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乐的审美风格与养生功能分析
婚纱照造型[摘要]道教音乐是一种传统宗教音乐,这种音乐在曲调和情感表达上蕴含着道教基本思想和信仰,在长期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美学思想,在总体表达上形成了自己的审美风格、韵味——虚静柔和。同时,这种柔和的审美风格以从容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平稳的旋法、一唱三叹的唱法、不急不躁的速度能够帮助人们养成平和的性格,使人的内心归于安静,起到宁静致远的养生作用。为此,文章结合道教音乐的发展,重点从审美风格、养生功能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道教音乐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意义,旨在能够在新时期更好地促进道教音乐发展。
[关键词]道教音乐;审美风格;养生功能
在社会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大众心理深受社会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逐渐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希望自己能够延长生命更多地享受物质生活,另外一种则是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心理失衡的问题。这两种问题表现不同,但是最终指向都是最终的人文关怀,即在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命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更好地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道教活动
中所使用的音乐统称为道教音乐,它包括道教科仪音乐、道士在文化宣传过程中的所使用的音乐。道教音乐作为汉族传统宗教音乐形式和道家文化传播载体,在引领人思想价值观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为此,文章结合实际就道家音乐审美风格和养生功用问题展开探究,旨在能够帮助人们对道家音乐形成更系统、全面的认识。
一、道教音乐概述
(一)内涵凤眼菩提
道教音乐是一种传统宗教音乐,从内涵上来看,道教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应用到的音乐类型都可以被称作是道教音乐,具体包含道教人士宣传道家思想文化、修身养性时所应用的音乐。道教音乐会伴随道教文化的深入发展而发展,是人们不断磨炼自我和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也是道教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艺术手段,在长期的修持活动中净化了个人的心灵,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道教音乐基本思想
道教音乐是我国古老的宗教音乐,在曲调、旋律、词曲等方面充分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精髓
内容,并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局,产生了十分深刻的社会影响力。[2]
道教音乐主题一般是歌颂道教神仙、超度亡灵、引导人们修身养性。道教音乐或表现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欢快,或表现祈祷时的缥缈意境,或表现颂赞神仙时的恬静氛围……充分展现出道教宗教仪式的神圣和神秘。道教音乐的曲调分为阴阳韵两种,其中,阴韵一般被应用在超度法事方面,阳韵则是被应用在祈福方面。在道教音乐的音乐表达上是清静无所求和严肃的结合。非诚勿扰刘婷婷结婚
二、道教音乐的审美风格
(一)道法自然
道是中国古代文化之一,和儒家思想共同组成了影响古代社会发展的思想理念,道家思想文化内容对时间发展万物、宇宙能量发展、气息的传递等做出了时界定。[3]基于这种道家思想的道家音乐文化具有从容不迫的节奏、悠长深远的旋律、平稳祥和的节奏,在缓缓道来的音乐表达中给人一种超脱大自然束缚,自我思想境界不断提升的感受。
至虚、至空、常静、无为是道教音乐的审美标准,在音乐旋律上道教音乐常以细微的旋律
变化为中心;在节奏上,道教音乐以无规律的随意自然的拍子为主,注重向人们展现和传递大自然的声音和力量。
(二)乐静神修
道教的修炼注重内心的平静,因而,道教音乐在表达上也充分体现了这种静态,在静态的影响下,人们能够更细致地感受世间万物变化,在宁静的状态中感受和把握这个世界。乐是一种修道养生功能的体现,是道教思想的核心。
在道教音乐中音乐表现者不会以一种功利的思想和心态来进行演奏,而是会回归大自然,以一种平和、静止、缓慢的音乐形态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和心理感受。道教音乐表达的常用手法是自由的演唱表现、小音程思维腔调、曲线环绕的旋转法、平缓悠长的旋线、不急躁的歌曲展现等。
(三)虚空淡和
道家思想的本质是无为而有为,追求一种虚无和缥缈,强调人在达到一种心理虚无的状态之后会变得无欲无求,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加有利于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道家代表人
家的味道作文物老子认为音乐的最高级表达是“大音希聲,大象无形”。道教音乐对虚无的追求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独具道家文化的审美风格。
