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与唐诗的共同载体——黄鹤楼
第一篇:荆楚文化与唐诗的共同载体——黄鹤楼
荆楚文化与唐诗的共同载体——黄鹤楼
摘 要: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在是文化极度兴盛的唐朝,她由于唐诗中的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了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而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特殊作用的一个重要载体便是黄鹤楼。要研究荆楚文化与唐诗的纽带关系,她是一个重要的窗口。
杭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关键词:荆楚文化 唐诗 纽带 黄鹤楼
传统文化因发生的关系,常常表现为地域文化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域特点鲜明的文化传承构成了时间和空间的交合。同中心文化或中原文化相比,它们更多是处于次中心或边缘地带文化区,如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
唐代诗歌中,这种叠合通常表现为有地域特征的人事在诗歌中的表现,在长沙诗中常常会咏唱贾谊;在蜀中诗中常常会咏唱诸葛亮。即使在一般诗中也会关注历史上这一区域的人文景观。如张说《过庾信宅》云:“兰成追宋玉,旧宅偶词人。笔涌江山气,文骄云雨神。包胥非救楚,随会反留秦。独有东阳守,来嗟古树春。”庾信宅在今湖北江陵县北,本为宋玉宅,侯景之乱时,庾信自建康遁归江陵,居之,故《哀江南赋》云:“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以上是比较具体的表现,作为地域文化和地域空间的叠合,主要还是表现为一种文化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这方面荆楚文化最具代表性。
黄鹤楼的由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
南朝梁代萧子显在《南齐书·州郡下》里说:“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使仙人有了子安的名字。后有人穿凿说子安姓王,又有人辩解,仙人姓窦,并言窦子安是江夏人,性灵异,在他去世入葬后,一只黄鹤飞来停在他家门前的大树上,频频呼喊“窦子安”的姓名。窦子安真的出现了,他跨着鹤在屋顶盘旋几圈后向西飘然而去。白灵照片
唐时,人们渐渐把神话传说附会到历史人物身上。阎伯理在《黄鹤楼记》中转述《图经》的记载,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都说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大臣费祎登仙,驾黄鹤在此憩息,因以为名。阎伯理《黄鹤楼记》: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太平寰宇记》: “黄鹤楼在县西:二百八十步,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据清初褚人获《坚瓠集》卷八之四载:
“相传唐时吕纯阳尝客兹地,倦寓酒家,日饮数壶,累至数百;不偿值,复索饮,主人供给无倦。纯阳喜之。适啖西瓜,遂以瓜皮画一鹤于壁上。始,瓜皮青,久之变黄,遂为黄鹤。纯阳又教酒家童子唱道词,自敲板为节。已而唱时,鹤辄从壁间飞下,婆娑翔舞。观玩饮酒者,日数千人。凡阅数月,酒家得钱数百万,骤富。以钱酬纯阳,纯阳不受。遂构此楼志感,故名黄鹤楼。”
gl8豪华商务车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巅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
中考查询成绩文人骚客的归属地
精神卫生日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适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慷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传说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自此以后,黄鹤楼在在经历了雄纷争,战火连绵的三国以后,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仙的故事
李白曾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更写下千古传诵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虽然如此,李白一直记着这件憾事,总想有机会写首诗和崔颢的那首比一比。后来,李白在游金陵凤凰台(即今南京紫金山一带)的时候,仿效崔颢的诗,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永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的意思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游憩,凤凰飞走后只剩下凤凰台,但长江依然奔流不息,吴国王宫里,野花杂草埋没了僻静的小路,东晋时代的王公贵族们都死去了,只留
了一座座荒凉的坟墓,从凤凰台上远望,三山隐没于烟雾之中,似有似无,位于江心的白鹭洲把水分开来,天上的浮云遮蔽了太阳的光辉,望不见长安,使人心中无限忧愁。
李白的这首诗也成为历代传诵的名作,在诗坛上两“鸟”比翼齐飞,嘤嘤相鸣,留下一段佳话。但其对黄鹤楼的歌颂赞扬之情仍不绝于耳,还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望黄鹤楼》、《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江夏送友人》等诗文提到黄鹤楼。
文化底蕴
作为我国两大文化根基之一的南方文化代表———荆楚文化,是中国先秦时期最具特的地域文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最优秀的最具活力的民族文化之一。其中浪漫想象的迷幻彩,离经叛道的创新意识,彰显自我的独立人格,念祖思源的爱国思想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黄鹤楼在总金额已区域文化中所承担的联系角不容忽视。
彰显荆楚文化的这一过程中,诗仙李白算是功劳甚大者。在一系列的咏黄鹤楼的诗句以后,李白还喜欢以狂人自居“我本楚狂人,凤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李白·笑歌行);他也会对狂士的行为赞赏有加“如寻楚狂子,琼树有芳枝”(李白·送二季之江东),“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李白·赠僧朝美)。
大量的文献记载了唐代国家富强,社会富足,疆域辽阔,民族融和,政治开明,文化繁荣的盛世景象。而始于春秋中叶楚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有着与之类似的情况:熊通继位后,楚国完成了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过渡,在向江汉的蛮夷及中原迅速扩张的进程中兼容并蓄地吸收了夷夏文化之精髓,推陈出新地创造了丰采卓异的楚文化。其国力渐趋强盛,生产力逐渐发达,国人胸襟日渐开阔,民族的自信心日益高涨。其间孕育的文化名士无论是洒脱逍遥的老庄,还是愤世嫉俗的屈原,他们的个性都是极度张扬的。因此这样的盛世社会往往容易造就具有宏阔气质的文人,培育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雄视天下的气度,人格独立的意识,自我表现的欲望和坚定执着的追求。也正是这样的时代风貌造就了高扬着独立的主体意识和炽热的爱国情感的李白和屈原,这也是李白深以屈原为同类的原因一。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的黄鹤楼,冲决巴山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女生穿什么衣服显白她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有唐一代,崔颢、李白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历代名人在黄鹤楼留下了大量的诗歌、词作、楹联、碑记、文章,其中“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的楹联较好地写出了黄鹤楼的文化底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