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卷二:危害公共安全罪测试题(题库版)
1、多选 贾某驾驶一机动车将过路人王某撞成重伤,之后在乘车人张某的指使下驾车逃离现场。被害人王某因贾某的逃逸,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贾某构(江南博哥)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B.贾某与张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C.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D.张某是交通肇事罪的从犯
正确答案:B, 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参见《刑法》第133条和《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
2、单选 某公司电工甲,自恃技术熟练,在检修电路时不按规定操作,造成电路着火,使部分设备被烧毁,损失8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A.失火罪
B.放火罪
C.玩忽职守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具体适用。参见《刑法》第134条。
3、单选 某甲趁天黑盗得一手提包,到僻静处打开才发现,包内有一万块钱的现金和手一支,子弹若干,遂将提包中的手储存在家中地下室中,则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支、弹药罪
B.盗窃罪与非法储存支、弹药罪数罪
C.盗窃罪与非法持有支、弹药罪数罪
D.盗窃罪与非法私藏支、弹药罪数罪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参见《刑法》第264条、第128条第1款。
4、单选 某甲于晚上潜入一仓库盗窃,因为黑暗以致辨认物品困难,于是划着火柴察看,不料火柴掉落点燃存放的易燃物品,仓库外传来声响,某甲以为被人发觉,遂逃离仓库。后火柴点燃易燃物品并导致火灾。事后查明直接财产损失20万元。对甲划火柴引起火灾的行为的性质,正确的说法是:()
A.放火罪
B.失火罪
C.不构成犯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综合提高篇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失火罪的具体适用。失火罪,是指由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案中,某甲因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火灾,但轻信能够避免,在火灾发生之时为逃离而不顾,以致造成了上述严重后果。故而构成失火罪。
5、多选 在下列犯罪中,根据《刑法》规定其主体属于一般主体的是:()
A.挪用特定款物罪
B.行贿罪
C.破坏交通设施罪
D.违规制造、销售支罪
正确答案:B,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具体个罪的犯罪主体分类。参见刑法第117条、第119条第1款、第126条
6、多选 以下哪几种情形属于违规制造、销售支罪?()
A.甲私自从网上购得大量的手部件,私自拼装手并销售
B.乙是国家认可的支制造企业,但是在制造支的过程中,因为技术问题,导致生产了一批重号的支
C.支销售企业丙一直在境内私下销售为出口而制造的支
D.支制造企业丁,经常超限额的生产规定支以为私下销售获利
正确答案:C, D
参考解析:根据《刑法》第126条的规定,A的主体不适格,B不具有非法销售的目的。
7、多选 甲(男,35岁)系瓜农。甲因其所种西瓜被盗严重,遂在瓜地周围拉上铜丝,并接通电源。其妻阻止道:"会电死人的,去取掉。"甲说:"我又不是要电死好人,是防盗,偷西瓜的人死了活该。"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三个小学生放学后追逐蝴蝶进入西瓜地,触电后均抢救无效死亡。甲发现后即到派出所投案自首。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处理?()
A.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B.甲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甲的行为构成自首
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B,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适用。甲的行为应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理由如下:(1)甲在瓜地周围私设电网危及到不特定多人的人身安全,符合本罪的客体要件。(2)甲以私设电网的危险方法导致了三名小学生触电身亡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符合本罪的客观要件。(3)甲作为一成年人,明知在瓜地私设电网可能导致他人触电身亡的结果,但他不听其妻让其取掉电网的劝告,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具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在处罚时,应考虑甲投案自首的情节,予以适当从宽处理。
8、单选 张某发现河道中用于固定航标灯的小船适宜用作给家畜喂食的食槽,遂将锚链砍断,将小船拖回家中。所幸巡航人员及时发现了航标灯灭失,从而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李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A.盗窃罪
B.破坏交通设施罪未遂
C.破坏交通设施罪既遂
D.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本案中用于固定航标灯的小船属于交通设施,甲的盗窃该交通设施的行为,同时构成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出发,应认定为破坏交通设施罪。而该罪的成立,只要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即可构成既遂,故答案选C。
9、多选 甲系某发电厂工人,一日晚当其值夜班时,发现一机组出现故障,有引发火灾的危险。但因对厂领导不满,为进行报复甲不采取措施排除故障,最终导致火灾,造成近100万元的损失。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B.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的行为构成放火罪
D.甲的行为构成失火罪
正确答案:B,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不作为放火罪的具体适用。甲的行为完全符合放火罪的构成要件,应以放火罪定罪处罚。具体理由如下:(1)甲的行为导致电厂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万元,危害了重大公共财产的安全。(2)甲作为值班人员在发现机器出现故障有可能引起火灾的情况下,未履行自己应尽也可能尽之职责,最终导致了火灾。其行为表现为不作为,且与火灾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3)甲作为正常上班的工人应当符合犯罪主体的条件。(4)甲在发现机器出现故障有可能引发火灾的情况下,为报复厂领导,而故意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其放火之故意十分明显。