道教音乐的表达注重体现一种“虚”,从韵腔或牌曲中排斥剧烈的表达来看,道教音乐一般会采取变形、延伸、综合或者渐变来展开音乐,虽然音乐的节奏和音型差异较小,但是基本上音调结构和旋律差异不明显,充分体现了音乐“虚”的一个表达特点,透过道家音乐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虚怀若谷的胸襟。道教音乐的这种虚静的体现是道人修炼的一本基本心理状态,在道人虚静审美心理的对比下道教文化会体现出一种恬静的本质,对道家音乐文化形态和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
道教强调平淡、祥和的表现氛围,体现了以平和恬淡为美的思想,认为音乐如果是一种同类音乐的循环反复,就会显得单调乏味,但是如果能够将不同的旋律和声调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产生美妙的音乐。道教中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现在道家理论中,反映了神学家的思想主张和宗教人士,在道教文化神圣感和仪式感的日益强烈下,道教文化经久不衰,为道家音乐表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道教音乐的养生功能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5]可见,道教和道家发展十分注重人的修身养性。道教音乐作为传承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具备道教音乐的养生功能。
(一)净化生命
道教音乐和自然的融合能够让歌者在咏唱的过程中仿佛进入到清虚境地,从而得到心灵的净化。当人们受到打击、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的时候,聆听道教音乐会莫名寻求到一种心灵的慰藉,使身心得到放松,逐渐恢复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可见,道教音乐在治病养生方面所具备的人体科学功能。
(二)对阴阳五行的充分体现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中医是在考虑人们心理、生理、思想行为变化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综合性、全面性、辩证性的看待世间万物的思想和方法。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阴阳五行变化对人体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阴阳”代表人体的生命出生和结束,阴阳相对平衡时期是“生老病死”时期,以“阳气”作为核心使得先哲发现了生命的整个过
程。另外,《黄帝内经》时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内容(灵枢)是描写人体经络与穴位原理的,这些源自于人的“阴血”是流淌于血管内的可视的,而人的“阳气”是流淌于经络的无形的。
道教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内在规律体现了阴阳五行学说,表现为道教音乐的功能是感知世间万物的一切,了解阴阳、五行;道教音乐的创作则是需要体现阴阳协调,如果阴阳不协调将会出现难听的音乐。同时,结合阴阳五行,道教音乐将曲调形式分为阳调和阴调两个方面的内容,道教音乐的“宫、商、角、徵、羽”分别相应于阴阳五行中的“脾、肺、肝、心、肾”器官和“忧、悲、怒、喜、恐”情志活动。
(三)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现代科学所音乐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的寿命,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人们的身心会得到放松,将自己的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和养生的发展目的,使歌者在咏唱的状态下犹如进入清虚之境而得到心灵的净化,达到养生的发展目的。道教音乐的养生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心理修养上,表现为道教音乐的注重修心,利用虚静的心理作用能够达到神凝气聚的作用。道教音乐实践过程中体现着大量的心理修养法术,比如存思、
运心、变神、咽气等。
从容不迫的节奏、悠长深远的旋律、平稳祥和的艺术表现氛围、一唱三叹的唱法、不急不躁的速度能夠消除人的心理紧张,使得人身心得到放松,从而减少人体热能和精神的消耗,进而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能。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道教音乐美学思想、审美品格以及养生方面的研究能使我们以广阔的视野加深对其音乐的形式特点和美学风格的理解,在时代的背景下不断挖掘和发扬道教音乐的内涵、价值,把握道教音乐传播的规律,借助道教音乐将道教思想文化更好地传播,达到人与天谐、人与物谐的自由境界。
注释:
[1]朱峻逸.探析道家音乐风格及养生作用[J].当代音乐,2022(08):69—70.
王子 鬼鬼[2]范琳琳.道教音乐美学思想和审美风格研究——以清水道教为例[J].黄河之声,2022(11):118.
昆凌整容[3]赵芳.青岛崂山道教音乐中的审美特点透视[J].北方音乐,2022,38(05):28.
[4]陈菲.基于茅山道教音乐的审美特征探析[J].求知导刊,2022(11):15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