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予了旅游业一个发展的契机,经过多年的发展,沈阳市旅游业得到了重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沈阳市的支柱产业,在沈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地位不断提高。然而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发展和培训。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可以更好的提升沈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战略地位。因此,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沈阳地区旅游人才,是沈阳旅游业及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沈阳地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出了沈阳地区对旅游人才的强力需求与人开开发不足存在的矛盾及问题,并根据沈阳地区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有现实意义的对策,力图为沈阳地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地区旅游业;旅游资源;复合型人才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旅游业又称旅游产业,是指凭借旅游资源及旅游设施,专门从事招徕旅客,为其提供专业的旅游服务例如:交通、餐饮、住宿、游览、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业余生活的要求也随
之提高,旅游业成了人们节日休假的主要选择,而旅游业以其丰富的活动项目可以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通过旅游人们可以在精神和体力双方面都得到修养,改善健康,开阔眼界,在旅游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各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增长知识,成为21世纪人们文化生活主题。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对各行各业都有着密切的影响,并促使这些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业除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来吸引人们,更重要的一点旅游业比其他产业更多依赖于人的细微差别,依赖于主人与客人、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处。所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制定有旅游旅游人才开发和培养的策略极为重要,未来中国要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就必须通过对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来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在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上提供更高质量的劳动和产品服务质量才能让旅游者更加满意,从而在旅游业受到认可,处于优势地【1】。
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离不开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沈阳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人才竞争为主题的21世纪,沈阳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对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由于沈阳地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不受重视,所以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沈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沈阳地区旅游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加快开发和培养适合沈阳地区旅游业市场的高素质人才。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绿产业";顺应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成为了人们追求的
潮流,旅游业成为沈阳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影响沈阳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不仅仅是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旅游业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与衰败已经不仅仅依靠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素质的高低。从目前看来,沈阳地区旅游人才总体水平较低,各旅游院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合市场的需求,而某些方面人才匮乏,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稀缺。因此,从根本上要提高沈阳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提高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要根据旅游市场需要培养适合旅游业发展的高素质旅游人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对沈阳地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出并分析影响沈阳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适合沈阳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从而促进沈阳地区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沈阳地区旅游资源与人力资源现状
(一)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沈阳,号称"东方鲁尔";,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1】,东北第一大城市,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特大城市,中国十大城市之一,中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沈阳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人文资源,沈阳在原有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开发,沈阳的棋盘旅游风景区被列为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是一处集秀美自然景和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以春天的绿、夏天的景、秋天的枫、冬天的雪著称。除秀美的自然风光,景区还有高句丽山城遗址、南天门、仙人洞、妈妈石、点将台、向阳寺、鸟林等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沈阳国际竞技中心因举办多次国际棋类赛事而闻名于世。同时,沈阳还建设
了很多主题度假村,例如:沈阳紫烟薰衣草庄园,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马刚乡马泉村,占地面积5000余亩,核心区域1600亩,栽种全国最大的观赏性薰衣草花田,庄园以"唯美、浪漫、闲适"为主题,将文化创意与现代农业相结合自2011年7月21日试营业以来,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更是在"七夕";中国情人节当天达到高潮,日接待游客2万余人。沈阳同时还拥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是除北京之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例如: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之一。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沈阳的东北两陵也是沈阳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遗址,北陵公园以其古老历史、神秘皇陵和园林景观,成为镶嵌在沈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东陵以其建筑严谨,雕刻精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这些都体现了沈阳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和文化底蕴的深厚。
随着沈阳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旅游产业的规模日益壮大。在2008年沈阳成功举办国际旅游节,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正式提升为国家级旅游节庆活动。全市旅行社182家,星级饭店114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33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1家。据统计2011年沈阳旅游业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20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161.4万人次,增长3.0%;接待入境旅游者47.6万人次,增长4.5%。实现旅游总收
入410.3亿元,增长25.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87.4亿元,增长27.0%;旅游外汇收入3.3亿美元,增长13.8%。
(二)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沈阳旅游业人力资源分为现有人力资源和潜在人力资源开发两部分。现有人力资源主要包括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中心的纪念品商店、百货商店和购物区、娱乐中心和其他相关的服务业人员;潜在人力资源即旅游培训期间的人力资源和准备加入旅游业的人力资源。据沈阳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数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沈阳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7万,站全省城镇就业人数的60%。旅游业组织和经济专家曾经计算,旅游业每增加1人就业,就会促进相关产业增加5人就业。按上面的计算,2012年上半年沈阳地区可以实现间接就业人数35万人,从而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沈阳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稳。旅游业直接就业的人员中,旅游住宿设置就业人数居多,高达3.3万人;其次,主要分配在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环节,共6500人,第三是旅游景点8000人,其他旅游环节分配旅游人员1000人。如此多的旅游人力资源输入社会,表明沈阳市已经在不断的开发旅游人才,初步在高等院校、旅游中专、职专院校和旅游培训中心为一体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也表明旅游人力资源的数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越来越取决于旅游人才素质的高低,人力资源禀赋论也逐渐得到旅游管理者的认可,在旅游业中对人力资源的良好的运用和旅游人员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旅游业发展的未来【2】。旅游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未来旅游行业讨论的焦点,如何正确的开发本地区的人力资源,如何合理的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再升级,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议题。现有的旅游人力资源水平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相差甚远,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也是保证旅游经济发挥其最大效应的关键。沈阳市旅游行业拥有者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如何更好的将旅游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更多因素取决于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所以沈阳地区旅游资源管理者应认识到这个问题,解决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采取因地适宜的发展战略,正确面对发展中尊在的问题,
