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TELEVISION RESEARCH
荧屏广角
《县委大院》是一部政治题材电视剧,其聚焦县域治理,从一个虚构的“光明县”的发展入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地呈现基层百态,可视化地刻画了基层干部和众百姓的生活图谱,将宏大的时代主题经由平凡鲜活的个体进行展现,为观众理解这看似陌生却又与每一个个体休戚相关的基层议题提供了生动载体,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政治剧”的概念出自德国导演皮斯卡托的《政
治剧》(The Political Theatre )一文,皮斯卡托认为“我们的‘戏’都是些号召,企图对当前的事件发生影
响,企图成为一种‘政治活动’的形式”[1]
。一直以来,
政治剧都是西方国家影视剧创作中一个备受欢迎的题材,《纸牌屋》《国务卿女士》《白宫风云》等作品层出不穷,“中国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政治剧的概念和类型,但政治题材类的电视剧作品,也一直被广大受众
所关注”[2]。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在政治题材上进行了
广泛而多样的艺术探索,《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春风又绿江南岸》等作品广受好评。一般来说,政治剧有两种面向,一种为政治服务,另一种则是书写官场生态。为政治服务的剧作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20世纪10年代初,就有《黄金赤血》《共和万岁》等政治剧剧目公演。然而,揭示官场生态的剧作,则显得较为稀缺。
国产政治剧要如何建构自己的剧作模式和话语体系?《县委大院》作出了一个别样的尝试性解答。与以往政治题材电视剧聚焦扶贫、反腐、扫黑等领域不同,由正午阳光出品的《县委大院》从中国县域治理角度破题,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寻到了一个独特的中间视角,在细致勾勒县域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将笔触辐射
到乡镇和农村,所触及的深度和广度都刷新了同类型之最,展现了中国政治题材电视剧的全新面貌。在这个意义上,《县委大院》作为一部正面描写官场生态中基层结构的政治话语的文本,它本身具有怎样的特,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剧相比,有怎样的突出特点,尤为值得关注。
一、县域治理的全景式书写
回溯中华文明史,“县制”已在中国延续了2000余年,是中华民族悠悠历史长河中最为稳定的行政区划单元。县一级作为直接连接众的基层治理机关,上接省市,下连乡镇,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与西方的政治剧相比,国产政治题材剧通常以一个虚构的地名来建构整体故事,如《人民的名义》中的汉东省京州市、
《扫黑风暴》中的中江省绿藤市,虚构的地名不仅使编剧拥有了更多展现戏剧张力的空间,也赋予地点本身更多的隐喻性力量。
《县委大院》以充满象征意义的“光明县”为故事发生地,虽名为“光明”,但初亮相,却与其名相去甚远。一直以来,光明县都是市里的落后县,政府债务沉重、资金短缺、农商环境差,还存在数据、资金窟窿上亿的遗留问题。电视剧在开端就将问题直接抛出,市委年轻干部梅晓歌到光明县上任的第一天,工友上访、拆迁难题就摆在了他的面前,随后环境污染严重、环保问题整顿严峻、招商引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以梅晓歌为代表的县委班子和乡镇基层干部破釜沉舟,不断探索县域治理难题的解决方案,带领光
【作者简介】 金玲吉,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电视剧创作现状与传播生态研究”(编号:22VRC131)阶段性成果。
金玲吉
《县委大院》:
国产政治剧题材与剧作模式的新突破
2023
明县走出泥淖,由“名不副实”走向“名副其实”,奔向了真正的“光明”。
与《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等作品聚焦“反贪”“扫黑除恶”等单一具体议题不同,《县委大院》突破了中国政治题材电视剧围绕一个大的主线展开叙事的传统模式,以中国基层治理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为切入点,以“县域治理”主题为核心,构建了光明县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众生态三位一体的丰富样态,形成了县域治理的全景式书写,呈现出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效果。
