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
百科名片
我军全面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9日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以为司令员。于1948年5月,由原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和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概述
历史沿革
晋察冀野战军
建制序列
概述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是在我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于1948年5月,由原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和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成,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的主力部队之一。与其他“四大野战军”不同的是,中央军委没有单独建立“华北野战军”建制,只在华北军区建制下先后组建了三个野战兵团。
1948年5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华北军区下辖两个野战兵团,即以原晋冀鲁豫野战军留下的部分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以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二兵团。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先归华北军区指挥,后受中央军委指挥,华北军区第一兵团主要担负太原方向作战任务,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主要在冀东、平绥方向钳制华北敌军,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
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及军区地方部队统一归东野首长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配合东北野战军发动“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的规定》:“野战军现时分为四个,以地区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各野战军按序数排列的指示》,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
1949年4月,中央军委将第18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二兵团)配属第一野战军,进行西北战场作战。第20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三兵团)调赴天津、塘沽和秦皇岛,担负海防任务。
历史沿革
我军全面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9日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以为司令员,薄一波为政委,徐向前为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为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为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为参谋长,罗瑞卿为政治部主任,蔡树藩为副主任;
华北军区下辖两个野战兵团,即华北军区第一、第二兵团。
5月20日,新成立的华北军区进行了建制调整:
以原晋冀鲁豫野战军留下的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由徐向前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及政治委员,调王建安为副司令员及副政委(王建安未到职,由周士第接任);华北军区第一兵团辖三个纵队:第8、第13、第14纵队。[注:48年7月,14纵调归军区直属;48年8月,由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部队组成15纵,辖43、44、45旅] 华北军区第一兵团主要担负太原方向作战任务。
以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杨得志任第二兵团司令员,罗瑞卿兼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辖华北军区第二兵团辖4个纵队:第2、第3、第4、第6纵队。
以原晋冀鲁豫和晋察冀军区炮兵旅分别组成华北军区炮兵第一、第二旅,由华北军区领导,分别配属第一、第二兵团指挥作战。
另外,第1纵队仍属北岳军区建制,第7纵队仍属冀中军区建制。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共26个步兵旅和2个炮兵旅,共23.5万人。
华北军区的此次建制调整,没成立“野战军”指挥机构,中央军委也没有单独成立“华北野战军”建制,只在华北军区建制下组建辖下的两个野战兵团:“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华北军区第二兵团”。(1948年8月新组建“华北军区第三兵团”)。这与其他“四大野战军”完整的建制和指挥机构完全不同。
与华北军区同时成立的“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明确授予“中原野战军”,并明确任命:为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为政委,陈毅为军区及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军区及野战军第二副司令员。陈毅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宋任穷为副政委。
早在1947年5月,中央就有了以东北我军为主(以晋察冀部队为辅),整体负责东北和华北战事的部署。7月20日,给东北民主联军首长林彪、布置内战第二年作战任务时时就已明确提出:“当战争发展到平绥附近时,晋察冀和晋绥我军统一归林(彪)罗(荣桓)指挥作战”。
1948年4月22日,中央军委明确指示晋察冀野战军(华北军区第二兵团):“你们有配合东北作战的任务”。