更好的开发和培养人才,将人力资源优势与旅游资源优势相结合,达到两者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促进沈阳旅游业更稳更快的发展。
三、沈阳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需要与供给之间的问题
1.不符合市场需要
目前来看,沈阳市人才规划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旅游知识技能培训体系,和规范的旅游人才管理体系,相关学校对于旅游专业课程设计,也只是加强行业知识的拓展,并没有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调整,同时由于忽视知识的教育与技能的应用之间的关系,旅游从业人员对知识的理论掌握和实际操作脱节,造成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困难重重,也是由于以上的原因,是的沈阳市没有根据市场需要为导向,形成一个深层次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体系。
2.缺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现阶段沈阳市旅游职业队伍还不成熟,既缺乏熟悉业务又具备专业技术知识,既技能熟练又擅长多国语言沟通,既熟悉国际旅游开发又能结合本土旅游资源优势进行创新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缺乏存在于各行各业,沈阳市拥有深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更应该注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开发培养以及引进,建设既丰富又有本土优势的旅游业职业经理梯队。这种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错位,必将影响沈阳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才数量与质量之间的问题
沈阳旅行据沈阳人力资源管理数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旅游业就业人员共5万,虽然数量上趋势较好,但是质量上看,差距还很大,可以理解为旅游人力资源供大于求,而旅游人才供不应求。这种显现主要表现在:首先旅游人力资源学历层次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30%左右。初中高等级人才比例失调,中高级人才明显偏少,其中,很多旅游管理人员都不是学习旅游专业出身,所以不论是在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是服务素质上都要低于专业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同时,有实践经验的人缺乏理论积淀,有理论功底的人不深入实践,理论和实践脱节成了旅游人才成长的一大问题。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旅游,而由此带来了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非专业商家介入到旅游这一行业当中来,他们的涌入虽然缓解了旅游者人数上升带来的问题,但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由于后期培训的旅游人员素质较低,由于他们的非专业性,造成了其所提供的不完善的旅游服务给旅游者留下恶劣的印象,从而涉及到其他正规旅游从业者,这也就是从事旅游业的人数在不断上升,而旅游服务质量并没有随着人数的上升而提高,反而停滞不前甚至大幅度下降【5】。
(三)院校培养与企业要求之间的的问题
现代院校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方向主要是管理型、人文型、科技型人才。沈阳市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和岗位持证统计显示,
在管理阶层人员中,企业经济类、旅游专业类和外语类专业管理人员明显缺乏。同时,旅游人才的后期开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但实际情况表明,继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专业知识和道德素质上都有很多的不足,或者只一味的培育,却没有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要进行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很多旅游专业人才不能就业。最终使得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缺乏,而不需要的却有多,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四)人才流动与稳定之间的问题
旅游业是一个人才流动速度较快,跳槽率较高的职业,同时,再加上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经营淡季人才流失严重,经营旺季人才聘用严重不足,这种人才的快速流动不利于人才对工序熟练的把握,以及对人才循序渐进的系统培训【7】。沈阳市旅游从业人员普遍都存在不稳定行,从业人员流失率、流动率高,跳槽现象频繁且严重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人力资源系统的培植、发育与构建。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大规模的人才流动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快速的人才流动和流失,会严重影响一个行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在加上旅游业员工年纪普遍较低,基层员工待遇较低,
工作较辛苦,新的旅游单位不断出现,造成了员工流性打,很多企业员工在经营旺季的流动率高达45%以上。这就严重影响了旅游业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四、解决沈阳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与行业管理相关联的人才开发制度
随着旅游人员培训机构的不断增加,旅游从业人员在职业技能和素质上的把握也有所降低,要增强旅游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首先要完善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严格监管旅游从业人员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对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完善和规范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等级考核等资格证的认证制度;推行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旅游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加快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的旅游人才市场,推动旅游人才市场从集市化向信息化、网络化等高级形态发展;允许旅游专业人员采用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形式,跨部门、跨地区兼职、兼薪、多职多薪;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兼职从事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活动,也可以离岗办科技企业或从事技术成果转化工作。
(二)加大投资培育高素质旅游业人才
建立一批完善的旅游师资培训基地和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加强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监督管理,设立旅游质量,实行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和服务资格吊销制度,严格规范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品德以及市场行为、确保服务质量。制定和完善相关旅游行业规章制度,加强职业规范和道德教育,真正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和完善竞争,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培养人才的方法和手段,创新培训机构,制定滚翻的旅游人才培训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对紧缺型、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训力度。要采用考核选拔、派遣出国、学习深造、学成返回的培养模式,
在国外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分批选派优秀人才前往学习培训深造,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同时,引进国外人才培训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现代管理,加强国际合作培训。
(三)结合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由于学校以及培训机构不能及时沟通,适合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从而导致企业得不到需要的人才,对此,沈阳市要加大力度调整旅游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将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无限的效益;调整现有高等院校的办学方向,立足于为市场和企业培养需求具有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培训体系,加强在职人员专业教育,形成合理的人才供求关系;充分调动旅游行政部门、培训中心、旅游院校、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等多方面参与人才培养与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拓展旅游人才开发的国际合作渠道,积极开展培训,形成大旅游教育的格局。
扩大和建设旅游教育基地,有针对性地做好旅游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旅游就业质量。旅游业的行业特点很突出,有自身的行业要求,因此,实现旅游就业,做好旅游教育培训工作是就业的前提。各级旅游部门在鼓励现有旅游院校扩大招生的基础上,积极与有关部门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