在以往政治题材电视剧中,把镜头直接对准县域治理的作品虽并不多见,但仍出现了不少佳作,如《焦裕禄》《谷文昌》《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纵观以往关注县域治理的电视剧作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叙事结构:一种是聚焦典型人物,以人物的动机或目的作为切入点,通过主人公的视角串联故事、引领事件,重在塑造典型人物自身。例如电视剧《焦裕禄》《谷文昌》《一诺无悔》均以县委书记为主要叙事核心,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模范人物形象。由王洛勇主演的电视剧《焦裕禄》呈现了“焦裕禄”这一模范人物形象从青年时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到为人民奉献自己全部生命的感人历程。《一诺无悔》讲述了县委书记廖俊波带领贫困县政和县脱贫致富,成为经济发展全省十佳县的故事;另一种则是聚焦一个恒定主题,细致详实地展现县域治理的一个切面,如《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春风又绿江南岸》均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处晋西北边陲右玉县的历届县委带领当地众治沙造林、改造生态环境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以“两山”理念和绿发展理念的提出给浙江乡村发展带来的巨变为背景,围绕江南县如何解决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两大难题展开叙事,这一类型的作品主题明确、情节聚焦。
《县委大院》则突破了以往聚焦典型人物、主要事件、单一领域展开叙事的结构,而是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多条故事线并行、多个人物交叉推进的散点叙事模式,来体现基层工作的繁琐与不易。人物从县委大院中出发,奔赴市里和全县各处解决问题,又在县委大院中汇集,这让“县委大院”这一空间成为联结市、县、乡、村的关键支点。这种以多事件串联的散点叙事结构,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光明县县域治理的方方面面,契合了我国基层治理的社会现状。然而,这种事
件串联、以事件推进故事发展的叙事方式,不可避免
地会将人物放置在次要位置。剧中,梅晓歌作为主人
公,却往往是被动获取信息、处理紧急情况,因此,当
其真正介入事件时,事件本身的发展已经过了高潮阶
段,导致人物与事件发展的错位。虽是基层工作现状
的真实反映,却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主要人物的主观
能动性,削弱观众对人物的共情和对其命运的关注。
但是,“县委大院”不仅是以梅晓歌为首的县领导
班子所处的空间和事件发生的背景,更呈现出自身的
叙事张力,使其作为叙事空间,成为事实上的主人公。
《县委大院》通过镜头呈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空间:清
一的天蓝文件夹、灰的档案柜、暗红的办公
桌…都与现实中的县委政府部门无异,带给了观众最
为直观真实的体验。“县委大院”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时
空体,在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看来,“时空体”指
的是“空间和时间标志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的
整体中。时间在这里浓缩、凝聚,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
西;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
之中,时间的标志要展现在空间里,而空间则要通过时
间来理解和衡量。这种不同系列的交叉和不同标志的
融合,正是艺术时空体的特征所在”[3]。围绕“县委大
院”这一核心的时空场域,多重的故事线索相互交织,
从而连点成面,让《县委大院》得以以一种近乎白描的
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再现县域治理的工作百态。
因此,《县委大院》对县域治理的全景式书写,使光
明县作为一个地域性不强、没有清晰的南北界定的虚
构的县城,成为千千万万个县级行政单位的折中的缩
影,这种从“个体”到“全局”的层次感,体现了文艺作
品对当下的关注和对时代的敏锐洞察。
二、基层干部像谱系建构
相比西方政治剧注重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和个性化,
国产政治题材电视剧则更倾向于刻画像,用形形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描绘出特定时代下的众生相,以
引发大众的广泛共鸣。
海瑞《令箴》有言:“官之至难者,令也。”[4]意在表
