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达康与欧阳菁的婚姻悲剧为何最让人遗憾?
《人民的名义》原作者周梅森,在小说里为我们讲述了四段失败婚姻。这四段婚姻,其实分别指向现实中的四类婚姻。即,刘庆祝与吴彩霞的程式婚姻、祁同伟与梁璐的利益婚姻、李达康与欧阳菁的现实婚姻、高育良与吴慧芬的童话婚姻。这四段婚姻从前往后,代表的社会层次一个比一个更高,具备的婚姻要件一个比一个更匹配,但最终却殊途同归不约而同走向解体。这种婚姻悲剧,带给很多读者的心理感受,是一个比一个遗憾,一个比一个令人扼腕叹息。因为就表面来看,如果说刘庆祝与吴彩霞的婚姻根本就是个错误,祁同伟与梁璐的婚姻一开始就埋下了祸根,李达康与欧阳菁的婚姻半途而废源于双方经营不善,那么高育良与吴慧芬的婚姻似乎只能怪罪于这个社会诱惑太多。但阿甘通过反复阅读原著、仔细对比分析,发现周梅森对刘庆祝与吴彩霞、祁同伟与梁璐、高育良与吴慧芬的婚姻最终走向瓦解,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惋惜。唯独对李达康与欧阳菁婚姻触礁过程的描写,最为细致入微、真切动人,笔端之下寄予的同情也最多。阿甘认为,这种笔墨渲染上的厚此薄彼绝非偶然,而是原作者周梅森有意为之,以一种隐晦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他所秉持的婚恋观。一山水集团财务总监刘庆祝与吴彩霞的婚姻,代表没有任何爱情基础的程式婚姻。两人的结合,只是社会
压力之下,一对孤男寡女免于沦为单身的无奈和仓促之举而已。这样的婚姻本就是个错误,也许压根就不应该存在。公安厅长祁同伟与梁璐的婚姻,代表各取所求所需的利益婚姻。祁同伟借婚姻改变了人生际遇,梁璐面对比自己小十岁、曾苦追四年而不得的英俊才子,明知并非真爱,却仍然被一车野花和一夜跪地表白所带来的虚幻心理满足所俘获。这种掺杂了利益盘算和心理虚荣的婚姻,可以说一开始就种下了祸根。市委书记李达康与欧阳菁的婚姻,代表因爱慕感动而结合的现实婚姻。这种自由结合的婚姻,代表了当前社会的主流婚姻形态。这种婚姻的诞生,显然不纯是因为海枯石烂、山盟海誓
的爱情,但也没有那么多复杂深刻的现实利益考量。这从李达康仅仅把一口袋海蛎子背到欧阳菁宿舍,就成就一段姻缘,可以看出婚姻中所隐含的情感冲动因素和浓重烟火气息。这种婚姻,应该是两个到了婚嫁年龄、各方面条件又相当的年轻人,自发自愿共同走向社会生活的既感性又理性选择。这种婚姻,必须经历生活与心理的双重淬炼之后,才能真正走向成熟与稳定。在艰难的岁月里,这种婚姻从不缺乏爱慕与感动,因而具有强大而坚韧的生命力。在生活走向富足之后,往往一方已悄然移情,另一方对情感补偿的渴望反而更加炽烈。在这种矛盾的长期发酵之下,感情消耗殆尽导致婚姻触礁,就丝毫不令人奇怪了。我们不妨从这段婚姻的爱情信物开始解析。欧阳菁一直对李达康背来宿舍的一口
郎昆前妻
袋海蛎子念念不忘。但一口袋海蛎子所带来的爱慕与感动究竟代表了什么呢?以阿甘来看,无疑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吸引与付出。欧阳菁要保持对李达康的吸引,就必须保持自己的性格特质。李达康要保持对欧阳菁的感动,就必须诚意付出自己的精力与心思。因为,如若不能让婚姻持久地保持爱慕与感动状态,总有一天会让双方感到厌倦、失落、窒息以致绝望。仔细阅读小说原文,你会发现双方诸如此类的感受随处可见。比如,在“九一六”纵火事件调查结果出炉之后,李达康隐约感觉到欧阳菁手脚不太干净,下决心摊牌尽快结束这段婚姻。当天下午,他让保姆通知欧阳菁晚上回家用餐。晚上十点,欧阳菁还未归来。李达康让保姆去催,欧阳菁推说有个月光晚会,要再晚会儿。这时,书中说,“李达康一把夺过话筒,当即发火:欧阳,你是不是又跑到帝豪园去了?”