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小生李小青
李小青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国家二级演员。他10岁开始学艺,到现在已有了30年的艺龄。早年在临潼县人民剧团期间,他便是剧团的台柱子,曾经担纲《狸猫换太子》、《白玉楼》、《回荆州》、《周仁回府》、《八件衣》、《玉堂春》等20多部秦腔传统戏中的主演,塑造了陈琳、张彦、赵云、杨五郎、周仁、杨连、王景龙等众多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2001年,因专业造诣优异、综合素质突出,他被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开始了全新的艺术之路。
戏曲研究院雄厚的艺术实力、人才济济的强大阵容,让来自基层剧团的李小青不仅开阔了艺术视野,更平添了奋斗的动力。他向老师、向专家、向同事请教学习,潜心钻研表演艺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切的努力让他在专业上提高很快,并在诸多的艺术活动和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国戏曲“红梅金奖”,第二、三届中国戏曲红梅奖陕西赛区“优秀表演奖”,陕西省秦腔演唱电视直播大赛“一等奖”、并摘得“十佳政府奖”,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优秀表演奖”、西北五省区第七届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首届陕西“文华奖”专业秦腔电视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大奖。在戏曲研究院很快绽露头角的李小青,随后也相继获得了在该院以及他所在的青年团创演的重点剧目《洛源书生》《王宝钏》《状元媒》《赵五娘》《周仁回府》《狸猫换太子》等中担任主演的机会,并在2008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第
一届优秀中青年演员大赛、2016年秋季分别成功举办了个人折子戏专场,其精彩的表现和造诣获得了专家及观众的一致好评。一部部作品,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是李小青执着地抒写自己艺术人生的写照,也是他作为青年团的主力演员向院、团交上的答卷。
在李小青的心目中,他深知,作为一名演员,要为百姓多演戏、演好戏。多年来,作为青年团的演出主力,他走遍了三秦大地,并且远至宁夏、青海以及甘肃、新疆等省区的市、县、乡,受到广大戏迷的喜爱。老百姓爱看他演的戏,演出时有观众搬着凳子跟着他,演到哪儿追到哪儿。还有当地观众因为特别喜爱他的演出,演出完盛情邀请他到家里吃饭。
李小青视艺术为生命,把真情留在了舞台上。多年来,李小青更是如饥似渴地汲取艺术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实践,拓展艺术空间。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更精确、传神、逼真,达到更高层次,不论是数九寒天还是流水酷暑,他都在练功房里默默锻炼;为了不懈追求艺术的真谛,他拜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二度梅”、文华表演奖、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李东桥为师,认真汲取老师的表演艺术精华,同时积极向老一辈艺术家和同行学习,不断寻求自身综合艺术素质的提升。
李小青此次的“申梅”剧目秦腔《马前泼水张国立个人资料》,移植改编自晋剧《烂柯山下》,他在剧中饰演男主角朱买臣。李小青表演功底扎实,风格独特,以高亢悠扬的唱腔、细腻激情的表演,将朱买臣与崔巧凤的爱、怨、恨、
悔表现地淋漓尽致,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复杂立体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现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表现出最佳的艺术水平。他演出了朱买臣的复杂性,从初见崔巧凤的情愫流动,到推荐自己时的穷书生的文人姿态,喜结良缘时其唱腔转向厚实绵密,几次落第后的失魂落魄与唯唯诺诺,被逼休妻时的惊讶纠结激愤,马前泼水时因心怀怨恨而冷酷无情,到最后忆及昔日夫妻情深,幡然悔悟后的追悔莫及与婉转哀思。正是他层次丰富的表演,演活了这出发人深思的悲剧。
已有30余年艺龄的李小青正值一个戏曲演员的最好年华,他谙熟舞台,热爱舞台,在不断地探索中,他参悟、领略着艺术的奥秘,以积极的心态寻求和迎接着自己一个又一个全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