10、多选 魏某受恐怖活动组织的指派潜入大陆进行恐怖活动,先后杀害3人,1人。魏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A.积极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
B.故意杀人罪
C.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正确答案:A, B,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积极参见恐怖活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和罪的具体适用。参见《刑法》第120条第2款。
11、多选 对下列案件处理正确的有:()
A.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了掩盖罪责而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弃于荒野,致使被害人因无法及时获得救助而死亡,应以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实施数罪并罚
B.参加同时又实施其他犯罪的,应数罪并罚
C.依法配备公务用的人员将支出借给其他具有公务用配备资格的人员,导致支丢失的,仍应以非法出借支罪立案追诉
D.盗窃、抢夺支后非法持有的,应以盗窃、抢夺支罪与非发持有支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B, C
参考解析:A项参见2000年11月10日《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C项参见2008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5条第2款规定。D项盗窃、抢夺支后非法持有的行为,属于吸收犯,仅定盗窃、抢夺支罪即可。
12、单选 李某和邓某在一年内共盗割20公里长的公用通信电缆,变卖后得款16000余元。由于二人的盗割行为,导致某通信干线中断十余次。李某和邓某的行为属于()
A.盗窃罪
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C.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法条竞合
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
正确答案:失火罪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问题。参见《刑法》第124条第1款。
13、多选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定性?()
A.故意传播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
B.某组织人员纠集数人在人流量较大的闹市区实施自焚、自爆
C.投放虚假的爆炸物,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D.甲醉酒驾驶,但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正确答案:A, B
参考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0条:组织人员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规定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规定,按照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醉酒驾驶成立危险驾驶罪,如果还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则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14、多选 下列()可以由单位构成
A.违规制造、销售支罪
B.非法出租、出借支罪
C.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罪
D.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正确答案:A, B, C, 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危害社会安全罪中具体个罪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犯罪还是单位犯罪。参见《刑法》第126条,第128条第2款、第3款,第125条第2款,第137条。
15、多选 李某为了能短期内低价收购大量的鸡肉,遂将毒药散播于数个养鸡场,累计毒死多个农场养鸡数十只,随即李某分别前往这些养鸡厂收购死鸡,并拿到市场上销售,李某的行为构成:()
A.破坏生产经营罪
B.销售有毒食品罪
C.投放危险物质罪
D.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
正确答案:B, C
参考解析:李某的行为虽然客观上损坏了财物,破坏了养鸡场的生产经营,但其本身却并不具有破坏生产经营以及故意损毁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是期望通过投毒来达成其短期内大量收购死鸡的意愿。其投毒杀死养鸡场的鸡的行为主观上有投放危险物质的故意,客观上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也危害了公共安全。符合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其后销售中毒鸡肉的行为,也符合"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16、单选 甲因贪污行为被撤销公司经理职务,故对揭发人乙(公司副经理)一直怀恨在心。一日中午,甲、乙一同陪三个客户就餐。其间,甲趁乙出去解手而客户又未注意时,往乙的酒杯内投放了毒药。散席后不久,乙毒性发作,经抢救无效死亡。为混淆视听,甲自己也服了少量毒药,出现轻微中毒症状,并散布自己和乙都是食物中毒。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A.甲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投毒罪
C.甲的行为构成报复陷害罪
D.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的 具体适用。甲的行为应定故意杀人罪。理由如下:(1)甲的行为致乙死亡.侵犯了乙的生命权,符合故意杀人罪的客体要件。(2)甲将毒药投入乙的酒杯,只可能导致乙死亡,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故不能认为其实施了投毒罪所要求的投毒行为。其所实施的只是以毒药为杀人工具的杀人行为。(3)甲因贪污被乙检举,因而对乙怀恨在心,其往乙的酒杯内放毒药,就是希望乙被毒死,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