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科幻片 西方文化影视欣赏论文
  科幻电影是我们从小就爱看的电影题材,我们也都梦想过生活在那样的科幻世界里。科幻片,顾名思义即科学幻想片,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①目前国内对科幻片的态度基本是从科学与幻想相结合的角度,或者电影的奇观本性进行谈论。如邵牧君在评论中称科幻电影的妙处即在于只要某种科学设想一露头,它就能虚构出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人和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或活跃了人们的想象。② 也有部分观点认为科幻片与神话故事有关,或将神话作为一个描述性词汇,用以形容科幻片,但均认为科幻片与科学无关,只是恐怖片的变种。如美国电影理论家v.索布恰克及其著作《银幕上的外层空间美国科幻电影》,称科幻电影与科学根本没有关系;周传基则发表评论,指所谓的科幻片只不过是现代封神榜,《星球大战》是最古老的神话故事,亦即没有任何信息量的陈词滥调,骑士与公主。③ 尽管如此,普遍的观点还是认为,当科学观念、艺术想象和电影手段三者结合时,科幻电影随之产生。④h.弗兰克给科幻片下的定义是: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其主题基本有如下四种:宗教与反叛主题、凡尔纳式科学享乐主义主题、权力与秩序主题、罪恶。
科幻片在人类电影史上有很长的历史,从二十世纪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从最初的发展到后来的繁荣,科幻片总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几代人见证了科幻片的成长与变化。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科幻片的成长期,这一时期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要算《科学怪人》和《海底两万里》了。《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他和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尼德兰,被尼莫船长囚禁在这艘潜艇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影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奇妙的海底世界和船员们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是一部很经典的为人称道的科幻片。而《科学怪人》看着就没那没轻松了,更多的是惊悚和恐怖,它讲述了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用死人的身体制造了一个面目狰狞、恐怖无比的怪物,这个怪物被制造出来后遭到了人们的排挤和歧视,他开始憎恨世界,憎恨将它制造出来的弗兰肯斯坦并对他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最后故事在弗兰肯斯坦与怪物的同归于尽中结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科幻片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科幻片大多以外星人、怪兽、战争为主题,带有一些恐怖、悲观、浪漫、疯狂的彩。比如《科学怪人》系列、《蝙蝠侠》、《火星人入侵》、《隐形人》、《x放射线》等影片。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时期科幻片在特技和故事之间保持平衡。比较出名的有《终结者》、《星球大战》和《et外星人》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et外星人》了,我也将重点对它进行介绍。和那些讲述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不同,《et外星人》是一部很温馨、很感人的科幻片,它讲述了一个最好看的科幻片
被同伴不小心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与小男孩艾里奥特建立起纯真友谊的故事。艾里奥特,一个充满着幻想的小男孩,有个老想作弄他的哥哥麦克和一个还不太会讲话的小妹妹葛蒂,兄妹三个和不久前离异的母亲住在一起。由于工作忙碌加上心情糟糕,母亲时常会忽视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沟通。e.t则是一个被同伴遗忘在地球的可爱的、善良的外星人。事情就是这么巧,孤单的埃里奥特和孤单的e.t相遇了并且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从此他们不再孤单。后来e.t被大人们发现,他们抓走了e.t,准备把它当成实验品来研究,艾里奥特从他们手中救出了奄奄一息的e.t,并帮助它回到了自己的家。这部温馨感人的科幻电影当时风靡了整个世界,人们都被小男孩与小外星人之间真挚的友谊所感动,这种友谊越了一切外在的东西,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正如导演斯皮尔伯格所说这是我很人性化的一部作品,的确,在片中艾里奥特和e.t的相遇、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他们的分离无不牵动着观众的心,人们会为他们的相遇而高兴,为他们的分离而悲伤落泪。
