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四书五经》?
说起《四书五经》,中国人都知道,可就是不学!学那些干什么?白费时间瞎耽误功夫,这是一;第二,看不懂,太深奥了;第三,没啥用,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白领精英,没学不也是干得挺好吗?事实真是如此吗?那为什么又有很多人想学、在学?
不幸我们都生为人(要是动物就好了,起码不用思考),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我们有时难免会问一下自己,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这一生到底有什么意义?仅仅就是为了求一个吃饱穿暖吗?仅仅就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让别人羡慕吗?难道追求一下平静安宁幸福快乐都要如此辛苦费力吗?人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烦恼和痛苦呢?我们都在祝别人快乐,生日快乐、节日快乐等等,可是,难得有人天天处在快乐之中,快乐稍纵即逝,就象泡沫一样很难抓住。留给我们的大部分是烦恼和痛苦。于是很多人去寻求信仰,认为只要有了信仰,有了追求,这一生也就能得到快乐了。可是所有的宗教都告诉人们,这个人世间是痛苦的,我们是负有“原罪”的,我们只能在死后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或是天堂,才能够得到平静安宁幸福快乐。既然所有宗教都这样说,想必人生真的是充满烦恼、痛苦的吧?!
不!人生没有充满烦恼和痛苦,烦恼和痛苦都是我们自的!人生其实是充满幸福和快乐的,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老是抓不住幸福和快乐,而是让烦恼和痛苦时时侵犯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努力地去寻求幸福和快乐得不到,反而得到的是烦恼和痛苦?关键是我们没有认清楚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没有弄清楚人的复杂性。但是,要想弄清楚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是现代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也远远没有弄清楚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总不能我们也要先成为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才能做一个人吧?!有人说,现在这个社会太残酷了!哪里残酷?是你没有罪就随便抓你去杀头吗?不是!这个社会允许你去追求幸福和快乐,任何社会都允许人们去追求幸福和快乐。问题是,你有没有本事去寻求到幸福和快乐。
其实,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儒家先贤们就告诉我们,人生是快乐的,是可以快乐的。只要我们去追求,就可以得到幸福和快乐。《尚书·洪范》告诉我们,人生有大法,有五福:一种叫长寿,第二种叫富裕,第三种叫健康安宁,第四种叫遵好美德,第五种叫年老善终。有六种困厄:一种叫凶灾、短命、折寿,第二种叫疾病缠身,第三种叫忧心如焚,第四种叫贫穷落后,第五种叫邪恶毒害,第六种叫弱肉强食。人活着,究其根源,也就是要追求这“五福”。拥有了这“五福”,人生也就是幸福的。失去了这其中一种,都不叫幸福。我
们拼命工作、拼命学习,目的也就是希望长寿、富裕、健康安宁,最后得个善终。但这其中为什么有一条“攸好德”呢?因为没有这一个“攸好德”,你就会什么都没有!因为不道德的行为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结局,一步错,步步错,全盘皆错,而又没有后悔药卖。所以会导致一生皆错,一生皆不幸福。所谓大法,即是此法!
破案片电视剧我本不想探讨“人生”问题,我从1988年起开始研读《周易》,1996年开始译解《周易》,到2009年这14年内,陆续译解完成《周易原解》、《尚书原解》、《诗经原解》、《道德经原解》、《论语原解》、《大学原解》、《中庸原解》、《孟子原解》、《荀子原解》、《韩非子原解》等十本先秦时期的著作,发现这十本书都在探讨“人生”问题,尤其是四书,探讨的都是人生问题。
比如《论语》,一开篇,孔子就讲快乐的心态,“学”要快乐,“与朋友交”要快乐,“别人不知道”也要快乐,快乐是什么?是人生的目标,是人生的目的,是人生的意义。怎么样寻求到快乐呢?一是要“习”,调节,这个调节就是学习,学习知识以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行为。二是要“本立而道生”,树立起我们的思想观,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树立起根本,人生的道路才能展开。三是要“孝”,继承,继承先人之志,即人类
祖先留传下来的“仁爱”,因为人必须要团结才能生存,因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因为人类是要和平共处的。“仁爱”其实就是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假如身边都是朋友,当然是快乐的,假如身边都是仇人,那么绝对是烦恼痛苦的。搞好人际关系应该怎么做?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因为行为方式不对,人际关系是搞不好的。而行为方式只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才能是最佳的,违反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肯定不是最佳行为方式。怎么样在社会行为规范下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这要智慧。智慧从哪里来?学习。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讲信用,诚信。诚信是什么?就是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事情本来如此,不要使事情变得本来不如此。一个人能被别人信任,是件很幸福的事,如果你说什么别人都不相信,那就很痛苦,不信你试一试!
