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解直锟从不炫耀妻子是毛阿敏
警惕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倾向
内容摘要: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是当前我国社会的消费文化中成长起来一种传媒制作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受众的主体性地位,不利于我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形成,是一种值得反思和加以抵制的不良倾向。电脑读书软件
委托收款授权书
关键词:泛娱乐化商业利益消费社会无序竞争公共领域
现在翻开不少都市类报纸,特别是打开广播、电视,无论是演艺类节目、综艺类节目,还是游艺类节目、选秀类节目、参与类节目等,大多以无聊的挑逗、庸俗的展示、肉麻的搞笑、低级的调侃、乃至口无遮拦地谈性说爱为主题主调。至于某些互联网站,在这方面可能走得更远。与之对应的,则是收视率或者是点击率的“丰收”。可是这种在节目中使用娱乐化手段的做法难道应作为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从根本上说,泛娱乐化是在当前我国社会的消费文化中成长起来一种传媒制作倾向,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受众的批判性思考,不利于我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形成,是一种值得反思和加以抵制的不良倾向。
一、泛娱乐化及其具体表现
媚众化、低俗化是这类传媒娱乐节目的共同症结,由此而形成一种令人困惑而担忧的大众传媒“泛娱乐化
计算机认证
”倾向。此种“泛娱乐化”倾向,是以形式上的浮华炫目、手段上的嬉戏热闹、表现上的玩耍爆料等来解构审美取向、降低文化品位、消解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主题把关不严
一些电视节目总是喜欢选取一些非正面的社会现象或非正常的生活故事作为“卖点”,吸引观众,可是除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这类节目并没有实际的意义,而且长时间地集中选取这些市井中的负面题材和小丑形象,反而会对当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
浙江某电视台的一档方言情景剧栏目是最早用杭州话配音播出的栏目之一,用演绎的形式讲述发生在杭州本地的,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应该来说,这档栏目走的就是平民路线,几年下来,因为贴近生活,所以深受本地观众的喜爱。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这样的平民路线似乎有越来越市井之嫌,比如说最近以方言词汇作为主题做的系列节目。《道儿老》、《噬达达》、《落蒂毛子》等等,这些反感词汇大多含有贬义,要么指傻里傻气,糊里糊涂,要么指功于心计等,每期节目通过几个故事来表现或演绎其中的内涵。其中《道儿老》节目主要通过两个故事诠释其中的含义:故事之一,为人处世上道儿不老的岳飞被秦侩陷害;故事之二,一个精明的杭州商人招待北方客商,酒桌上采用各种方法逃酒,北方人因为道儿不老被众人灌得酒醉如泥,倒在桌下。剧中通过两个故事来呈送所谓的道儿老――一种功于心急,狡猾自私的处世哲学。甚至为了渲染这样的气氛,而不惜歪曲历史。此外,与这些带贬义的主题相对应,节目里所塑造的杭州男人形象也不光彩,或是猥琐,或是自私,或是贪婪。
2:内容庸俗无聊
在电视广播媒体的栏目剧中,一些主创人员几乎是想在那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播就怎么播,一味地搞笑而搞笑,导致某些节目庸俗无聊。而名人趣事、刺激性的犯罪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大量充斥在一些本该严肃的新闻节目里面,这样的现象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忧虑。
浙江一家电视台有一档栏目是用方言重新给一些电视剧或影片配音的,可是这些原本经典的电视剧或电影却再作者随意改编下,只剩下一个空壳。情节荒诞、逻辑混乱:比如说《上海滩》里,男主人公许文强在得知冯程程结婚之后伤心欲绝,回到家后他和许妈的对话就被改编成以下内容:
许妈:你到哪里去了,我给你做了臭豆腐吃。
许文强:我到第七医院荡了荡。
许妈:你脑子出毛病了?
许文强:我没有问题,你放心。
而另一名男主人公丁力一生气竟然还用杭州话骂冯程程:“你不要给我戴绿帽子,今天我小妹去了,我给你机会轧姘头。”(1)
无聊的对话替换了原有精美的台词,并几乎贯穿了整个节目,虽然节目的主题就是幽默改编版,可是却会损害剧中人物在观众中的良好形象,大大降低了原剧的品味和内涵。
广电娱乐节目的低俗化屡屡触及道德底线,这已经令人忧虑,可是更应当警觉的是时下一些新闻节目也贴上了“贴近性”“平民化”“通俗化”的标签登堂入室,在娱乐化的路上渐行渐远。当然,内容软一些,包装花哨些,表达幽默些,这都是可以在接受的范围内。但是现在的问题却是,不少新闻节目已经偏离了趣味性和娱乐化的界限,其权威性,严肃性的要求已经被基本抹杀。
现在有的电台,电视台把整档的时政要闻、硬新闻或撤下、或移到非重要时段,而一些鸡零狗碎的变了味的“民生新闻”,以及一些戏说新闻,却一再的扩版,扩版,再扩版,时间也调整到了黄金时间播出。主阵地的缺失、主功能的弱化、娱乐化所带来的恶果不仅侵蚀了新闻主体,作为党的喉舌的媒体来说,这更是一种失职的表现。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中央台一次关于俄罗斯人质危机的报道中,还以手机短信方式玩起了竞猜死亡人数的游戏。新闻竟然拿人的生命开玩笑,这难道不是一种堕落的表现吗?