达最难做的官是县官。基层,是整个社会的“地基”,基
层干部,身处执政一线,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
县级领导干部,更是对中央决策“上理解”“下落实”
的关键。
89
TELEVISION RESEARCH荧屏广角《县委大院》从正面刻画现实,以胡歌饰演的新
任县委书记梅晓歌为主人公展开叙事,在完整地叙述
以他和吴越饰演的艾鲜枝为首的县委领导班子克服
困难、振兴本地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多层
次、多维度地刻画了光明县的公务员队伍像,塑造
了如林志为、乔胜利、三宝等一批踏实干实事的人物,
以平民视角建构了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的基层干部
像谱系。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指出:“现
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人物。”[5]《县委大院》用吕青山、梅晓歌、
艾鲜枝、林志为等四个不同年纪、不同性别、不同岗位
的典型人物呈现了一个个基层干部成长发展的变化过
程,以“起承转合”擘画了生生不息的基层干部画像,
建构了多维立体的基层干部像谱系。
吕青山是一个县委大院中独特的存在,是在以往中国政治题材电视剧中少见的“先行者”形象。作为县
委书记,多年的基层工作让他深知光明县谋发展的
不易,但仍然事事冲锋在前,不管是拆迁还是环保整
改,都亲力亲为。当省级环保督察发现光明县的问题
后,吕青山毅然决然地主动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虽调令
已下,但仍然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为了拆迁
难题,与老书记推心置腹以解决问题,站好在光明县
的最后一班岗。“最重的石头我先搬走,难扫的街我
也先扫”,朴实无华的语言却体现了吕青山敢担当有作
为的精神,先行者虽路途不易,但仍尽力为后继者们擎
起奋进的力量。
梅晓歌是吕青山的后继者,也是《县委大院》中的关键性人物。《县委大院》以白描手法细致刻画了梅晓
歌的工作状态,而并未进行煽情式的过分情感渲染,
从而避免了过强的主观引领,使观众得以以一种客观
的视角来评判梅晓歌作为县委大院领路人的角。
在此之外,《县委大院》也并未简单地停留于工作维
度,而是将梅晓歌的情感和生活维度也囊括其中,契
合了英国作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所提出
的“圆形人物”这一概念。所谓“圆形人物”是指具有
多面复杂性格的人物,因而,圆形人物的生活“宽广无
限,变化多端”[6]。梅晓歌的情感和生活主要体现在
固定的晨跑、与母亲的短暂见面以及与异地妻子、援
疆干部乔麦或视频或当面的小篇幅见面上。《县委大
院》将梅晓歌定位和还原为真实的普通人,对梅晓歌
作为“人”来进行多重描绘,这也为观众提供了从多角
度、辩证地看待梅晓歌的工作方式与个人品格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体现了梅晓歌舍小家为大家、先公后私的行事逻辑,不仅充分体现了基层干部的艰难付出,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干部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这种情感共鸣和现实写照的双重张力,为《县委大院》这部作品赋予了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梅晓歌之后,艾鲜枝成为接任者,她像梅晓歌一样,始终站在光明县发展的第一线。与梅晓歌先“大家”后“小家”的逻辑关系相比,艾鲜枝在这二者之间的选择,则显得更为明晰。《县委大院》将更多笔触落于艾鲜枝的工作维度,私人生活在剧中却鲜有提及。与梅晓歌以晨跑场景入场,先展现私人生活不同,艾鲜枝的初次登场便是在鹿泉乡因为环保问题停工的法兰厂中,面对不愿进行整改、试图蒙混过关的乡镇企业家,艾鲜枝丝毫没有软弱,而是以坚决果敢的态度面对。除此之外,光明县老城区的拆迁与重建、养殖户排污、外联招商等事件,都展现出艾鲜枝不同寻常的女性力量,凸显了她雷厉风行、务实肯干的性格特征。
艾鲜枝也为基层政治生态的描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女性视角。近年来,“她消费”兴起,“数据显示,中国女性消费市场规模已达10万亿元,女性体以前所未有、排山倒海的气势高调出现在消费场域中”[7]。“她消费”推动“她力量”崛起,女性题材和女性角在影视剧中的主导性逐渐增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县委大院》同样也是一部鲜活的职场剧,展现了以县级公务员体为主要角的职场百态。在以往《欢乐颂》系列、《理想之城》《我的前半生》《亲爱的翻译官》等职场剧中,在描绘女性职场人时,往往会大量着墨于人物的情感纠葛,强调职场情感纷争、女性情谊等剧情,职场情节往往被边缘化。在《县委大院》中艾鲜枝这一角上,观众可以看到不同的设定和表达方式。艾鲜枝显然不仅仅专注于其他职业剧中的职场恋情或所谓的“打怪升级”以谋取职业成功,而是肩负着更重大的社会责任,即为光明县居民服务。这种独特的人物表达,既体现了她作为女性的特质,也彰显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林志为是县委大院这盘大棋中一颗特殊的棋子,他从一个无名小卒到自成一方天地,呈现出清晰的成长弧线。初登场时,林志为穿着一身不合时宜的正装,眼中透着朝气与热情,然而行为举止中,却充满稚气和不知所措。他一步步成长,从职场新人到艾鲜枝的联络员,再到自告奋勇去大岭村做驻村第一书记,他用新人的视角展现了基层公务员的职场百态,更是用主动
