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古田军号》的影评观后感精选看《古田军号》有感《古田军号》取材于古田会议前后的一段历史,以一个红军小号手后代的视角,讲述了1929年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达闽西后那段鲜为人知的岁月,真实再现了年轻的军队,在绝境中历经困难探索真理,开辟革命成功之路的非凡历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既出演过历史革命剧《中国1921》,也加盟过偶像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王仁君在剧中饰演主角。
在谈到如何塑造角时,王仁君说,小时候对他老人家的认识是高大伟岸、和蔼可亲而英明决断的。参演这部戏后,又更多地感觉到他深思熟虑、讲原那么不动摇的一面,并且他非常擅于团结众,这个力量很强大。
郭晓敏资料为了演好这个角,王仁君提前做了很多准备,除了拜读经典著作外,还观看了不少珍贵的影像资料,不断揣摩人物的说话方式和举手投足间的小感觉。
王仁君说,我觉得拍完这部戏之后,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他通过这部影片更加了解到革命前辈们,真的是深入到人民众中去调研老百姓的疾苦,然后想方法改善他们的生活,团结周围的战士和同志。这个一种难能可贵的大胸怀。
演员张一山那么表示:我也是年轻人,在拍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历史和伟大人物。我希望能用我的一些号召力,能够吸引到一些年轻的观众,让他们也走进电影院,了解我们拍的每一段历史。
胡兵参演影片的最大感受就是战斗场面太震撼了,他开始以为屏幕中的林弹雨是假的,是后期做上去的。没想到现场使用了真实弹,真的能看到子弹从你身边‘嗖嗖嗖’飞过。在拍摄中,还
有个道具组的工作人员跟他说:兵哥哥这个很贵,不能把它摔坏了,就是摔倒了也要抱在手里。
许多战斗戏都是拍了好几次,因为当你拍一遍两遍,三遍,四遍的时候已经忽略了所有一切,而导演就要等你忽略所有的一切,豁出命往前冲的那一条。
在8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向革命先烈致敬!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无畏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古田军号》以一个红军小号手视角,讲述了革命领袖带着年轻的红军,在绝境中探索真理,开辟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非凡历程。在曝光的特辑中主演胡兵开篇就与观众分享了令他难忘的“最难一场戏”。“曾经以为战争场景里的林弹雨都是画上去的,没有想到竟然是真实存在的,扛着冲锋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子弹嗖嗖在耳边划过。”大量真实弹的爆破让胡兵啧啧称奇。《古田军号》作为革命史诗题材影片,宏大的战争场面必不可少。前后8000余人次的子弟兵助阵影片拍摄。作为军人的导演陈力对于战争戏有着高标准严要求,希望演员能够演出前线战士无所畏惧的“狠劲”。胡兵对此深有感触:“我冲锋了一次又一次,到最后已经无所顾忌奋不顾身,而导演就是要你那奋不顾身的最后一条。”
除了战争戏,导演对文戏要求更是严格。她对王仁君、王志飞、刘智扬、张一山等主演要求不要模仿前辈演员,要用“真”表现出当年、朱德、陈毅等革命领袖真实鲜活、热血激情的一面。“导演是一位特别注重细节的人,一个眼神,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动作都会看在眼里”。这种严格让胡兵获益良多。胡兵提到:“其实每个演员都有创作欲望,但是一个好的演员就像是一根好用
的笔,无论线条勾勒或者挥毫泼墨,都要尽力去呈现出导演所想、塑造出角的灵魂。”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古田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由陈力导演执导的献礼影片《古田军号》将于8月1日上映。7月26日,影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首映礼,主席亲属、全国政协委员李敏,朱德委员长亲属、全国政协委员朱和平将军及夫人郭晓敏,闽西老红军亲属韩京京、张微微,以及各级军政领导、影视界专家等参加了首映式。