《论语》的目的就是想要人们懂得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也是复杂的,不懂得社会的人,则会处处碰壁,事事失手,一步错步步错,其行为选择大都是错的,因此获得的后果也都是烦恼和痛苦,因此,一生都将是失败的人生。懂得社会的人,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能利用社会。就象利用自然界中的高山与河流一样。孔子的中心思想是要追求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所以孔子终生是快乐的。如果按照“仁、义、礼、智、信”的原则处世,就能获得快乐与幸福。不仅仅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人类从五岁后,就开始有了初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虽然有了这些思想观念,但却是混乱的、幼稚的。因为不了解社会,而当我们十来岁、二十来岁踏入社会后,又会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导致更加混乱、迷茫和矛盾。所以,《学而》中的“立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什么意思,是立起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根本立起来后,道路才能展开。
《八佾》则是要人们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只有认知了社会、了解了社会,才能树立起各自的世界观,有了这些观念,才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里仁》就是围绕着各种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只有具备了内在的仁爱之心,才能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建立好人际关系,才能获得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公冶长》也是围绕着“仁”展开的,具备了“仁”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才能真正立起来。《雍也》篇表述了具备了“仁”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才能真正立起来,《述而》篇则是说明一个人在立起来时,必须遵循天道的道路和规律,否则就是假立,伪立。再说了,不遵循天道的道路和规律,实际上也立不起来。《泰伯》篇从泰伯讲起,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孔子都是在论述一个人类所应共同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即不为私欲的“公天下”的思想。因为人类只有拥有了这种人生观思想,人们才能在这个人世生活中得到应该享受的快乐。《子罕》篇则是说,一以贯之的思想即是要求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人而怎么样做好一个人日本歌姬的
思想,而做一个人,最主要的是能立起来。立得起来,才能“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立不起来,当然也就是又惑、又忧、又惧了。因为没有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迷惑于大千世界的无限复杂性。《乡党》篇描述的是孔子首先“正己”,也是孔子立起来了的表现。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即要求用“实”来符合“名”所规定的要求,或用“名”所规定的要求去纠正已经存在或变化了的“实”。从而肯定了“正名”的逻辑价值和名辩的社会作用,同时还揭示了“正名”思想中的逻辑价值。
怎么测试电脑摄像头《先进》讲立起来的思想观念“过犹不及”的问题。而具体分析“过犹不及”,亦要审时度势,不要过分、过头,也不要不及,才能充分地体现出“仁、义、礼、智、信”的高尚境界,所强调的是,立起来后不惑的问题,“不惑”就是辨析,善于辨析才能不惑。《颜渊》篇最关键问题还是一个,不惑!也就是不要迷惑。也就是立起来以后的“不惑”问题。立是立起来了,可我们还是会迷惑于很多东西,所以孔子用了十年时间来解决“不惑”问题。“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房屋转让协议。不惑以后,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子路》篇皆是在讲一个人为人处世时所应采取的立场、方法,不惑于世事、不惑于仁爱的方法,以及开展全民教育问题。而开展全民教育,也是旨在教育人民,要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最佳的行为方式,不迷惑,以达神圣的装备合成器
到或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宪问》篇则是就开展全民素质教育问题而接下来的,也是旨在教育人民,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立起来以后的不惑问题,只有不迷惑于人世,人们才能争取到成功的人生。而不迷惑的办法只有学,只有提高素质修养。《卫灵公》全篇一气呵成,首尾相连,节节衔接,即是将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原则一直贯通下来的。之所以讲“仁、义、礼、智、信”,之所以举了那么多正反两面的例子,其实都是在说明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用智慧,用信誉,用最佳的行为方式,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的道路。《季氏》篇讲名正则言顺,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这一辈子不知道要碰上多少事,怎么样处理这些事呢?那就是要正名,要坚持正名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各种事情。这就是人生道路的辨析问题。《阳货》篇则是围绕着人的荣辱观而展开的。要树立什么样的荣辱观?要学习,要学会辨析,我们才能拥有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的荣辱观。《微子》篇着重说明我们只有立起,不惑,才能做个人材的问题。《子张》篇讲控制自己,控制自己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控制自己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控制自己与人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等等。不善于也不会控制自己,就不能很好地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就不能很好地寻求最佳行为方式,就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也就不能创造出自己良好的生存空间。走
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控制自己就会走偏、走歪。而“礼”—— 社会行为规范,就象是人生道路两旁的防护栏,标记,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去逾越去触犯。《尧曰》篇讲“命”与“礼”的问题,“五十而知天命”,因为天地间的规律问题与人世间的发展趋势问题和社会行为规范问题乃是一个人最必须要懂的事情,人的道路必须要遵循、服从天地的道路。只有弄懂了这些问题,才能寻求最佳的行为方式,才能用智慧,用真心诚意的信誉,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一个君子若是没有弄懂这些问题,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而要弄懂这些问题,就全在于学习,学习而且时常不断调节自己,才能在这个社会里、这个世界上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才会有愉悦,才能真正自立起来,才能不惑,才能知天命;才能与大部分人平等地、共同地生存下去,共同地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这就是《论语》一书所要说的内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