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比贫穷更可怕是孤独和冷漠。
——特雷沙修女
20043月,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后,各种媒体,包括马加爵本人,都把犯罪活动归结到他贫困的家庭背景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认为: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问题的起点。如果以这种归因解释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很容易以“一般的社会理由”遮掩“个性中的问题”,进而误导人们对于马加爵犯罪心理原因中重要因素的判断和分析。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扭曲的生命意识及“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
无独有偶,1991111日,刚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射杀三位教授,一位校长和一位同样来自北京同时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此事曾轰动一时。2002sunnydays82日,中国留美学生尹湛在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学生宿舍楼里杀死了两名韩国女学生,仅仅是因为尹湛在骑自行车时和其中一名开车的韩国女学生险些相撞,便杀人泄愤!为什么有如此多高学力杀人犯罪呢?值得教育者深深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生命是短暂的,是不可重复的,因此生命是异常宝贵的。
笔者通过查看和研究了马加爵案件的大量相关材料,整理和分析,发现在案件发生之前,马加爵很多生活小事暗示他心理活动内外失调,情绪压抑排泄不畅以及对生命意识缺乏足够敬畏,是造成他行为问题失常的重要原因。
案例1:“最爱的人是他”
(马加爵的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城城郊,家里平时除了种菜,也帮一些小制衣厂熨裤子,生活比较拮据。)虽然马加爵从小不爱说话,性格有些孤僻,但成绩一直很好,也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我们从小从就没有骂过他,也从没有打过他,从他读书以后,都是认真读书的,他很爱我们,特别是他妈妈,总说要报答我们。
马加爵去云南大学后就很少和家里联系,大四暑假和寒假都没回家,到案件发生为止,家里人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过他了。
——马加爵的父亲如此说
马加爵自己说,最后悲剧的发生是他做人的失败。同时,他也将悲剧发生归因到家庭的贫困。马加爵的归因是错误的,自己的认识不等于是全面的客观的认识,他做人失败是指他
与人交往的失败,而不是贫困导致的失败。归因理论,每时每刻都会为自己的行为一种理由:房屋赠与税凡是成功的事情,都容易归到自己的努力上;凡是失败的事情,往往归到客观的理由上。在生活中,没有人说他有什么怪怪的生活方式,只是说他比较内向不太与人交往,有时比较急。我们社会当中的贫困人占了很大一部分,都过得很不容易,但是这部分人当中绝大多数人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人不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心理动机,他们只是看到表面上的东西。
这个案件的犯罪动机很值得研究。人们往往想到了环境,马加爵的贫困现状显而易见,由贫穷导致自卑,由自卑导致自尊,当脆弱的自尊受到伤害时,人当然会疯狂的报复。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马加爵智商很高,偏重于理科,他喜欢学习有难度的科目。他和某些学理科的大学生一样,对于人生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作一种简单的、无情感的关系处理。
马加爵是一个多愁善感、非常情绪化的人,特别不善于人与人交流和沟通。从他在逃亡期间的录音带内容到他被抓捕后写给家人的信中都可看出,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体验细腻,情
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这种心理活动的内外失调,是造成他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春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与家人、与亲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表达的过程。对于有机会回家而不回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有原因的。马加爵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回家没有人跟我玩。”他不回家并不仅仅是贫困的问题。是因为他认为:“即使回家也孤独,不如在学校玩电脑。”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从他许多文字或独白留言来看,他即使表述,仍是遮掩的、矛盾的。在他给十四叔、十四婶的信中历数十四叔对他家的帮助,他对这种情感体验特点是,既记住许多细小事情引发的情感体验,也必然反映在负面情绪体验当中。
当每月与同学为小事争吵积累下来时,就会在他内心产生仇恨的膨胀。这种膨胀有时会被一次激烈的争吵所引爆,在缺乏正确引导,缺乏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的同时,他就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人的心理发展是连续的,也是一致的,以杀人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人际冲突也就顺理成章。如果换一种情境,换一种背景,或者社会对他作出了某种干预,可能就不会发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心理上存在严重疾病的人,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他们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缺陷特征是许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当你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即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缺陷,我们的教育是不均衡的,只偏重于智力教育,人格教育、情商教育、人生教育,还有道德的、法律的、是非的等方面的教育显得很单薄。
很多人看一个人犯罪,往往看他眼前那些刺激或即发生的事情,其实当人面临同样刺激时,人和人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眼前的刺激不能完全解释人的犯罪心理,必须从他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寻脉络。特别主张要想真正了解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不能以一般的社会理由去遮掩他个性中的问题。
穷,只有在比较的情况下才会痛苦。马加爵家庭的确比较穷,不仅仅他的贫穷不如人家,更重要的是他的心理素质不如人家。他性格内向并不是缺陷,真正决定他缺陷的是他以自我为中心。马加爵从来没有反省他和同学交往过程中,哪些问题导致同学对他的反感。“以自我为中心”是很多犯罪人的共有的心理缺陷,他们和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首先想到别人
怎么对不起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是否对不起别人。人生观是他无情感反应的必然原因,也是他真正的杀人动机,而不是贫穷。逃亡是人的一个特殊的经历。直到他的逃亡,直到他面临通缉与死亡,他才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领悟到人生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还有亲人间的牵挂,人间的真情是每个人活着的理由与意义。而教育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值得每位做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案例2:“沉默的大多数”
