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宝相花纹样中国植物纹样发展期的典型代表。植物纹样一直是世界装饰纹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地位也同样重要,同西方相比较而言,植物纹样在我国兴盛的时间较晚。汉晋以前我国装饰图案题材多为动物神兽纹、几何纹、云气纹。经过汉代丝绸之路的初开,渐渐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少量植物纹样传入,但也并不占主导地位。直到魏晋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大量植物纹样伴随着佛教文化开始传入中国,本土纹样与外来植物纹样的结合,使更多具有中国特的植物装饰纹样出现,植物图案题材开始占据主要位置,在中国逐渐成熟。宝相花纹样在这种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生。
在整个历史发展状况当中,唐代是发展速度较快的一个时期,它引领着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贸易的发展。在这样一个繁荣的时代,人们对于闲情逸致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追求,思想上有所转换,不在单一的追求天赋神受的观念,开始从大自然中吸取创作灵感,去真正的感受大自然之中的瞬息万变。
植物纹样是装饰纹样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宝相花纹样在植物纹样发展史上举足轻重。但相比较西方的发展上来看,我国的植物纹样发展速度相对迟缓,经过丝绸之路的初开,外来文化的交流增多,大量的植
物纹样伴随佛教文化的传入,许多具有中国特的植物纹样逐渐形成,植物纹样题材的纹样因此占据了主要地位,并在中国逐渐成熟。这是后期宝相花形成的主要原因。
根据资料的调研可以发现,早期,最先传入我国的外来文化是佛学思想,伴随着佛教文化及态度的莲花纹样走进了中华大地,并与我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带动了我国植物纹样的发展,推动着宝相花纹样的形成。宝相花纹样是自然与想象结合的产物,它经过了多元文化的艺术加工和想象,是及美貌和内涵于一身的理想花卉纹样。它的用途十分广泛,在从建筑、织物、器物等载体上都可以发现宝相花纹样的形象。尤其在唐代这一时期,可以说宝相花纹样的完美气质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时期宝相花纹样丰腴唯美,十分华贵大气,表现力强。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纹样发展在整个中国历史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从纹样当中
第1章绪论
可以反映出某一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唐代是中国历史之中最为繁盛的一个时期,无论是当时的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由此可以确定,植物纹样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其中宝相花纹样是唐代这一时期的典范,它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而成的产物,其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带动着社会飞速发展,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传统纹样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很多传统文化
的流失是十分可惜的,我们虽然无法改变其中所包含的社会因素,但怎样从美学角度对这些被人们所“遗忘”的传统纹样进行创新与探索,并试图寻传统文化在视觉设计中应用的新的可能性,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设计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这既是一个发扬传统文化的契机,又是一个不知不觉间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接受世界文化冲击与现代文化更迭的双重挑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新的事物固然很好,但在多元化相融合的状况下,我们要重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所提升,因为它不仅仅是历史遗留的宝贵财富,其自身的发展价值更是不限量,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十分有价值的。
1.3研究现状
关于宝相花的研究现状,一部分学者从历史脉络的角度对宝相花的由来及流变进行分析和研究,还有一部分学者就其不同朝代背景下的载体进行梳理。
宝相花作为纹样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多资料和文献上都有记载,如齐东升先生的《唐代金银器研究》,赵丰先生的《中国丝绸通史》等,从相关敦煌纹样研究的资料中均有对宝相花的梳理,但其中的宝相花选取的都是作为边饰或者作为不同载体的附属纹样做了分类和介绍,而对于宝相花纹样完整的介绍和分析比较少。一部分资料是对中国历史朝代留下的宝相花纹样做了整理和收集,还有一部分是立足于宝相花的构成因素进行梳理,例如高明的《敦煌唐代壁画中的宝相花纹饰探沂》。还有一些事常识读本,但都是选编性质的,在九六年由李静先生出版的《宝相花图案集》中,
