我能够去接近和认识更多的同行专家,特别是一些国内知名的老先生,这种机会不仅使我更多地
了解了国内的情况,也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宣传我校的发展。我现在所以能够担任教育部生态学教学指导组副组长,中国生态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这都是先生给予的支持。
近两年来,由于培养博士研究生及争取科研项目的工作需要,我与先生的接触更加频繁,使我了解到,先生在当选中科院院士后,对学术问题上的思考更加深入,不断地提出多项科研项目建议,如“受损生态系统的致损机理与恢复”、“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农业的理论基础”、“草原区荒漠化发生机制与评价”、“农牧交错带畜牧业产业化工程”等等,每次见面都要谈到这些问题。在生态学博士点的建设上,先生的心中也早有安排,他说,今后要从年轻人中选拔博士生导师,这样对博士点的发展与稳定会更好。
先生带着很多重大学术问题的思考走了。作为他的学生,只有加倍努力,把内蒙古大学的生态学学科点办好,继承和发扬先生开创的事业,才不辜负先生的栽培,才能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先生的精神永存。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3—人才经纬          党建与人才
:1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