90
2023
扫黑风暴主演员表申请驻村这一行为,将作品的视野从县域带入乡镇,使《县委大院》呈现出更为宽广的全景视角。在林志为和梅晓歌之
间,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文,林志为和梅晓歌同一天到达县委大院,在梅晓歌逐步熟悉光明县事务的同时,林志为也在不断地成长,他是年轻时的梅晓歌,也是梅晓歌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的传承者。
在基层干部的人物塑造上,《县委大院》采用接地气、富有生活气息的形式,呈现了新时代背景之下基层干部“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的精神风貌。《县委大院》用林志为、艾鲜枝、梅晓歌、吕青山等四个典型人物,呈现了一个基层干部成长发展的变化过程,展现了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基层干部像。
三、现实问题的“温暖”呈现
与西方政治剧以展现政治的黑暗面为噱头不同,国产政治题材电视剧则更为多维立体,彰显了反腐、脱贫等政治生态的方方面面,在展现时代主题的同时,传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温暖的力量。
“温暖现实主义”是近年来影视创作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指向两个方面,首先“它并不回避现实,恰恰是直面现实的痛点和难点、尖锐点,最逼真地呈现生活的真实,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难点”;与此同时,“在面对困难和困境中不简单地走向灰暗,而是发掘那些充满正义感、正能量、给人带来激励和鼓舞的,令人感到温暖的力量和温暖的精神”。[8]
作为一部刻画基层县域治理的主旋律作品,《县委大院》摒弃了传统创作中的程式化、套路化的倾向,敢于以问题为导向,笔触犀利,大胆展现了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干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同时,没有简单导向纯粹的批判,而是始终以“温暖”为底,在直面现实生存难点和痛点的同时,努力穿透表象并从中提取出温暖的力量,通过对真善美的细致描绘,来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县委大院》没有以正邪二元对立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是在一桩桩、一件件与基层治理息息相关的问题的解决中,彰显出故事本身的张力。这在近几年流行的高概念、强情节的惯用模式之外,呈现了独特的白描的美学风格,这也和其他同类型电视剧形成了鲜明对比,为始终维持观众的紧张感,电视剧的一般叙事套路为小悬念和大悬念的结合。然而,在《县委大院》中,人物面临的每一个困境都是长期
萦绕的,需要长时间、多方的努力,才能得到一个暂
时的安置。例如剧情前期的拆迁难题,就作为主要事
件之一贯穿了《县委大院》的前五集,经过吕青山、梅
晓歌、艾鲜枝、妇联主任等官员多角度、多方的不懈尝
试,才得到一个暂时的解决。在拆迁问题中,退休老中
医邱利民和老书记都是光明县县委班子需要重点攻破
的关键人物,但是显然,《县委大院》没有将他们塑造
为传统的反派人物,特别是邱利民,甫一开篇,短短的
一场假喝农药吸引县委书记来的戏,一个钉子户的形
象跃然而出。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才发现他并
不是一个所谓的“刁民”,作为一个退休的老中医,他
有文化、懂政策,甚至还自学了法律知识,他看似无理
的行为,只是为了发出自己的声音,传达个人和众的
利益诉求。在拆迁这一问题上,双方虽然立场不同,但
并没有呈现出一个针锋相对的态势,更没有以正邪二
元对立来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的最终目的
是一致的,都是希望能够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
政务环境,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种白描的美学形式和对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观的
