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 能总结使用资料对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的作用。
    2. 能围绕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情感展开交流。
    3. 能辨别词语的感彩并恰当运用。
    4. 体会顿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5. 了解古诗硬笔书写的两种行款,并能正确书写。
    6. 背诵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
    【教学重点】
    1. 能总结使用资料对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的作用。
    2. 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 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PPT制作及音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匀组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总结使用资料对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的作用。
    2. 能围绕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情感展开交流。
    3. 能辨别词语的感彩并恰当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课题,回顾单元课文表达的情感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板书课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课文,回忆一下,每一篇课文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交流
    预设1:《古诗三首》中,三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预设2:《少年中国说》表达了作者梁启超先生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预设3:《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
    预设4:《小岛》赞扬驻岛战士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高尚情怀。
    3.教师小结:本单元课文的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在学习中,我们还结合资料深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引出交流平台
    质疑:那么,结合资料,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交流平台。(板书:交流平台)
    2.学生交流
    预设:老师,我知道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我们还可以结合更多的资料,帮助我们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1)举例结合背景资料体会情感
    追问: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是怎样借助写作背景资料,体会课文蕴含情感的?
    (2)生交流
    预设1:学习《示儿》和《题临安邸》时,了解了南宋的社会背景。当时,北方近一半土地被金人占领,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寻欢作乐,由此,我深刻地体会到陆游对 “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伤痛和林升“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慨。
    预设2:在阅读《少年中国说》时,了解到,晚清时期朝廷昏庸腐败,帝国主义列强肆意侵略中国这些背景资料,这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梁启超先生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3)举例结合更多资料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追问: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是怎样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的呢?谁愿意交流。
    (4)学生交流
    预设1: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我查阅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这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预设2:在学习《小岛》一课时,我结合查阅的资料,了解到海防战士生活在“高温、高盐、高湿"的环境
中,这使我更加能理解文中将军为什么要将种菜的方法在守岛部队中推广了。
    (5)理解通过朗读表现情感。
    点拨:这两位同学讲得真好。为了丰富对文章内容的认识,结合更多查阅的资料来理解,是一个好办法。
    追问:当我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后,可以通过什么来表现呢?
    预设: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来表现,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6)学生朗读句子
    读出《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痛惜之情”,读出《少年中国说》表达的“壮志豪情"。
    ① 学生自由准备
    ② 指名朗读
    ③ 教师总结:两位同学读得真不错。第一位同学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表现了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
情;第二位同学提高了语调,读出了节奏,显得铿锵有力,表现出《少年中国说》蕴含的壮志豪情。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引出内容
    (板书:词句段运用)
    2.明确要求
    点拨:读了题目,我们知道这道题有两个要求:先辨析每一组词语意思上的相同与不同,再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让我们先读读下列四组词语,可以借助词典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再想想每一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交流词语含义,区分感彩
    预设1:第一组词语“举世闻名”是指全世界都听到其名声,形容名声极大。“臭名远扬"的意思是指坏名声传得很远。这两个词语虽然都有名声传得远的意思,但“举世闻名”是对他人的赞赏,而“臭名远扬"表示厌恶,它们在感彩上是不同的。
    预设2:第二组词语“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这两个词语都表示对某事感到兴奋,但它们的感彩是不同的,一个褒义,一个贬义。
    预设3:第三组中“足智多谋”是指智谋很多,形容善于料事和用计。“诡计多端",“诡计”的意思是狡诈的计策,“诡计多端"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狡诈的计策很多。两个词语都有主意多,善于用计的意思。但是“足智多谋”是对他人的赞赏,褒奖。“诡计多端"是对他人的厌恶与批评。词语的感彩上也是不一样的。
    预设4:第四组词语中“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处心积虑"是指千方百计的盘算。比较两个词语的意思,他们都有做事费尽心思的意思,但是他们的感彩不同,“呕心沥血”是指对工作、事业等方面用心、热衷;但“处心积虑"偏重于蓄谋已久,多用于贬义。
    4.教师归纳褒义词和贬义词的特点
    点拨: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可以发现每一组词语意思相近,但是感彩不同。上面一行的词语,表示赞赏、嘉许、褒扬、喜爱的情感,是褒义词;下面一行的词语,表示贬斥、否定、憎恨、轻蔑的情感,是贬义词。
    5.选择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追问:辨析了词语的意思后,有位同学选择“诡计多端”这个词写一段话。大家来看看写得怎么样?
    (1)出示错误范例
    诡计多端——诸葛亮是个诡计多端的人。他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来十万多支箭;他城头抚琴,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
    (2)学生点评
    预设:“诡计多端"表示坏主意多。这里用在诸葛亮身上不正确,应该用“足智多谋”才合适。
    (3)教师小结
    点拨:刚才那位同学还没有正确把握“诡计多端"这个词语的感彩。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多次运用“神机妙算”表示对诸葛亮的赞赏与敬佩,所以,这里如果用“足智多谋"就对了。谁能把这个句子修改一下?
    (4)修改句子
    预设: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来十万多支箭;他城头抚琴,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
    (5)用“诡计多端”说句子
    A教师:如果要用 “诡计多端"写一段话,可以怎么说呢?
    B 学生回答
    预设:在《狐狸和乌鸦》这个寓言里,狐狸真是诡计多端。它先热情地跟乌鸦打招呼,又假意问候它的孩子,接着夸赞乌鸦的羽毛漂亮,用甜言蜜语哄骗乌鸦唱歌,最后骗走了它嘴里的肉。
    6.总结学习,布置练习
    点拨:是啊,狐狸的坏主意真多,我们可以说它是诡计多端的。在句子中,你准确地把握了词语的感彩。通过学习,我们明白要完成这个练习,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准确把握词语的感彩;然后再合理地运用这个词语写一段话。
    7.布置任务:接下来,请你们也选择一个词语,试着写一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