对宝相花纹样的形式做了一次整合。总体来看,目前对宝相花纹样的分析还不够完善,人们对宝相花纹样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
1.4研究方法
对传统纹样“唐代宝相花”的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首先,系统的搜集有关“宝相花”纹样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大量搜集阅读“宝相花”纹样的相关文献书籍,
对文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对重要部分进行整合,全面了解“宝相花”纹样的历史和现状。着重详读与“宝相花”相关的出土文物资料,因为出土文物是最具有权威的可信史料,是其他文献无法替代的,在到课题理论依据的同时,进一步出研究空间。
在资料搜索完毕后,对出土的文物资料采取归纳演绎法研究分析,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按照自我认知进行比较归纳,从唐代文化社会历史角度与美学角度出发,结合唐代背景情况,展开对“宝相花”纹样的溯源分析及形态分析,并且通过归纳对比,再从视觉传达角度出发,在图形构成上结合“宝相花”与现代图形对比思考,在图案之中到纹样的规律,将总结的成果运用到视觉创新设计之中。
第2章唐代“宝相花”纹样的溯源
第2章唐代“宝相花”纹样的溯源
2.1“宝相花”纹样的起源和形成
从文化背景来看,自佛教伴随外来文化传入我国之后,佛教艺术因此而发扬光大。而南北朝时期,佛教中的莲花纹样作为主要的装饰纹样在中国广泛传播和应用,莲花纹样在本土文化领域的艺术风格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外来文化逐渐削弱,莲花纹样又有了新的形象,并不断的发展和沿用着,宝相花纹样因莲花纹样逐渐演化而日趋成熟,从宝相花的结构特征分析,“宝相花”纹样的构成中包含了莲花纹、云气纹、石榴纹等造型,成分越来越丰富。
据史料记载,在南北朝这一时期,莲花纹与忍冬纹的组合是宝相花纹样的萌芽。“忍冬纹”是一种似花似叶的植物纹样,常以S形连缀二方连续的结构出现,有时候单独出现。(图1)已故图案学家雷圭元曾说:“忍冬花是希腊的产物,它有一定的装饰题材,同掌状叶搭配而组成各花卉饰样。”1由此可以说明,“忍冬”作为外来文化传入我国本土,因多与佛教中的莲花纹组合,形成团花结构,这是宝相花纹样形成的一个原因。
图1北魏时期云冈石窟忍冬纹边饰
考古发现,出自巩县的北朝石刻莲花纹(图2)图案当中的莲花纹样与忍冬纹的结合比较单一,但具备宝相花纹样的特征。从结构上看,四瓣、四出、十字结构还有多瓣、团花结构。
1图案基础(雷圭元-著)作者:雷圭元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图2巩县的北朝石刻莲花纹石刻
北朝时期的纹样种类较少,形象单一,组合方式也相对简单。但在敦煌艺术发展的初期,由于外来文化的传入,艺术风格和组合形式开始逐渐复杂。在藻井结构当中,中心以莲花为主纹,边饰由几种纹样连续均匀排列。相比北朝早期的纹样造型来看更为饱满大气,这种形式沿用至唐代这一繁盛的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始终处于在探索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彩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为宝相花纹样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国传统纹饰唐初,西域文化的融入,带入了很多外来纹样,敦煌莫高窟藻井的井心不在单纯的是莲花形象,石榴纹以小簇的造型居于井心,边饰有的是如意云头形的莲瓣,有的是忍冬纹。到了盛唐时期,装饰风格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多的吸收了自然界中的花卉元素,如牡丹、西潘莲、茶花等,还有一些果实作为纹样,如石榴、葡萄等,使宝相花整体形象更加理想化,因此成为了当时装饰风格中的典范。其艺术风格,在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基础上,更加崇尚理想主义,整体气质华贵饱满。
在外来文化和宗教信仰符号的激发中,一些具有艺术性和美学特征的装饰纹样逐渐成熟,成为具有时代性的和纯粹意义的装饰性母题。当一个母题与宗教行为接触频繁的情况下,会产生一个定时阶段。这一阶段的纹样是本土题材与外来文化结合的产物,而莲花纹样在介入的过程中与传统纹样产生摩擦,又在摩擦中逐渐和谐,并在本土化进程中,宝相花纹样逐渐成熟。
2.1.1“宝相花”的概念
宝相花是佛教艺术中常用到的一种纹样。宝相花属于蔷薇花的一种,多瓣,且颜艳丽。莲花是宝相花的基础纹样,宝相花是在莲花形象的基础上更迭变化而形成的纹样,产生于北魏,盛行于唐代。“宝相”一词意指庄严的佛教形象。文献当中曾描述“于是民以悦来,工以心境。周易曰:风行水上涣。金资宝相,永籍闲安;金资宝相;袁本、茶陵本“资”做“姿”是也。”是用来形容佛的庄严形象的。此后的各朝各代的佛教当中均有对“宝相花”的记载。如明代代杨珽着《龙膏记•成隟》:“贝阙珠宫,金姿宝相。千条缨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