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聊聊历代王朝的定都选择问题
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从此至今600年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北京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北京明故宫被李自成一把火烧了个七七八八,后来是清朝重建的
就当时而言,北京的交通比较便利,地势也比较险要,还曾是刚被老朱家撵回塞外的蒙古人的老巢。定都于此不仅可以统领中原这个大明的根基之地,更利于朱棣继续追着蒙古人的屁股穷追猛打,同时也便于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对于这位一辈子都梦想着重现汉唐辉煌、对开疆拓土有着勃勃雄心的永乐大帝来说,北京这个新国都实在是太对他的胃口了。
但朱棣显然没想到一件事,那就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你朱老四收拾起蒙古人来如同砍瓜切菜,可你的儿子、孙子以及更往后的不肖子孙们也有这个本事吗?如果没有,那你把关系到大明朝国势气运的首善之地放到了蒙古人的马蹄边上,真的合适吗?
吴昕 潘玮柏于是我们就看到,在朱棣迁都仅仅28年后,瓦剌人就已经在北京的城墙外边耀武扬威了。而且他们的手里边还抓着个俘虏,姓朱名祁镇,身份是朱棣的曾孙子、前大明皇帝、现任太上
皇。
嗯,大明朝一直都是这么倔强耿直——即便皇帝被抓了,我们也打死不承认。然后说你抓的就是个过期货,压根不值钱。
虽然瓦剌大兄弟生性憨厚质朴,就这么被连打带忽悠的给弄走了。不过既然瓦剌人能来,那么同属蒙古的鞑靼人凭啥就不能来?等到朱载坖好不容易用一纸隆庆和议安抚了鞑靼人,结果满洲人又杀到北京城外跑马了。朱由检还没想好怎么拦住满洲人的马腿,谁知“家贼”李自成也跑到城下逼宫了。所谓事不过三,大明朝这回果然没能挺住,结果就是北京城破,朱由检只好去上吊。
不过大明虽然没了,但其倔强耿直的基因犹存。于是在300多年后的今天,其铁粉仍在网络上大肆宣扬下面这段看起来很铁血,但实际上很狗血的所谓“大明宣言”:
“不和亲,不赔款,不议和,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哪怕是从结果上看,这话也是假多真少。而且从朱元璋到朱由检别说没留下过类似的“祖训”,恐怕连想都没想到过。尤其是后半段——人家朱高炽可不想天子守国门,可惜天不假
年;朱由检也不想君王死社稷,可惜朱纯臣不肯开门,所以没跑成。
尤其是明朝的国都选择,其实跟历朝历代没什么差别。那就是没有什么天子守国门,只有皇帝蹲老窝。
01
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着一大堆诸侯气势汹汹的干掉了帝辛、灭了商朝以后,就忙不迭的一口气跑了好几百里地,回到老家镐京(今陕西西安)才宣布定都立国。双显示器设置
甭管人家商朝的国都是殷(今河南安阳)还是朝歌(今河南鹤壁),都地处中原的核心,不但交通发达、开发程度高,人口也密集,是个理想的建都之地。起码跟在当时仍地僻人稀,而且还和夷狄做邻居的镐京相比,条件要优越得多。
不过姬发却连个磕巴都不打就跑回了老家。非但如此,他还把自己的亲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分封在了前朝遗民的聚居处,称为“三监”,就是要履行监视、镇压之责。四大避暑胜地
看明白了吧?甭管商朝的旧都有多好,姬发呆在那儿也睡不成个踏实觉,成天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还不如回老家过得安稳。
事实证明姬发的选择是对的——甭管国都是在镐京、丰京还是犬丘,其实都是在绕着今天的西安打转转。所以此时的大周朝,才被后世称为西周。而无论西周的王是天才还是废柴,都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即所谓的天子。
天子至高无上,谁不服,就揍你丫挺的。
可自从出了个大败家子周幽王姬宫涅,姬发的子孙就凄凄惨惨的被撵出了镐京,不得不搬家到成周(今河南洛阳)落户,西周也因此变成了东周。
在东周,天子不过是在需要时才挂在嘴边念叨一下的泥菩萨。真正能为所欲为想揍谁就揍谁的,变成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tf家族 王俊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离家的帝王被人欺——于是此后的历朝历代吸取了周朝的教训,在定都的问题上都做出了一个近乎一毛一样的选择,那就是金窝银窝也不如自家的狗窝。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这在中国是种执念,更是种传统
秦朝在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后,咸阳作为国都的地理位置就有点太偏了,非常不利于消化和融合新打下来的地盘和人心,可始皇帝就是不肯挪窝,这是为啥?