二十世纪末期以后的科幻片大都运用了很多电脑特技,反映的主题也越来越多样化,更多的提升到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人性探索等方面。这其中的经典电影有《侏罗纪公园》、《独立日》、《2012》、《蜘蛛侠》、《地心游记》、《阿凡达》等,而《阿凡达》更是将电脑特效的应用达到了极致。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机器人题材的电影,如《终结者》系列、《我,机器人》、《机器人管家》、《人工智能》、《钢铁侠》、《机械战警》等都是比较出名的科幻电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人工智能》是我个人最
喜欢的科幻电影之一,虽然它没有《阿凡达》式的大量吸引眼球的电脑特效,没有《侏罗纪公园》与《地心游记》那样惊险刺激的场面,但它却有它们没有的精彩感人的故事情节与更深层次的主题,有更震撼人心的力量。这部电影讲述的不仅仅只是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以及爱的主题。它讲述了一个机器人小孩大卫为了得到人类母亲梦妮卡的爱而希望变成真人,并为此踏上了寻蓝仙女的旅程的故事。
二十一世纪中期由于气候变暖,两极冰层融化,许多地区被海水淹没,为了应对这些恶劣的环境人类制造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同样为了满足一些父母的需求而制造了懂得爱的新一代机器人小孩,就这样大卫被制造了出来,并且被儿子患有重病的梦妮卡和亨利夫妇领养,梦妮卡由排斥大卫到后来逐渐接受他,并且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大卫也深深地爱着母亲,可是好景不长,梦妮卡的儿子马丁奇迹般地痊愈,大卫被梦妮卡抛弃在了郊外。大卫认为只要自己变成真人母亲就会爱他,他就可以回家了,于是他和小熊泰迪还有机器情人乔踏上了寻蓝仙女的旅程,终于他在曼哈顿的海底到了蓝仙女,他乞求蓝仙女把他变成真人,他就这样等了两千年,直到高智能机器人把他从冰封中解救出来,他们为了让大卫快乐决定让梦妮卡复活,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却是大卫最快乐的一天。这部电影对人灵魂的触动更为强烈,大卫的苦苦追寻只为了母亲能够爱他,只为了回到母轻的身边,他对母亲的爱如此执着,可是相比之下人类却显得那么的自私与残忍。当机器人如他们所愿有了感情,懂得如何去爱,人类又是怎么样的?因为他们是机器人所以我们就可以
忽略他们的感受,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他们的爱而不对他们负任何责任吗?机器人就只能成为人类的附属与玩物吗?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大卫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器人,他懂得如何去爱并且会依照自己的意识行动而不需要任何人的指令,他一生快乐的日子不多,作为一个机器人他希望得到人类母亲的爱,可是对于人类来说机器人毕竟不是真人,他们很少会真正地去爱机器人,对机器人的爱也不会比对真人更多,对于梦妮卡来说大卫只不过是儿子马丁暂时的代替品,她对马丁的爱远在大卫之上,所以在经过一系列事情之后虽然不舍但她仍然抛弃了大卫,这是人类最正常不过的做法,可是这未免又太过残忍,太不负责任了。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究竟何去何从,这将会是一个我们会花很长时间去探索的问题。这部电影也向人们敲响了另外一个警钟━保护环境,如果人类想长足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协调好与自然的关系。
在科幻片中没有什么事不能发生的。科幻片就像是我们的一个梦,在里面任何事都可能发生,人类或许会灭亡,机器人会统治世界,外星人会占领地球,又或许人类会到另一个适合居住的星球......这些在目前现实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科幻片中都有可能发生,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与技术、资金支持,但是未来的事不可预料,谁又能百分之百地肯定科幻片中的情节不会变成现实呢。所以我们在看完科幻片后都会有希望、担忧等复杂的情绪,我们都希望看到人类科技非常发达,外星人出现,各种机器人被生产出来为我们解决难题的那一天,可是我们又会担忧出现电影中人类遭受可怕灾难的那一天会接踵而来。所以人们会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地进步,为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做好准备。
科幻片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幻电影不仅仅只是以精彩的画面效果吸引眼球,而是添加了各种各样的元素。它们的制作越来越精良,主题越来越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娱乐观众之时还能引起人们对环境、对社会、对道德的反思,从另一个方面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幻片今后的发展去向我们无从得知,但不管怎样它们都要迎合人们的主流欣赏观,带着人们对未来的担忧与希望不断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