3:记者,主持人等从业人员言行的失当
泛娱乐化的危害还在于易催生记者、主持人等从业人员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
买车分期付款
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开始我们所说的狗仔队,50年代以后,名人偶像化开始流行,一些王公贵族、政商名流、运动选手、演艺巨星纷纷成为个人崇拜对象。这些偶像私底下的言行、生活习惯更成为人们急于窥视的秘密。“狗仔队”随之产生,他们的本质就是要发掘“非表面”的新闻事件,带有跟进、追踪的成分。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将所报道的内容卖钱,热衷采用“地毯式”的采访手段,用隐藏式摄影机或长镜头等,又或者以“吊靴鬼式”死缠采访对象,到处猎取名人的不雅照片,令人尴尬出丑。受到狗仔队扒粪手法所害的名人,多不胜数,并且有追出人命的记录。四年前的英国王妃戴安娜正是狗仔队疯狂采访的牺牲品。戴妃、戴妃情人法耶兹和司机均一同丧命,举世震惊之余,狗仔队的行径再次被世人所唾骂。
也许内地的记者从不承认狗仔队的这个名词,也许,相对于香港或者好莱坞的八卦记者,我们内地的娱乐记者还算比较“稳重”一点,可是在泛娱乐化的今天,记者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还是被一步步的“激发”出来。在这个畸形的采编氛围力,一些有责任感的记者反而会变得无所适从而归入不合时宜的另类。一次,一名香港女星到杭州来参加首映活动,许多娱记队电视剧主题和演员们的创作体会不感兴趣,提的都是男女主演是擦出火花,床上戏是否假戏真做,让演员十分尴尬。这种看似娱记的素质问题,实质却是娱乐化倾向极重的新闻节目本身所需。
而在一些本身内容就是娱乐的节目里,主持人的言行更加令人瞠目结舌。他们往往游走于主持和表演之间,相互打情骂俏,贬低嘲弄,并出现一些过于夸张的肢体动作。特别是一些电视台向港台地区外
购的娱乐节目里,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
二、泛娱乐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1:电视频道过多,新闻同质化催生娱乐节目。
一般省会城市少说也有三、四个电视频道,多则达到七、八个,再加上省台的众多频道,常常是一个小小的车祸现场,也会出现十多台摄像机。这一方面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另一方面也将电视的收视率“分”得七零八落。既然每个频道的新闻都差不多,撞上哪个就看哪个嘛。频道总监们为了抓人眼球,只得另辟蹊径,在娱乐节目上下功夫,以期改观新闻同质化造成的难堪局面。
李光洁图片2:广告蛋糕有限,无序竞争滋生媚俗之风。
据悉,一个每天节目播放量10至15小时的电:频道,全年运行少说也得两到三千万。钱从哪里来?广电媒体吃皇粮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媒体也被推进市场,好几万一集的电视剧要买,几百人的薪俸要给,巨额的电子设备要添,这些都缺一不可。所以收视率是硬道理,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了电视工作者的金科玉律,特别是对一些地级市电视台来讲,没有省级频道或中央频道如此雄厚的财力,绝大多数频道都没有拍摄、发行电视剧的能力,惟一的筹资渠道是广告收入。而在任何区域广告市场的增量总是有限的。在这种生存背景下,一些经济拮据的频
道走投无路,只好为某些财大气粗的企业老板量身订做娱乐节目。老板们说某某搞笑节目挺好玩的,频道总监便立马附和、跟进,组织专门的克隆班子,将其迅速推上荧屏。在“有奶便是娘”的语境中,何谈节目的质量、品位和格调?泛娱乐化所反映的问题就是某些媒体为了赢得受众而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使节目由追求通俗最终走向了庸俗、低俗、恶俗。
3新闻监管失当,地方主义派生低下“快乐”。
电视也有地方保护主义。听说有的省市宣传部门强令要求当地媒体,不得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擅作报道,必须采用宣传部门电传的通稿,连新华社的电讯稿也不得转发。还有的明明稿件内容不存在任何问题,仅仅由于没听上面的招呼就作违规处理,弄得媒体负责人整天神经兮兮的,不知所措。特别是对能再现事件发生场景的电视台来说,其当头的日子过得如何更可想见。如此一来,他们以为,与其承担原本不该有的政治风险,倒不如来点皆大欢喜的“快乐”节目。即便“快乐”格调、品位低下,也比在政治上“惹祸”要好得多。结果,新闻栏目越办越差,娱乐节目越办越火。
