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概念解析
在这部分内容里 ,咱们要好好唠唠那些基础的科学概念。
首先来说说物质的密度这个概念。密度呢,简单来讲就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这是啥意思呢 ?打个比方,就好比你手里有两个大小一样的盒子,一个装满了棉花,一个装满了铁块。虽然这两个盒子的体积是一样大的,但是很明显,装铁块的盒子要重得多。这就是因为铁的密度比棉花大,相同体积下,铁的质量更大。密度的内涵就是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和物质的质量、体积没有直接关系。不管这堆铁是大是小,只要它是铁这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它的密度就是固定不变的。
科学小知识它的外延呢,在生活里那可太常见啦。像我们去买食用油,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密度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别。比如说花生油和大豆油,同样是一升装的,拿在手里感觉重量会不太一样,这就是因为它们密度不同。
再说说压强这个概念。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给你举个例子哈,你想想,为什么滑雪的时候要踩在又宽又长的滑雪板上呢 ?这是因为当你站在雪地上的时候,你的体重是不变的,也就是压力不变。但是
穿上滑雪板后,和雪地的接触面积变大了。根据压强的概念,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积越大,压强就越小。所以你就不会陷到雪里啦。压强的内涵就在于它描述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样大小的压力,作用在不同面积上,产生的效果可大不一样。
在生活中,像我们用的图钉,它的钉尖很尖,就是为了减小和墙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压强,这样就能轻松地把图钉按进墙里。而图钉帽比较大,就是为了增大和手指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防止手被弄疼。这些概念虽然有点抽象,但是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是不是一下子就好理解多啦。
二、原理及规律讲解
在这部分呢咱得好好唠唠那些重要的科学原理和规律。就比如说物质的密度这一原理,它可不是平白无故来的哈。密度的定义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是ρ = m / V (ρ代表密度,m是质量,V为体积)。这是咋推导出来的呢?其实很简单,想象一下有一堆同样的小方块,每一个小方块质量都一样,把它们摆在一起,摆得越多占的地方越大也就是体积越大 ,那总的质量也越大。这时候咱们就想知道,单位体积里这东西到底有多重,于是就有了密度这个概念啦。
为了更好理解,咱画个简单的示意图。画一个长方体的容器,里面装着不同的液体,咱们标上液体A和液体B。要是同样体积的A和B,称一下发现A更重,那按照密度公式,很明显A的密度就比B大。
再说说这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就说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吧——冰山漂浮在海面上。为啥冰山能漂着呢?这就和密度有关啦。冰的密度比海水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冰山虽然很大很重,但因为它密度小,排开一定体积的海水产生的浮力就足以支撑它漂浮在海面上。
还有一个规律就是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啦。对于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是固定的,这时候质量和体积是成正比的。比如说水,不管是一杯水还是一桶水,只要是在同样的条件下,水的密度都是1.0×10³kg/m³ 。你往杯子里倒的水越多,质量就越大,因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就是密度是不变的。咱们做个简单的实验,拿几个不同大小的烧杯,分别装上水,然后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记录下来再算出体积,最后会发现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差不多。这就验证了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的规律啦。在实际生活中,这个规律用处可大了,像工厂生产产品的时候,要是知道了产品材料的密度,就能根据设计的体积算出需要的质量,从而精准控制生产用料呢。
三、实验探究总结
在这部分内容里,咱们来好好梳理一下课本中的实验。
首先是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实验目的呢,就是要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而引出密度这个概念。实验器材主要有天平、量筒、不同的固体(比如铁块、铝块)和液体(像水、酒精)等。
实验步骤是这样的。先把天平调平,用天平测出不同固体的质量,再用量筒测出它们相应的体积,记录数据。对于液体呢,也是先测质量,再测体积。这里有不少注意事项哦。用天平的时候,要注意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加减砝码要轻拿轻放;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那这个实验背后有啥科学原理呢?通过实验数据我们会发现,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一般不同,这就引出了密度的概念。实验结果验证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这个实验还可以拓展延伸哦。比如可以探究改变物质的温度、状态等对密度的影响。像水在4℃的时候密度最大,要是把水加热或者冷冻成冰,它的密度就会发生变化。
还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目的就是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器材有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砝码等。
实验步骤就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就是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然后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再次测量滑动摩擦力。注意哦,一定要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是二力平衡。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的拓展方向呢,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接触面积大小有没有关系等等 。这些实验都能帮助咱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呢。
四、知识应用拓展
咱所学的这些知识啊,在生活里和科技发展中那可都有着大用处呢!
先说说日常生活方面。就拿汽车来说吧,汽车的刹车系统就用到了咱们学的知识。刹车时,通过增大刹车片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让车轮能快速停下来。你想啊,要是没有足够的摩擦力,车在行驶过程中就很难及时刹住,那得多危险呀!这就好比你在冰面上走路,因为冰面太光滑,摩擦力小,所以走起来摇摇晃晃,还容易摔倒。而汽车刹车系统就是通过合理地利用摩擦力,保障了我们出行的安全。
还有鞋底的花纹,这也是个常见的例子。鞋底设计成有花纹的样式,就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咱们穿着这样的鞋子走路,就能稳稳当当的,不容易滑倒。要是鞋底没有花纹,走在有水渍或者光滑的地面上,那就跟在冰面上差不多,说不定走两步就摔个四脚朝天啦!
再看看科技发展这一块。在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科学家们为了减
少阻力,把飞行器的外形设计得很流畅,就像鸟儿的身体一样。这样飞行器就能更轻松地在空气中穿梭,飞得更快更远。这可是利用了我们学的有关阻力的知识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