1948年8月,为配合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作战,中央军委调整了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建制:以第三、四纵队和二纵四旅及华北军区2个独立旅组建新的华北军区第二兵团;以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耿飚任参谋长。华北军区第二兵团以主力出击(北)平承(德)线,一部出击平张线。
中国有几大军区以华北军区第一、六纵及二纵2个旅组建华北军区第三兵团,以杨成武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委,李天焕任副政委。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向绥远挺进,拖住傅作义主力,使其不出或少出关增援东北。
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主要任务是在冀东、平绥方向钳制华北敌军,在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下,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的规定》:野战军现时分为四个,以地区名
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各野战军按序数排列的指示》,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
在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军区地方部队统一归东野首长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指挥,配合东北野战军发动“平津战役”。
12月22日,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在东野四纵重炮团的支援下,攻克新保安,全歼敌三十五军1.6万人。
12月24日,围攻张家口的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在东野四纵的支援下,以伤亡2900人的代价,歼灭张家口逃敌6.5万人,极大鼓舞了华北我军的士气。
1949年2月,华北军区部队整编,其第1、第2、第3兵团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第19、第20兵团,归中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平津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调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二兵团)、第20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三兵团)与四野炮兵第一师西进,与第18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一兵团)一道会攻太原。
4月,中共中央军委将第18、第19兵团调赴西北战场,归属第一野战军建制。 第20兵团调赴天津、塘沽和秦皇岛,担负海防任务。
11月,第18兵团归第二野战军建制。
晋察冀野战军
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的前身--晋察冀野战军
1945年11月,为适应在晋察和热辽两个方向同国民党军队作战需要,晋察冀军区分别组建了两只野战军。
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兼任司令员及政治委员,耿飚任副参谋长,下辖冀晋(陈正湘)纵队、冀察(郭天民)纵队、冀察(刘道生)纵队、冀中(杨成武)纵队,共四个纵队。
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萧克兼任司令员,罗瑞卿兼政治委员,彭寿生任参谋长,下辖晋冀鲁豫第一纵队(原奉调东北,后留晋察冀建制)、热辽(黄永胜)纵队、冀东(詹才芳)纵队、冀晋(赵尔陆)纵队、冀中(黄寿发)纵队,共五个纵队。
晋察冀军区两个野战军(含晋冀鲁豫第一纵队)共有9个野战纵队,20余万人。全晋察冀军区共有部队31万多人。
同年12月15日,晋察冀军区撤销第一野战军指挥机构,将第二野战军指挥机构与冀热辽军区机关合并,改称冀察热辽军区。野战部队归晋察冀军区直辖。
1946年3月1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发出《关于复原工作的决定》。据此,晋察冀军区分别于3、4月份和5、6月份进行了两期精简复员。全军区共复员、转业约10万人,占全军区部队的三分之一。
野战军由9个野战纵队25个旅,缩编为4个纵队9个旅(每个纵队由原9团缩编为6团),野战军由原来的20余万任缩减至共5.1万人。精简整编后,晋察冀军区部队由31余万人减少至20余万人。
1945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晋察冀军区结束精简复员工作,开始招集部队,准备应付全面爆发的内战。
按照中央要求,晋察冀军区于6月恢复野战军指挥机构,萧克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下辖第一、二、三、四纵队。
7月31日,晋察冀野战军在晋绥军区部分部队配合下发起大同、集宁战役。由于事先对于大同城防坚固估计不足,以致久攻不克。敌军增援时,在集宁又打援失利。9月13日集宁失守,被迫于9月16日撤出战斗。
在晋察冀野战军久攻大同不克时,敌军攻击承德。晋察冀军区决定放弃承德,承德于8月28日被敌军攻占。
集宁丢失、承德放弃之后,张家口已经处于被东西夹击态势。敌军于9月29日,分东西两路进攻张家口,晋察冀军区首长向中央请示弃守张家口
张家口、承德失守后,冀察热辽地区与晋察冀的联系事实上已被敌人分割。向中央建议,将冀察热辽地区划归了东北民主联军。
1946年10月,晋察冀中央局召开“涞源会议”,总结内战爆发以来几个月军事上的教训和不足,提出坚决贯彻中央“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歼灭战”的精神,学习兄弟战区的胜利经验,扭转晋察冀军区的被动局面。
1946年12月,晋察冀军区再次撤销野战军指挥机构。第一纵队归还晋冀鲁豫军区建制。其余第二、三、四纵三个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
晋察冀军区还动员了三四万翻身农民参军入伍,同时从地方部队抽调三个旅,一起补充进三个野战纵队。三个野战纵队由精简后的每纵队辖两个旅,恢复至每纵队辖三个旅,野战部队总兵力达到7.5万人。
1947年4月26日,中央工委刘少奇、朱德达到西柏坡整顿晋察冀军区的军事和土改工作。针对晋察冀军区军事上存在的问题,朱德亲自指导晋察冀军区再次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下辖3个纵队,还首次组建了1个炮兵旅。
1947年中,各战略区先后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