“电话里,欧阳菁也很不耐烦:我这是公务活动!”读到这,阿甘颇有感触:面对丈夫的召唤,欧阳菁姗姗来迟也就罢了,还非要告诉李达康说自己要参加月光晚会。月光晚会是浪漫的象征,家庭晚餐是鸿门宴。但她依然要让李达康久等,也许只是想让李达康明白自己更在乎些什么。这种十分暧昧晦暗的心理状态,让欧阳菁爱耍小性子和小技俩的小女生心理展露无疑。将近十一点,欧阳菁终于走进门来。书中说,“她化了淡妆,身上一股香气”。以阿甘来看,这说明尽管婚姻触礁,但欧阳菁此时依然很在乎自己对李达康的吸引
力。对于女人的微妙心思,李达康难以心领神会。他的表现呢?只是怨气丛生,书中说是“把头扭向一边,先前那点愧疚烟消云散。”也许在李达康眼里,欧阳菁的化妆只是为了吸引月光晚会上的其他男人,而根本没有顾忌他的心理感受。面对丈夫木讷与骄横的态度,欧阳菁估计也是一万只在心中奔腾,她“把坤包往沙发上一扔,在丈夫对面坐下,目光里也含有些许厌恶的意味。”你看,这对夫妻不是没有感情,但其实一直在斗气中消耗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感情。双方结合的理由,居然又成了双方离散的原因。其中的奥妙,关键在于爱慕与感动往往潜藏在庸常琐碎的生活背后。或是充满温情的一个拥抱,或是彼此默契的一声赞扬,或是发自肺腑的一句鼓励,或是费尽心思的一顿饭菜,或是心领神会的一份礼物。尤其是人到中年,生活重心转移之后,无论男女对这种生活细节的过于忽略或过分重视,都会逐渐形成心理落差和情感鸿沟。彼此的忍耐超过一定限度,必然是爆发。爆发之后,如若双方不能及时换位思考、准症结、调适修正,曾经休戚与共的婚姻,就会陷入无休止循环往复的争吵与埋怨。每一次争吵与埋怨,一定会在彼此心灵上划下伤痕,也一定会累计、沉淀、叠加相互之间的不满。而彼此之间刻意斗气与消极报复的任性行为,会加速关闭沟通交流的大门,令念兹在兹的爱慕与感动更加消失不见。最终,婚姻变成一潭死水,彻底失去呼吸能力、自净能力。爱慕与感动,既是
开启这段婚姻之门的金钥匙,也是埋葬这段婚姻的掘墓人。书中关于李达康对这段婚姻的反思,对妻子的愧疚,有多次大篇幅的心理描写与场景刻画。比如,在欧阳菁最终同意与李达康协议离婚后。书中说:“李达康的心情很复杂。欧阳菁忽然同意协议离婚,既使他如释重负,又让他若有所失,歉疚之情如一团浓墨渐渐划开,充满胸臆。欧阳菁走后,他站起来,独自在湖边徘徊。微风吹过,湖面的新月倒影被揉成银碎片,一波一波漂向岸边。”这段以境状情的细腻描写,
显示这段婚姻,在李达康心目中仍具有极高的分量与地位。他之于欧阳菁,欧阳菁之于他,都是曾具有真感情的。这与高育良一直到最后,仍对吴慧芬秉持的虚伪而敷衍态度,迥乎不同。这段婚姻解体,对李达康而言,既是释然恐怕更多也是怅然。二省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与吴慧芬的婚姻,代表演戏给别人看的童话婚姻。这种传统婚姻,是世人眼中“才子佳人”“王子公主”天作之合的绝妙搭配。表面上看,高育良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吴慧芬美丽知性、温柔大方,这样的婚姻没有任何理由会出现问题。以传统婚姻价值观衡量,吴慧芬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妻子形象。但在书中,在周梅森笔下,他们到生活中,只看得到一粥一饭、一果一蔬的温情与扶助,却很难得到爱情流淌过的印迹。书中关于二人有大段心理描写,基本都只是自己与自己对话。两人在婚姻中,不仅从未打开过心扉,还必须时刻做好伪装。这是一种怎样的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