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
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1
十一长假的时候,我回到家乡,回到父母的木屋里去度假,正好赶上三十九岁生日。离家多年,很多年没有在家过生日,父母很看重,杀鸡庆祝。让我这个从来把自己的生日不以为意的人,感动了一回。感慨系之,我于木屋的堂屋的板壁上用毛笔胡乱写了一遍《归家自叙》,其文曰“丙戍八月,回家小住,适逢余三十九岁生日,年届不惑。*生羁旅,游历人间,南北西东,经有余年。近生倦归之心,所谓倦鸟归林,游子归心。欲效陶公田园将芜之思,何如种豆南山,寄傲庭树。父母年老,稚女年幼,人生之未尽事耳。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此番归去,纵使羁绊难除,故思难收,亦当解除小我,回向众生,不以外物为能事。唯将余生随手挥洒于天地人间耳。”
无论通与不通,反正我是过了一把文人雅士的斗酒十千的文瘾加书法家信笔龙游的书瘾,也不枉这一回过生日,相当有意思。我们那里乡下把自己在娘胎里那一年是计算在内的,因此三十九岁当四十岁生日过,过虚岁。
林峯求婚钻戒 如果一个人该出生的时候出生,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走入社会的时候走入社会,该成家立业的时候成家立业。该死的时候就从容赴死,我以为这样的人生毕竟好一些,一是什么也不耽误,二是什么体会也不缺,甚少遗憾。(然,终究,人生最难把握的便是这该怎样、怎样的“时候”,便生了许多迷茫)孔老二也是同意这种活法的,要不然不会有“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云云的感慨了。我就是一个典型的走经典人生轨迹的人,到目前为止,什么年龄该干啥我也都干了。干多干少,干得出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年轻时容易被宏大主题所惑。其实,即使同时代的那些宏大的人和事,亦是特定人文事理背景下的特定的人和事,世上本无一般定义的所谓伟大与崇高,只是一些好事者被迷惑被慑服之后发出的无谓*与慨叹。人类近现代自我解构的重点即在如此,所谓民主的根源即在于此。
人到四十不惑,这是孔老二的'惊人总结,他这一自我总结具有划时代的普遍性,几乎二十世纪现代文明的中年人,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
我有时就琢磨,为什么人要到四十才不惑呢?从人生识字糊涂始(不识字更糊涂)到四十而不惑,这过程未免长了点。而且教育体制的发展甚至科学化现代化也没有把这不惑的进程加快,难道就不能二十而不惑,三十而不惑吗?
我没有求证到问题的答案。只是以我自身的心证结果来看,人真的要到四十左右的年纪,才想通许多的问题。这就是近几年来我的感受。
比如个人之于社会、之于人、之于道德规范、之于纪律法律的挣扎,也就是个性与人共性的冲突,我觉得总归要到四十左右才归于*和。(也许,直至此时,自己与父母亲人长辈间、与好友伙伴同学间、与爱人家庭子女间、与工作上司同事间、与社会大众凡夫俗子精英贵胄明星间,特别是自己与自己间。所有的关系才都经历过、烦恼过、挣扎过、磨合过、直至豁然过,于是,便终于能够也应该是时候*和了吧)这也是一个普遍的心理与生理现象,年轻人总是冲动一些,把握不了个人习气与社会规范之间的*衡与和谐。
比如男人之于女人,总归要到四十岁才把对面彼此看清楚,明白对方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有性别的人。而不是反之。年轻时总是先看对面的性别特征,先被对面的性特征吸引后才不得不注意到作为人的其他特征。因此年轻人与异性打交道,总是走了许多的弯路,绕了许多的圈圈。比如爱情之于婚姻,比如内在身心健康之于外在的功名利禄,比如很多很多相对矛盾而又统一的范畴,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类似这样的可以盖棺的看法,在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田畴里成熟了,像是农人秋天面对一路排开的满山满岭、满田满地的丰收景象,真是内心充满丰收的喜悦与脚踏实地的安全感。
然而自然的辨证就在于,成熟之后就是衰老。因此我又要以十二分的耐心,帮助我那牙牙学语的女儿从“aoeiuv”学起,重走人生长征路,重走不惑四十年。(在重走的过程里,分明可以看见当年的自己,看见当年的快乐与青涩,然后,捡拾成长的痕迹,一一梳理,郑重地将那些或多或少的经验和智慧交付在儿女手中,再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否使用、如何使用)悲夫,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不惑之年,成熟多感慨亦多,毕竟有过如此成熟、丰足、怡情的体验,也不枉此生。智慧毕竟是人性中来得最晚的素质,只要曾经拥有,即使年华老去,也是气定神闲,宠辱不惊了。忽随口得句曰: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萧瑟秋风夕阳晚,英雄垂暮美人迟。前两句套鲁迅的,后两句不知通也不通,着实悲凉一些。而且近一时段充塞于心的,尽是这些秋之悲凉似的感慨,说出来会遭人耻笑的。
我于内心不时感谢上苍的眷顾,通过父母和各种的机会因缘赋予我一生用之不竭的丰富感受能力和洞察能力,我没有把这些宝贵素质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当活到四十岁,我仅凭内心的信念就可以活下去了,已经形成的智慧足可以照亮自己余生的航程。
童菲性侵案王思聪 吴亦凡薛之谦李小璐关系 人真正向自然索求的东西是很少的,向社会索求的也很少。人的许多需求都是虚假的,
是在被别人诱惑之下生出的虚幻的需求。
我愿自己是一块没有被捏成任何一种形状的橡皮泥,我不希望有任何一个人一个组织又或一个思想将我塑造成一种特别的形状。有什么理由要让我屈从于别的意志?我希望我只是一个与许多人和事了无关系的旁观者。然而这是作不到的奢求。不喜欢和谴责旁观者的倾向,是人的天性;就如一切都向大地母亲索求却又不停地戕害她,也是人的天性。人最狂妄的思想,就是自以为可以克服自己的本能和天性。
因此大部分时间我不能表露我的心思和真面目,我假装着对许多人和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这样做并非冷漠和不爱,我感觉到内心有真实的爱和真实的高贵,而真实的爱和高贵就象大地之于人类和父母之于子女,那种爱和高贵一定是简单、原始而沉默寡言的。
我愿意在爱和高贵的沉默中死去。很不幸我不是一个喜欢表达的人,我更愿意将充盈内心的爱和高贵深埋在心里。当我离去,人们也说不清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活过,他们都还记得我的一些事。象我这样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2
zhoulibo
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人生已至不惑。孔夫子曾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说是到了四十岁,做事就不迟钝、不迷惑了,真如圣人而言该有多好,对凡夫俗子只能是奢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