马加爵虽然性格内向,对同学平时还是友善的,一位同学与他交往并不深,但经常他借电脑U盘,他从没有拒绝过。大二时他借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也乐意借给同学用。
平时,马加爵是一个低调而且冷静的人,从未听说他动手打人。他只是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与人深交。
在许多同学眼里,马加爵甚至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人”。有时候大家一起看电视,如喜剧片,一些很俗套的搞笑情节,大家都没笑,马加爵却“傻笑”个不停,平时不多笑容,可见在农村长大的那种纯朴的憨厚的笑。
动漫性感
总体上,马加爵属于大学校园里“沉默的大多数”:学业中下,貌不惊人,沉默少言,没有什么文体特长。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马加爵“非常聪明。”
——马加爵的同学如此说
从马加爵的同学述说中,马加爵并不是怪怪的不可捉摸,也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人,只是不喜欢与人深交。马加爵会使人们对社会感到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冷漠”,对社会的发展失去信心;会使人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越来越“冷漠”,产生世情淡漠的错觉;会使人们产生种种不负责任的或反社会的社会行为:既然社会不肯对我负责,我也不必对社会负责……总之,作为人的精神良心丧失之后,就会无恻隐之心,无同情之心,人就因此丧失了人性的善良,变得更加自私、封闭、敏感、孤独、麻木、脆弱、偏激、甚至残忍。
了解马加爵的人都知道:马加爵非常聪明。所以,将“马加爵杀人案”归结是一种“智能性的情绪型犯罪案”。“智能性的情绪型犯罪案”的犯罪特点是:犯罪者在社会中因自身受到的挫折所产生的“各种不满情绪”慢慢地“积累、迭加”,逐渐形成一种“与社会势不两立的反社会情绪”,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转化成“试图‘一鸣惊人’的反社会行为”,在遇到“突破口”之后迅速爆发成“灭绝人性的犯罪行为”。马加爵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少挫折?谁也说不
清楚,学生及智力不存在受到挫折,只可能在与人交流和沟通上有缺陷,遇到挫折。但是,在这些所谓的“挫折”面前,由于马加爵理解不了这些“挫折”所产生的真正原因,对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又缺乏足够的认识,自身又缺乏化解这些“挫折”的能力,更缺乏将这些“挫折”宣泄出去的途径和方法,而我们的学校重视的只是“考试第一、唯功利至上”的教育模式,再加上马加爵自身诸多的人格负因:如极端的自我中心、不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冷漠、不善交往……因而使无数的“挫折”产生负面“不满情绪”的“能量”,在马加爵身上便一点一点地累积,一点一点地强化,残忍的犯罪行为便是这种“长期蓄积的能量”的爆发口。
案例3:“他是一个好青年”
“他那么诚实,那么优秀,又是村里惟一的高材生,他不会干这种傻事的。”
“马加爵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从来就没做过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在村里人缘也很好。上大学后每次放假回家,他要不就帮家里干农活,要不在家里看书,太无聊的时候就去打篮球。”
74岁的韦阿婆说:“我是看着他长大的,平时他对老人很孝敬,人也很礼貌。有一次下很大的雨,我扛着一捆柴从外面回来,他见状立即抢过柴帮我扛回家,他那时才15岁。”
——马加爵的乡民如此说
雷霆嘎巴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犯罪能否从生活中的细节中到原型,这有待深入研究。其实人永远是发展变化的,也永远有一颗积极向善的心。是什么使上帝的天使变成罪恶的撒旦呢?是家庭环境,还是家庭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不畅,产生心灵的“死结”。
有人说,马加爵的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父母素质本身不高。我们不能因为他父母是农民就认为他们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最关键因素不取决于家长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而是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马加爵和父母的沟通几乎是零。在我们现实的情况中,我们不少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方面是存在问题的,父母有时工作压力大,一忙起来,也就顾不上孩子。孩子宁愿整天呆在房里玩电脑或是给同学打电话,也不愿和父母敞开心扉。父母不知道孩子的痛苦,不知道他的矛盾,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情况。我们做父母的都应该扪心自问:你对孩子到底了解有多少?孩子性格有所缺陷或出现过激的行为,归根结底都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能与父母充分沟通,这样
的孩子一般都心理健康。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导钟明华教授对马加爵事件非常震惊,他说这一事件可能是典型,也可能是异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能单纯地把账算在学校教育上,从而否定学校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学校及社会的确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仅从一个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这样残暴地对待人的生命来讲,就值得学校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我们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长期以来还缺乏关注生命、珍惜生命和人性方面的教育,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教育,有些大学生在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上显然有偏差,受到一点挫折就不珍惜生命。钟明华认为,人格的完善比知识的完善具有同等价值。人格和知识不应有偏颇,成人和成才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更重要,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教育。马加爵是一个悲剧,他悲剧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格扭曲和性格缺陷。
中山大学教育博导郑永廷教授认为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社会问题,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现在在网络世界,学生很容易寻到情、暴力的东西,马加爵就很痴迷上网,喜欢看黄录像,甚至逃课去看,去网络世界寻更加强劲的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回
避社会现实,淡化现实的人际关系,淡化与同学的友情甚至亲情,结果就会模仿网络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抗,有些是伤害亲人,有些是伤害友人,甚至是伤害自己。网络信息有好的一面,但同时又应该注意去正确引导青少年,使其良性发展。
>男人装脱得最彻底女星>黄河壶口瀑布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