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新民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4年第11期
在辽宁抚顺的抚顺战犯管理所监区东侧,立着一座汉白玉碑:“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 这座汉白玉碑是由曾经关押在此的日本战犯,在释放归国多年后的1988年,共同发起捐建的。碑上雕刻的日中两国文字写道:
“我们在长达15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中,犯下了烧杀抢的滔天罪行。战败后,被关押在抚顺和太原战犯管理所,在那里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民‘限罪不恨人,的人道主义待遇,开始恢复人的良心,没想到根据宽大政策,一名也没有处死,全部释放回国。正当抚顺战犯管理所恢复原貌之际,在这里建碑表示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的诚意,刻下决不允许再发生侵略战争为和平与日中友好的誓言。”
昔日的罪犯为自己的罪行立碑忏悔,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从1950年7月到1964年6月,中国改造日本战犯14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前人从未有过的博大胸怀,实践关于“人是可以改造的”这一名言,给战犯们“以由坏人变好人的教育”,终于使上千名日本战犯中的绝大多数人弃恶从善,可谓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壮举。
从东京审判到沈阳审判和太原审判
二战结束后,依照《波茨坦公告》,战胜国分别对战败国战犯进行了审判,并成立了纽伦堡和东京两大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进行审判。
从1945年9月11日起到这年年底,根据麦克阿瑟发布的逮捕令,以美军为首的盟军在东京分四批逮捕了118名日本甲级战犯嫌疑犯01946年1月19日,麦克阿瑟签署并颁布了“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即东京法庭)的命令。第一批受审的被告是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名甲级战犯嫌疑犯。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庭,历时两年又七个月,开庭818次,出示证据4336件,出庭证人419人,判决书长达1213页。1948年11月12日,东京法庭判处东条英机等7人死刑:分别判处其他18人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开始被审的28名嫌犯中,在审理期间,有两名因病死亡,一名因严重的精神病免于起诉,因此只有25名受到审判。被判刑者刑期最短的是重光葵,只有七年。值得一提的是,重光葵曾在1945年9月2日以日本外务大臣的身份代表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上签署了日本投降书。他于1950年即被释放,1954年底又成了日本的外务大臣。
东京审判尽管在反对侵略、伸张正义方面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最终仅仅只对日本极少数甲级战犯进行了极不彻底的审判,也留下了不小的遗憾。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从1946年底起,随着美苏冷战对峙的加剧,加之中国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连连失败,国民党政府已失去充当美国反苏堡垒的能力,美国便把过去的“惩日方针”改变为“扶日方针”,使大多数的日本战犯都逃避了应得的惩罚。最典型的例子是对日本天皇的免于起诉和对日本七三一部队战犯的免于起诉01948年底,
麦克阿瑟干脆宣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收场。因此,被关押的岸信介(即安倍晋三的外祖父)等19名甲级战犯嫌疑犯被驻日盟军总部全部免于起诉并释放。其他被判刑的战犯,其中一些陆续得到了释放。到1958年14月,所有在押战犯,不管是否到期,全部得到了赦免。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日本右翼的骨干力量。由于东京审判对日本军国主义清算极不彻底,不但为亚洲和平,也为世界和平留下了诸多隐患。
历史表明,这种隐患造成的恶果很快就有了展现。日本的现行宪法,即著名的“和平宪法”,实行于1947年。岸信介被释放后,立即就开始为“,健全作为独立国家的体制”而奔走呼号。1957年,岸信介出任日本首相,继续推行修宪,提出“为了自卫,即使现行宪法下也允许拥有核武器。”无须讳言,日本政府的这股邪气是与美国当年一味只顾自己私利的做法密切相关的。
在美国的影响下,除了东京法庭外,在日本的其他城市以及在其他国家(包括当时南京政府的中国)设置的各种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的审判最后也大都草草收场。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在日本东京法庭受审的日本战犯,无一认罪:被中国南京法庭判处死刑的南京大屠杀的主犯谷寿夫等人,在刑场上仍高呼军国主义口号;在菲律宾马尼拉被判处死刑的山下奉文等人,否认了所有的指控……而在新中国,所有日本战犯,无论是上了法庭受审的还是没有上法庭而宣布宽大释放的,无一不表示认罪服法。这在世界司法史上无疑是独一无二的。
几乎就在美国陆续释放日本战犯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后来的新中国政府先后收押了一批日本战犯,这些人来
自两个方面。其一,日本战败投降后,一部分滞留中国的侵华日军直接参加了阎锡山的国民党部队,继续与中国人民对抗,最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逮捕。这部分日本战犯共140人,被关押在山西省太原战犯管理所。其二,苏联于1950年7月将在中国犯有罪行的日本战犯共969人移交给中国,他们被关押在辽宁省抚顺战犯管理所。之后,这些日本战犯都接受了6至14年的改造。
1956年,鉴于1062名日本战犯(共关押1109人,关押期间死亡47人)在关押期间接受的人道主义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对自己的罪行已有不同程度的悔改,中国政府决定仅对部分犯有严重罪行的战犯进行起诉,对次要和一般战犯不予起诉,宽大处理。