张翰怎么了因为关中被山带河,有四塞之固,更有金城千里之险,还是秦人的大本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全。秦朝建都于此,进可居高临下威慑山东(指崤山以东),退可凭天险坚城自保无虞,试问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吗?
那“解放区”的事可咋整?始皇帝说了,这事太好整了——国都没腿搬不走,可是皇帝还长着两条腿呢。于是从即位称帝的第二年起一直到公元前210年病逝,他在10年间5次巡游天下,所到之处西至秦人的先祖故地天水,东抵大海,北到渤海,南达今天的江浙、湖北、湖南等地区。所经之地,除了被张良甩了一铁锥外,余者无不战战兢兢、毕恭毕敬。
只可惜大秦朝的威信仅系于始皇帝一人之身,又没安排好后事,才导致秦二世而亡,但这跟他的国都选择扯不上太大的关系。
继秦而立的汉朝,开山老怪刘邦是沛县人(今江苏丰县),但却把国都立在了千里之外的长安,难道是改弦易张了?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老刘虽然是沛县人,但在老家名声并不咋地,还干过挺多妇孺皆知的丢人事。所以等到发迹以后,他压根就不想在家乡多呆,撒丫子就跑,而且越跑越远,一口气跑到了长安。
为啥是长安?因为老刘在那儿得人心啊!话说老秦人也够命苦的,自从商鞅变法后的100多年间任劳任怨的献完粮食献子孙,好不容易替秦王打下了天下,结果好日子没过上,兵役和徭役的负担就更重了。等到大秦朝玩完了,他们不但被昔日的敌人虐待羞辱,还被项羽烧了家园、刨了祖坟。
刘邦在沛县老家混得人嫌狗憎,反倒是在第二故乡长安如鱼得水
而在此期间,唯一对他们还算不错的也就是刘邦了——虽然老刘在长安没蹦跶几天就被项羽撵走了,但毕竟留下了“约法三章”这一善政嘛,所以一直被念念不忘。等到“胡汉三”又杀回来以后,三秦父老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刘邦最坚定的拥趸和最坚实的后盾。羊养殖
如果把楚汉争霸比作一部时长90分钟的电影,那么前89分钟的剧情统统都是老刘被人家老项揍得屁滚尿流,最惨的时候连老爹和老婆都当了俘虏,亲生儿女都被当成累赘踹下了逃亡的马车。那么老刘又是怎么做到在最后一分钟完成大逆转的?史书说是因为韩信善战、张良善谋,尤其是还有萧何这个全能的大管家能源源不断的往前线补充粮草和兵员。
可萧何又不会变戏法,从哪儿弄来那么多的粮草和兵员?答案是心甘情愿为刘邦效力的关中人,像当年支持他们的秦王打天下一样,继续任劳任怨的献完粮草献子孙,生生的让把仗打得稀烂的刘邦耗死了项羽,最终赢得了天下。
这样的长安,对刘邦而言就是金窝、银窝和狗窝的三窝合体,哪能不爱?所以长安不当国都,还有谁配?
所以后来刘老爹想念家乡,刘邦干脆就在长安附近按照沛县的模样建了个新丰城(今陕西临潼),糊弄了下老爷子就算拉倒。想让他迁都回真正的老家,那是想都别想。
02
从姬发定都镐京开始到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后晋被灭为止的近2000年间,尽管经历了无数朝代的兴替,但一直是“双都并立”的形势——反正国都不是在长安,就是在洛阳。其中长安累计在13个王朝当过1129年的国都,洛阳的数据则是10朝、860年。
要论历史名城,谁都没法跟长安、洛阳比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有这么多的王朝,会不约而同的建都于此?而在唐朝及五代之后,为啥再也没有哪个王朝看上过承载了无数荣耀与辉煌的东西双都?
先说第一个问题——从西周到五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历朝历代都愿意把国都选在长安和洛阳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正统二字。
先不管总是把国都搬来搬去的夏商,自武王伐纣以来的近800年时间里,大周朝就把后来的长安和洛阳地区划定为周王直辖的“王畿”。相较于其他可以随意分封给诸侯的地盘,王畿天然就高人一等,象征着天子的权威。尤其是在后来统治了国人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更是把周朝的宗法礼乐制度视为自身存在的理论基础,最大的理想就是“尽复周政”。这一点孔老夫子早就做过盖章定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