导演陈力携王仁君、王志飞、刘智扬、张一山、胡兵、孙维民、董玥等主创集体亮相。导演现场分享,电影历经8年的悉心打磨,在闽西革命遗址实景拍摄,启用众演员20000余人、子弟兵8000余人协助拍摄,经过8个多月的后期制作,最终成片镜头超过3600个,堪称一部无愧于英烈和时代的“红史诗电影”。
在当天曝光的终极版预告片中,“古今对望”视角首次完整呈现:闽西土楼中,喜庆的板凳龙表演现场,衣着时尚的观众人中隐约浮现青年与小号手,一场跨越90年的历史对望就此展开……青年林彪担忧地向发问“红旗还能扛多久?”把观众拉进1929年红四军生死存亡的危机中。阔步向前、朱德怒斥违纪将领、陈毅行匆匆、刘安恭身陷剧烈战斗……在舞动的凳子龙与漫天炮火的镜头穿插之下,90年前风云激荡的闽西革命图景跃然眼前。
陈力导演深情地说:“最令我感到欣慰的评价是于90后、00后观众,他们对我说,有燃有泪的《古田军号》让他们对于主旋律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初心和使命。未来是属于他
们青年人的,通过我的电影,能让红基因在他们当中传承下去,是我所最希望看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革命先辈风华正茂的气质,《古田军号》召集了一批充满热血而富有责任感的中青年演员,大家戏称自己是“红团”。
王仁君、王志飞、刘智扬在电影中分别饰演革命领袖、朱德、陈毅。三人表示,出演领袖压力很大,但导演鼓励他们不要紧张,尽可能复原出青年领袖身上的青春与活力。
而饰演林彪与刘安恭的张一山与胡兵,都与革命题材颇有渊源:张一山此前就出演过陈力导演的作品《血战湘江》,他表示,“让现在的青年人了解当年的历史,传承红基因,是演员的责任也是荣耀。”
而胡兵出身军人家庭,这一次的出演也是圆了父亲与自己多年的心愿。
同时,电影还邀请了孙维民、李幼斌两位表演艺术家来饰演老区百姓,为影片增添了厚重的一笔。发布会现场,张一山和众主创表示:“让现在的青年人了解当年的历史,传承红基因,是演员的责任也是荣耀。”
1929年曾经发生过多大事件,本片为什么要选择古田会议作为切入口,估计很多年轻的观众并不是完全了解,没有关系,等到看完电影,所有人都会对这场会议的前因后果,以及其重要意义,产生一个全新而又深刻的认识。
《古田军号》没有刻意的铺设宏大,而是通过红军小号手后代的视角,以现代人从福建土楼里的舞龙入手,一举打通了相隔九十年的时空,把观众带回到战火纷飞的根据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
青年领袖的智慧与意志,良好的大局观和指挥能力,还有朱德的大将之风,陈毅的正直与理性,林彪的刚武和坚决,追随这些大人物的脚步,影片经过客观而又新颖的演绎,重现了古田会议的前前后后。
除了这些大人物,影片还塑造了一批以往容易被忽略的一些小人物,和红军一起成长的小军号手,李幼斌饰演的造纸坊老板,孙维民饰演的孙裁缝,同样也都有完整且鲜活的塑造。他们以老百姓的身份参与到根据地的开展壮大过程中,有血有肉且富有真情实感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在他们身上,表达的不止是个体的使命与传承,更折射出家国的命运,透过现代人的思维,看到前辈的艰辛,让观众能够毫无间隔感的置身其中,不仅仅是观望和欣赏,更是与银幕上的先辈产生一种精神的共鸣,就仿佛与他们在困难岁月中并肩战斗一般,聆听着当年校场上的演练、牛马耕耘的嘶鸣,还有后来响彻整个世界的号角。
除了红军与老区人民唇齿相依的鱼水之情,《古田军号》还呈现了大量鲜活有趣的细节,这些呈现让影片变得层次丰富,在残酷的战争中处处都充满了趣味,比方说制作军衣的过程,领章从纯红到带上黑边的典故,红军内部的争论,关于训练方法、口号,以及对待战俘的方式,关于军饷的处理,都有生动的呈现。
正是这些详实丰富的细节,让影片具有了大片的娱乐性,同时也具备了非常深远的文献价值,这其实也是陈力导演的一贯风格特,从《湘江北去》、《血战湘江》开始,她一直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把作品扎根到生活的土壤里,这一次《古田军号》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