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二十周年征文优秀文章
一、温暖如光的廿载同行
2003年的春雨浸湿了人民路的青石板,我和丈夫守着32平方米的店面清点感冒冲剂时,不曾想这家康源大药房会成为承载三代人记忆的健康驿站。白大褂上总别着银丝眼镜的赵药师,如今仍能准确说出街坊们常用药的规格,就像当年在柜台后手写每一张膏方时那样专注。
二、生命之托重于泰山
那个深秋的凌晨三点,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值班的小吴。孙大爷喘息着说老伴哮喘发作,呼吸器却坏了。看着氧气面罩凝结的水雾里老人渐渐发紫的嘴唇,我们拆开七种型号的替换零件逐一试装。当气流声重新响起时,满载急救药品的面包车已冒着晨雾向医院驶去。
三、科技托起健康围墙
玻璃药罐上的铜秤早已被自动分装机取代,但泛黄的会员台账依然见证着变迁。去年上线的煎药中心里,二十六口智能煎药壶遵循古法调理火候,让107种代煎药方都有了电子"身份证"。扫码溯源的智慧药柜前,张阿姨举着里的处方单笑说:"现在连降压药都认得我这个老主顾了。"
四、守护者的薪火相传
实习生小林在整理含麻药品时被导师老李叫住:"停一停,先看这份1978年版药典批注。"泛黄的书页间,褪的蓝墨水记录着老一辈药师的真知灼见。每月15号的健康讲堂上,新药师们总要准备三套讲解方案——给老人们的方言版,给白领族的快节奏版,还有给孩子们的"药箱探险"故事会。
五、守望相助的人间烟火
疫情期间的物资登记簿至今锁在保险柜里,157户独居老人的送药线路图依然贴在调度室。当年轻药师背着冷藏箱深一脚浅一脚穿过封控区时,口罩在脸上勒出的红痕,恰似当年赵药师熬制枇杷膏时被蒸汽熏红的脸庞。这或许就是传承最美的模样——服务从柜台延伸到社区,仁心却在岁月中愈发纯粹。
第三代身份证新功能六、向着下一个廿年启航
智能问诊机器人"康康"接诊第18924次咨询时,店堂里的老座钟正指向立春。二十年前的处方笺在时光展柜里泛黄,而云药房的即时配送轨迹已布满全城。当朝阳漫过新换的"24小时智能售药窗",玻璃上倒映着老街坊熟悉的笑脸,也映出药师们走向未来的身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