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辨出混声合唱与童声合唱的不同演唱形式及表现力。
3. 认识与这几首歌曲有关的著名作曲家和歌唱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辨别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和意境。
教学难点:
能够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能准确并用圆润的声音吹奏竖笛。
教材分析
1. 器乐:学吹八孔笛
初中音乐课课堂器乐教学使用八孔竖笛。教材中的竖笛曲《回忆》《小蝴蝶》是以练习为目的的小乐曲,主要帮助学生掌握5 6 7 四个音的吹奏方法,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为主。《祖国颂》是一首新疆民歌,要求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乐曲是四四拍,由六小节构成,结构短小。高声部旋律以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为主,节奏紧密,旋律多以二、三度级进和大跳的方式进行,给人以欢快跳跃、轻松活泼的感觉,低声部旋律多用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组成,节奏舒展,与高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2. 欣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飞来的花瓣》《校园的早晨》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首独唱歌曲,其中的歌词部分:“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滴”,“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旋律部分:优美动听、舒展流畅。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真挚、纯朴,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由两个乐段及一个尾声组成。前乐段包含四个乐句,第一乐句从高音盘旋下行,第二乐句作平稳地进行,第三、四乐句分别与第一、第二乐句相似。句首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惊奇和赞叹的心
情。后乐段也含四个乐句。第一、第三乐句也都在句首用高昂的音调表现出强烈的自豪感。第三、第四乐句,委婉深情,赞颂了教师的高尚情操。结束部分取材于后乐段的第一乐句,这也是本首歌曲的主题所在,表达了人民教师甘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歌颂人民教师的合唱歌曲(注:本教材略去合唱谱)。由望安作词,瞿希贤谱曲。全曲以无比浓厚的感情抒发了热爱教师的赤诚之心,歌曲为大调,四四拍,结构为二段体。两个乐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对比。第一乐段(1—9小节),以三个非方整性乐句构成。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进行,深情而委婉,贯穿于第一乐段的弱起节奏、八分休止符以及附点音符,使歌曲内在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而真挚。第二乐段(10—32小节)旋律更加舒展、开放,似对老师轻轻地倾诉,孕育着无限热爱的激情,接下来重复出现“回答老师”似对老师的无限眷恋和那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这首歌曲在演唱上突出了力度记号在表现作品意境上的作用。
《校园的早晨》是一首轻松活泼的校园歌曲,由高枫作词,谷建芬作曲。描写了清晨时学生们读书和生活的校园景象。速度较快,处处流露出朝气蓬勃的情绪;旋律轻松,尤其是空拍的运用,更能表现出青少年像早晨的阳光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教学过程 (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 音乐导入:播放由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视频。
2. 请学生回答老师为什么要播放这首歌曲?歌曲中的哪些歌词打动了你?教师节就要到了,可以为大家讲一个最令你感动的老师的故事吗?
3. 教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们带着感恩的心,有感情地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合唱歌曲《飞来的花瓣》。
(1)播放童声合唱《飞来的花瓣》音频,学生看书上的歌词并带着问题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问题:歌词中用飞来的花瓣来形容什么?是写给谁的?从这首歌里感受到了什么?用什么样的速度和情绪演唱?演唱形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飞来的花瓣形容学生离校后给老师寄来的信件,从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了师生间浓浓的情意,这首歌应该用中速稍慢的速度充满深情地演唱。演唱形式是童声合唱。
教师评价并总结。
(2)欣赏瞿希贤创作的合唱歌曲《飞来的花瓣》。
问题:与之前的版本相比,人声的音有何不同?这种音的不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演唱形式是混声合唱?还是童声合唱?学生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
学生回答:是成人的音,歌声更宽广,表达的是成年人对昔日老师的深切情感;演唱形式是混声合唱。
教师评价并总结:这首歌曲的旋律悠扬、深情;歌词富有联想、情真意切。混声合唱是既有成人男生声部,也有成人女生声部的不同音的合唱形式,较常见的混声合唱是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声部构成。这种演唱形式更表现出了学生对老师的无限眷恋和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3)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4)学生活动之一:谈谈欣赏后的体会,及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学生活动之二:请学生再次认真聆听歌曲,边听边用动作表现出作品力度的变化(教师提示:如强弱用快速
起立坐下表示,渐强渐弱用慢慢起立坐下表示。)进一步思考并感受这些力度记号对表达情感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并总结:影响情绪的变化、推动情绪的发展,逐渐达到歌曲的高潮。
2. 欣赏《校园的早晨》。
(1)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早晨》,请同学认真欣赏并回答这首歌曲与《飞来的花瓣》在速度、力度、情绪、意境上的异同。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并总结:
第一首:力度强弱对比鲜明,中等速度,充满深厚的感情,描写出了像花瓣一样飘洒的信件,寄托着老师对学生殷切的希望和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祝福。
第二首:力度对比不大,速度较快,处处流露出朝气蓬勃的情绪,旋律轻松欢快,描写了清晨时的校园景象,更能表现出青少年像早晨的阳光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2)播放《校园的早晨》视频,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音乐形象?空拍的运用对表现歌曲情绪起到了什么作用?将听到的第一句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
学生回答:描绘了青少年充满活力的音乐形象;空拍使旋律更加轻松活泼。
3. 学吹竖笛。
(1)教师手持竖笛向学生展示并简介竖笛知识。
(2)教师亲自为学生演奏一段轻松、活泼、优美、抒情的小乐曲,也可以播放竖笛演奏的录像,激发学生对学习竖笛的兴趣。
(3)学习吹竖笛:为了获得圆润、悦耳的发音,首先要学会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气勿过满,呼气勿过尽,口风力量的使用必须松弛、灵活、均匀,手的姿势要自然、放松、协调,指法要准确。 音头要吐奏,即在吹奏时加“t”音。
(4)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照书上的曲谱,练习吹奏。注意呼吸。
(5)分组练习,教师指导,互相学习,切磋技艺。
(6教师节的歌曲)教师吹奏小乐曲《回忆》和《小蝴蝶》,学生随着旋律作指法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7)请学生表演这两个小乐曲。
(8)师生合作演奏《颂祖国》,教师弹钢琴学生吹奏竖笛,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布置作业。
请学生们课后学唱几首歌颂人民教师的歌曲,在教师节班会上表演。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首歌曲。通过学习,我们应了解节拍、力度、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表现歌曲情绪的重要作用。还学习了吹奏竖笛,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用功练习,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