1956年6月至7月,根据1956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犯罪分子的决定》,特别军事法庭分别在沈阳和太原两地开庭审判45名日本战犯。
这次判决对日本战犯是十分宽大的,一个不杀,但是做出这些判决是十分郑重的,罪行的清算也是十分深刻的,全部被告认罪服法,无一提出上诉。不少被告在法庭上抱头痛哭,跪倒在地,请求法庭严惩自己的罪行,甚至要求处死自己。这后来被国际史学界称为“抚顺奇迹”。
“文看武部,武看藤田”
从苏联移交给中国的969名日本战犯,于1950年7月1 5日从苏联出发,18日进入中国,然后换乘中国方面准备的火车,
于21日到达抚顺战犯管理所。自从进入中国后,他们立即感受到了和在苏联完全不同的待遇:他们乘坐的火车由闷罐车变成了绿的客车,医务人员在车厢主动巡诊,吃的都是细粮。原来,抚顺管理所事先便根据中共中央“三个保障”的指示,及时完成了各个方面的准备。“三个保障”指的是“保障人格不受侮辱,保障生活条件,保障身体健康”。
当时,这批战犯都不承认自己是战犯,只是战俘。因为战犯面临的是审判,而战俘不过是遣返而已。
这批战犯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看武部,武看藤田”。“武部”指的是武部六藏,“藤田”指的是藤田茂。武部六藏曾任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是伪满洲国的太上皇。藤田茂被俘前官至日本陆军中将,最后的职务是日军第59师团师团长。在这批战犯中,他们两个分别是文官武职最高者,而且这批战犯中有300多人曾经是藤田茂的部下。因此,从西伯利亚收容所到抚顺管理所,他俩一直是战犯公认的领袖级人物。
抚顺战犯管理所所长孙明斋针对以藤田茂为首的战犯不承认战犯身份的情况,早已成竹在胸。他把藤田茂请到所长办公室,对他说,藤田,你是个识文断字的人,国际法划分战犯依照三条罪状,危害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你自己好好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战犯?藤田茂顿时语塞。他完全不用想,他在中国干过什么他最清楚。他叫日军士兵用刺刀刺杀手无寸铁的中国俘虏以便使其见见鲜血壮壮胆的做法,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仅仅这一条,就够他受的了。这次对阵,打掉了藤田的威风。
管理所的干部们个个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才上岗的,第一任所长孙明斋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深知打铁先得身板硬的道理,在学习上早就下足了功夫。党的政策、二战历史、国际时事、法律知识、法治常识还有罪犯心理学等等,都
是他们的学习内容。他们后来回忆,当初他们是自觉地把的下面这段话作为对自己的要求的:
“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
1952年2月,周恩来总理指示“对这些战犯进行适当的悔罪教育”。于是,管理所从组织战犯学习人手。他们没有搞强迫命令,也没有进行硬性灌输,而是通过调查研究,首先把战犯中有学习愿望的80余人组织起来,分成6个学习小组,由他们自己选出学习组长。学习方法是先由各小组传阅学习材料,在领会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展讨论。学习材料主要是日文版的列宁《帝国主义论》,同时还有《社会发展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纪实》等。当时朝鲜战争还在进行中,为了彻底打破战犯们对美国的幻想,还组织学习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等材料。
这些学习为打开战犯们的思想突破口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学习了《帝国主义论》,使不少战犯开始能够从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上来认识自己的罪行。藤田茂后来悔过道:“我过去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就是表现出我的本质的帝国主义思想。这就是以刺杀俘虏作为新兵教育训练的手段,强化他们的侵略行动。这是由于我头脑中的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作怪而形成的重大罪恶的典型事例。”
在这969名战犯中,有700余名校级以下战犯,他们之中90%以上出身于日本劳苦国民家庭,文化程度大都为高小水平,被俘时年龄均在20岁到30岁之间。矢野浩二下跪
管理所借鉴当年对国民党下级官兵俘虏进行教育,使之迅速“调转口”的经验,从阶级教育人手,适时召开了诉苦会。痛说家史使战犯体发生了分化,越来越多的下级官兵参与到悔罪的行列中来,这也影响到了那些将校级战犯。藤田茂有300多名部下,最先“反水”的是五十四旅团的战犯。他们对每一桩战争罪行的交代,几乎都牵扯到藤田茂。这经常使得藤田茂坐卧不宁,有时汗流浃背,甚至浑身颤抖。他推测被交付审判后必死无疑,因此有段时间天天失眠,茶饭不思。有一次在户外活动时突然昏倒,醒来时发现躺在条件良好的医疗室里。他也终于开始悔罪了。作为战犯中武士道精神的代表一一藤田茂终于逐步交待了自己的罪行,许多战犯的防线也就跟着开始瓦解。
经过两年学习和悔罪教育,80%以上的校级以下日本战犯交待了2980条罪行,写出637份检举材料,为后来的最高检察院组成的东北工作团开展侦讯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4年,由350多人组成的“侦讯日本战犯东北工作团”,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开始侦讯工作。这些工作人员都是具有高级法律素养的人才,深知用证据说话的极端重要性。他们决心坚持文明办案、科学办案,力争办成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他们针对战犯中悔悟类、动摇类和仍坚持顽固立场类的不同人,启动预定方案,把认罪检举与对重点对象的审讯结合起来开展工作。一方面组织侦讯人员分别对原拟定的100多名重点对象进行有选择的提审,一方面安排管教人员加强对在押罪犯的监管与谈话,同时开展“认罪从宽”的思想教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