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选平:祖国南大门的改革闯将
文/萧轼
既是一名优秀的机械师,也是广东改革开放的闯将。他开拓了中国的南大门,促成修建了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
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他就是叶选平。9月17日,这位已95岁的改革闯将在广东逝世。是技术精湛的机械师,也是眼疾手快的管理者
1924年深秋,27岁的叶剑英有了第一个孩子,取名叶选平。作为“叶帅”的长子,叶选平和父亲的相处时间并不多。在与父亲阔别多年后,1941年,17岁的叶选平进入了延安自然科学院专攻机械工程学,自此与机械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5年叶选平毕业后,在延安兵工厂做了一
名机械师,1947年调任晋绥边区第一机械厂,在这里,他成为了一名出的技术员。1952年,他又被派往苏联进修机床专业。1954年回国后,由于技术过硬,工作出,他先后被委任沈阳第一机床厂总工程师、北京第一机床厂总工程师。
就在叶选平认为自己的人生将长此以往地与机械行业为伴时,1978年,54岁的他出任国家科委三局局长。1979年,他被派赴广东省,出任副省长,1985年升至省长一职。
如果说当年机械行业的选择和学习,是叶剑英对儿子的殷切盼望—
—他希望儿子学成后能够为祖国的工业化建设效力,那么在改革开放初期,来到解放初期父亲任职耕耘过的地方,在很多人看来,叶选平正是继承了父亲的政治意愿,造福家乡人民。
48
由于多年来在机械专业的探索,叶选平一直保持着一个独特的爱好:拆装钟表,这是他兼顾手脚、眼力和思维的锻炼方式。在叶选平家里,有一个摆满了小型机械零件的工作台,正是他休闲娱乐以及转换思维的好去处。
也是因为这些日常习惯,让他在从政之后有了一套“不一样”的思维。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曾说,叶选平的长篇发言稿,总是向工作人员要“零件”,然后他自己拼接而来的。
是踏实的实干家,
也是抓大放小的决策家
1991年,叶选平卸任广东省省长,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卢之超说:“广东各方面的工作,无论在改革开放中,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及与港澳的往来交流中,叶选平都做出了明显的成绩。”
抓科技,是叶选平交出的第一张“高分卷”。如今坐落在中山纪念堂西侧的一座16层大楼,通过国际卫星通信网络,联系着世界三大数据库,是广东省计算中心科技情报研究所。可以说这个研究所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起了重要作用,而它就是叶选平到广东上任后抓的第一件大事。这个科技信息中心于1979年开始筹建,因开支庞大,加上有关人员对实际功效的疑虑,搁置了将近一年。在叶选平的力主之下,该中心在1982年动
工兴建,1984年顺利完工。
第二张“高分卷”的内容是修高速。
1984年,叶选平去西德和意大利考察时,
发现高速路修到哪里,哪里的经济就发展
迅速。回来之后,叶选平就思量着建设广
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叶选平认为,广州
是中国南大门,人员、货物、信息“出入”的
便捷会给广州带来非凡的发展机会。而
事实也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的大鹏
半岛,有一座特殊的核电站——大亚湾核
电站。它供应着广东和香港两地的用电
量,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大亚湾核电
基地累计上网电量达7098.48亿度,发电
叶念琛
量之高让人难以想象,改变了改革开放后
广东严重缺电的事实。这座中国大陆第
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
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正是在叶
选平的主张和拍板定案下完成建设的。
曾说:“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外合资
的最大的一个项目,这是了不起的事情。”
“认认真真做猫,把老鼠捉住”是叶选
平常说的一句话,除了搞建设,他在广东
实行了一系列有“冒险”意味的改革,比如
物价改革、住房改革、放开副食品价格等。
在刚开始放开副食品价格时,市民意见很
大。但叶选平没有动摇,而是等待市场调
节,不久广州市的蔬菜等副食品供应情况
有了明显好转。到了90年代前后,广东
形势十分困难,叶选平要求各级干部耐心
做外商的工作,并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使
广东的局面很快稳定下来。
担任广东省省长时,叶选平注意抓大
事,放小事,把主要精力放在全省经济工作
的宏观调控和长远发展的规划上,对于很
多具体事务,他放手让其他副省长分管。
是认真的老党员,
也是亲切的“老大哥”
曾经有一名外国记者采访叶选平时
问及叶剑英对他的影响,叶选平回答称,
“党首先把我看成是一名具有四十年党龄
的党员,看成是党的干部,而不是考虑我
是叶剑英的儿子。”
截至2019年,叶选平已有了74年
党龄。
即使是退休之后,叶选平也一直对党
建工作“耳闻目明”。2012年,88岁高龄
的叶选平作为广东团最年长的党代表出
席了党代会,发表了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
看法。
除了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这位老党
员还成立了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在身
患重病之时,仍然坚持为广东的山区教师
解决实际困难。
广东省委原副秘书长陈开枝说:“叶
选平的心里有一团火,有家国情怀。”
私下里的叶选平亲和力十足,没有一
点儿架子。和叶选平共事的30年里,陈
开枝一直称他“大哥”。在广东工作期间,
叶选平结交了许多海外人士和港澳台同
胞,许多人是直呼他——“平兄”“平叔”
“平侄”。
在2012年的一次记者采访中,临别
时,叶选平一一与记者们握手告别。当有
记者开玩笑说他的手掌有力时,他乐呵呵
地回答:“别忘了,我是钳工出身。”
今年清明,叶选平到广州市黄花岗广
州起义烈士陵园,参加缅怀叶剑英元帅的
活动。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综合
《中国新闻周刊》《北京青年报》中国新
闻网等
1974年,叶剑英和子女在北京。从左至右依次为:叶选廉、叶选平、叶向真(凌孜)、叶剑英、叶选宁、叶楚梅、叶文珊。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