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法考背诵知识点
一、知识概述
②重要程度:这在刑法里那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啊。就好比盖房子的地基,不懂犯罪构成要件,就没法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犯罪,整个刑法学的大厦就摇摇欲坠了。
③前置知识:得先懂得法律里一些基本的概念,像什么行为、损害结果这些非常基本的概念,还得对社会基本的公序良俗有点认识,比如说打人是不好的这种基本道德观念。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里,如果是法官或者检察官,就得用这个来判断嫌疑人有没有犯罪;如果是普通人,也能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可能触犯了刑法,避免自己干傻事。比如说我以前以为和朋友开玩笑地抢个东西不算啥,后来学了犯罪构成要件,知道这也可能涉及到犯罪行为,就再也不敢乱开玩笑了。
二、知识体系
①知识图谱:犯罪构成要件在刑法这个学科里处于最基本的架构层,就是第一个需要考虑的知识点。
②关联知识:和刑事责任年龄、主观故意和过失这些知识点紧密相关。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如果年龄没到刑事责任年龄,就算他干了看起来像犯罪的事,也不算犯罪,这就是犯罪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年龄的关联体现。
③重难点分析:
失火罪 - 掌握难度:我觉得难度不小。难点在于这些要件之间有时候界限不是特别清晰,而且不同的犯罪对于要件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比如有些犯罪行为比较注重结果,有些更注重行为人的主观想法。
- 关键点:一定要准确把握每个要件的内涵,像行为的界定要精确,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
④考点分析:
-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超级重要,历年法考都有大量涉及,这是必考内容。
- 考查方式:可能是给一个案例,让你分析是否构成犯罪,也可能是直接问某个要件的含义。
三、详细讲解
【理论概念类】
①概念辨析:
- 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这四个关键部分。犯罪主体就是谁干的坏事,像自然人或者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干坏事时的心理状态,比如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客体呢,是被侵害的东西,可能是人身权益或者财产权益等。犯罪客观方面就是具体干了什么坏事,包括行为方式、危害结果等。
②特征分析:
- 每个构成要件都得同时具备。比如说光有想法(犯罪主观方面),没有实际行动(犯罪客观方面),一般就不能算犯罪。而且这些要件是有机的整体,缺了哪个可能都不行。
- 具有法定性。也就是国家法律规定这样就是构成犯罪,不是随便人可以定的。
③分类说明:
- 犯罪主体方面可以分为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的话又可以根据年龄、精神状态等细分类。
- 犯罪主观方面可以分为故意(又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和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④应用范围:
- 适用条件基本就是判断任何一个涉嫌犯罪的行为的时候都要用。但局限性就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新的行为可能在传统的构成要件理解下不好判断,得不断根据新的司法解释等来完善。
四、典型例题
例题一《偷手机事件》
①题目内容:小明趁小红不注意,将小红放在桌子上价值3000元的手机拿走,小明今年15周岁,事后小明将手机卖掉。问小明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
②解题思路:首先想到盗窃罪的构成要件,重点考虑犯罪主体这一要件,看小明的年龄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③详细解析:盗窃罪是一种侵犯财产权的犯罪。在犯罪构成要件里,犯罪主体一般要求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我国规定盗窃罪里,一般性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小明15周岁,虽然他有偷手机(符合盗窃罪的客观方面)以及想占有手机(主观方面有故意占有的想法)并且侵犯了小红的财产权(犯罪客体),但是因为他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这个犯罪主体的要求,所以小明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④相关变式:如果小明是17周岁,其他情节不变,那么小明的行为就构成盗窃罪了。
例题二《烧纸引发火灾事件》
①题目内容:老张在山上为祭祀祖先烧纸,不小心引发了山林大火,老张当时觉得自己已经做好防范措施不会着火,但是火势失控造成巨大损失。问老张构成犯罪吗?
②解题思路:考虑犯罪构成中的主观方面,老张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根本就没有过失。再看客观行为是否造成危害结果以及老张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等其他构成要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