突破,虽会让某些观众认为节奏拖沓冗长、戏剧冲突不
够强烈,但这种纪实性的表达方式,恰好是基层治理
现状的精准反馈,即在波澜不惊中,用大量具体的细
节和多维的视点,细致地描绘了基层治理中会遇到的
林林总总的问题,增强了现实的代入感,呈现了生活
的真实温度,契合温暖现实主义的美学表达。
与此同时,《县委大院》尝试建立一种干部和众
共建的县域治理模式,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为关
键词,呈现出一种温暖的干关系。一方面,《县委大
院》作为一部以“县委大院”为叙事中心的电视剧,创
新性地将百姓的诉求摆在了核心位置,将讲述方式从
“我要做什么”转换为“百姓需要我做什么”,并从这
一温暖的立场出发,立体呈现了退休老中医邱利民、
羊汤店的老拐等人民众的形象,创新了干关系表
达。如邱利民不仅是拆迁问题中的所谓“钉子户”,同
样也是一个资深上访户,作为一名“民间纪检委”,他
有一本厚厚的关于光明县的账,记录着他以一名众
的基层视角发现的众多问题,凸显了他自觉参与基层
政治生态建设、从“旁观者”成为“主角”的主人翁意
识。最后,当他的诉求逐渐得到重视,光明县也在以梅
晓歌为代表的县委班子的领导下焕然一新时,他主动
放弃上访,将厚厚的陈情材料交给信访局长“销账”;
91
TELEVISION RESEARCH荧屏广角另一方面,《县委大院》将干部塑造众中的一部分,
是官,但也是民。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中,一个独特的
存在,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县城既呈现出
城市现代化的新图景,也表明了血缘和地缘仍然发挥
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基层干部也是众中的普
通一员,会面临同样的困扰,如林志为也会遭遇同样
的被迫相亲的尴尬场面,梅晓歌也频繁地被催促生孩
子。信访局局长郝东风因为宗族血缘,陷入两难之中,
往前一步,他将面临家族的压力,往后一步,就无法尽
到一名基层干部应尽的职责。奶奶的一句“迁吧,以后
我下去了跟你爷爷说”,是奶奶对孙子的爱护,也是干
部和众之间互相支撑、彼此温暖的印证。
《县委大院》最终的开放性结局,也让整个剧作有了一个温暖的收尾。梅晓歌虽然调离了光明县,但却给
他的后来人铺好了路,不会再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
林志为在梅晓歌的影响下飞速成长,带领村民打赢官
司、讨回了公道,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成熟的好
干部。艾鲜枝则延续了她一贯的只论对错的做事风格。
因此,《县委大院》结尾的留白,看似“不写”,实则已
“写”,编剧的笔触未到之处,必然是光明县明亮的
未来。
在进行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时,掌握尊重现实与艺术创作间的平衡是一大难点。《县委大院》力图还
原真实的县域治理现状和基层干部的工作模式,精准
地刻画了政治生态现实,较完整地展现了地方风貌与
基层干部队伍特。然而,仍存在说教式台词偏多、
场景较为单一的问题,诚然,受主题的影响,剧中的场景不可避免地会局限于办公场所,但如果可以从人物的行动逻辑入手,通过其主观视角将故事拉到办公室外,《县委大院》的场景将会更为丰富,同时也能提升作品观感;且在叙事上,也没有掌握好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的比例,呈现出虎头蛇尾的特点,如复杂的拆迁难题,在经历了众多曲折后,却在一场包饺子的家长里短中得到解决;并且,缺乏对事件来龙去脉的必要交代,因此呈现出仓促感,没有形成足够的戏剧冲突感。作为一部献礼党的二十大的主旋律作品,《县委大院》的主创阵容可谓豪华,《县委大院》由正午阳光出品,孔笙执导,王小波编剧,胡歌、吴越、张新成、黄磊、李光洁、刘涛等一众实力和人气兼具的演员加盟。但是,从影响力和传播力来说,却没有突破同是孔笙执导的作品《大江大河》《山海情》,可以说是一大遗憾。
结语
《县委大院》构建了一部中国特的政治题材电视剧,其成功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均为未来政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县委大院》作为一部刻画基层政治生态、聚焦县域治理的现实主义题材主旋律影视剧,以普通人折射大时代,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既坚守了电视剧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方向,再现了生活质感;同时,以“县治”为突破口,创新了中国政治题材电视剧的表达,以真实、温暖的现实主义手法勾勒出时代画卷。
9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