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一对一倾听” 观察记录表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沙水区
观察者
观察对象
一对一倾听观察背景:
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到了,玩沙子是受到我班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项游戏,当孩子们知道玩沙水区都非常的高兴。只见他们一溜烟的跑到场地,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工具开工了!今天的游戏能不能有什么新的玩法呢?我期待着….
观察倾听记录一:
杨凯皓、杨婧彬、戴楚轩、林思辰几个小朋友聚在了一起,商量了一下就开始了忙碌了起来,一会便看到一条沙沟。戴楚轩:我去接水。杨凯皓:我在挖一下。杨婧彬:水怎么没流过来?我们还得再挖一挖。林思辰:这里搭建一座桥,水流过小桥就能使小河了。
分析与解读:这些玩啥工具在我们成人的眼里可能只是一件件工具,但是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却是各种各样神奇的道具,听他们的语言,你会发现这些玩具通过他们特有的想象,变得那么的神奇,在杨凯皓向沙道倒水的时候,杨婧彬发现了水很快就被沙子吸收了,留不下去,提出了还要再挖一挖的想法,你对沙子会吸水还没有更好的理解,林思辰想到了搭一个小桥水就能流过去,小朋友们听到了都行动起来,看得出你的想法非常的有创意,得到了小朋友们的认同。
我的思考:你们一开始经过简单的商量后迅速开始了游戏,并且齐心协力,你们已经到了有效的合作方法,人际交往能力强,能够互帮互助去完成共同的目标,孩子们自己去发挥,看看他们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孩子自主的游戏和交往,往往能让幼儿的水平得到最大的发挥。
观察倾听记录二:
小桥被林思辰摆好了,其他小朋友们顺势在小桥的下面开始了挖长长的水道,在挖的过程中,林思辰:我们要挖的深一点,要不水流不下去,其他小朋友听了林思辰的画使劲的挖着。在其他小朋友挖的过程中,杨婧彬一直来回跑着接水,倒水,杨婧彬边倒水边说:这个地方高出来一块,要低一点才行。小朋友的听完他的话就继续对水道进行改进。杨婧彬反复接水倒水了好几次,中间还吸引了其他的小朋友们加入了进来,他们也开始了搬运水的工作中。在几次尝试后终于水成功的从小桥流到了水道的中,可以看到清楚地水流过水道。
片段三:
这时,闫靖涵不知道从哪来了一只粉小鱼,放到了水道中说:我们试试把小鱼冲下去送回家。丁业家把自己接来的水倒进去,小鱼一动不动。杨婧彬:得需要很多的水,少的水冲不动,谁跟我去搬水来?丁业家、戴楚轩一起说道:我去,我去。他们拿着水桶跟着杨婧彬出发去搬水了。不一会他们回来了,他们把小水桶里的水倒入小桥中,流入水道中,小鱼被成功的冲下去了!他们开心的笑起来。
分析与解读:
寇静 张亮杨婧彬一开始就是一个领导者的角,指挥小朋友怎么挖,后面又来回接水进行实验出问题所在,可见杨婧彬是一个有主见有领导力的小朋友,目的很明确,有着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在游戏中,通过沙水池具有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让孩子们的感知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最后也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感叹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呀!
我的思考:
通过观察这次的游戏,我发现在沙水区我们既要投放高结构材料,更要投放低结构材料一些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游戏的,低结构材料可以更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思考能力。
我的总结与反思:
只有在真正的游戏中,孩子才是无拘无束的,可以迸发出有创意的想法,还可以畅所欲言,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也增加了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非常强,我觉得这与我平时的活动中很多次的小组合作分不开,我班孩子们已经习惯了交流合作。
方法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谈心,运用侧面、正面引导的方法,多给与孩子说话的机会,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
2.和孩子的家长沟通,在家多和孩子一起阅读发展创造力想象力的的绘本,发展专注力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