不过其实归根到底,市场经济于大众文化的契合,是媒体人降低社会责任的真正诱因,诚然,市场经济时代,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不容忽视,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不能忽视,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缺失过度按压着媒体人的神经,加上盛行的大众文化又刚好被市场所掌握。这样,泛娱乐化理论上的诱因就已经成立,大众传媒由此降低社会责任也就成为了可能。
三泛娱乐化现象的文化反思
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是泛娱乐化现象成长的土壤。目前,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技术性及体制性的转变降低了生产领域的自发作用,物质的极大丰裕,人们在基本的生存需要方面的匮乏状况也已明显改善,能否生存的问题转变为怎样生存的问题,经济因素对整个社会决定性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也是如此。“温饱思淫欲”式的格言总结了人们从物质到精神不断递进的过程。过去意义上满足需要消费被转变为满足欲望的消费,是“为欲望而欲望”。所以消费文化所创造的影像以及直接的、独特的方式产生广泛的身体刺激与审美快感的消费场所,能在大众中尽显其能事,而娱乐节目正是抓住了人们这种追求快感和刺激的心理。所以说,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背景。
泛娱乐化的传媒环境对深深卷入其中人们的影响是深刻的,最终将导致人的主体性的沦丧。根据本文开头那位学者的观点,我们对“娱乐化”产品已宽容到了只要它们暂时是无害的,就可以容忍;我们甚至麻木得不再追问这样的“娱乐”形式将把我们带到何种世界中去?更失去了问一声“他们是否骗走了我们从事更有价值和更为充实的活动的潜力”(2)习惯。电视屏幕上的特写世界抹杀了受众的批判性的思考,主体被约化为一种乏味的、快速的文化终端,客体使主体消亡。德国哲学家威尔什指出,在媒介时代,我们从视觉形象中接受的刺激越是丰富,越是强烈,我们对这些视觉形象的感知越是麻木和无动于衷。鲍德里亚也指出,电视是这个时代里终极完美的物体,随着电视的影响,我们的肉体和整
个周围的世界都变成了控制屏。进入媒体的日常生活在他看来是用情般的手法加以描绘用来诱惑观众。现代文化确切说是一种猥亵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因为缺乏任何隐藏,媒介犹如一面玻璃,不带任何彩的、中性的。简言之,观众将沉湎在这个一切都可以拿来娱乐媒介环境中,不再批判不再反思,成为满足自己初级欲望的工具,完全丧失了主体性。
电视泛娱乐化对社会的影响就更深远了,根据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公共领域也叫公共性,它是指“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3),它的基础是国家和社会的分离,其精髓在与其批判性,即指公众在理性精神的指引之下,基于“公”的目的而进行的交往过程,以此形成对公共事务的一致性意见。在我国现阶段,传媒公共领域肩负着传递市民社会的法治要求,同时又承担着依法对公共权力进行批判与监督的功能,脱离了批判与监督的大众传媒不能算是传媒公共领域,它只是大众的消费和娱乐休闲工具。如上所述,一方面,泛娱乐化的传媒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公众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降低了他们对公共事务保持热切关注的态度,不利于成熟的市民体的形成;另一方面,泛娱乐化的发展势必超出气象节目娱乐化的范畴,加剧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当然,我们并不反对文体新闻的娱乐化,因为它本身就是娱乐,但如果它过多的挤占了对公共事务进行报道和评论的版面,并把娱乐化倾向渗透其中,那就会极大的阻碍传媒公共领域的建设,从而延缓社会文明的进程。
四:媒体娱乐化的应对之策
直观地看,媒体的泛娱乐现象似乎是娱乐一把、趋时从众的无奈表现,然而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来看,却是市场经济时代和娱乐传媒时代所面临的本体性的矛盾和缺失性的迷惘。
特别应当看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范式的推行,使不少文化娱乐传播单位放弃应有的价值操守甚至伦理的底线,盲目追求“产业化”的结构和“商业化”的运作,一味追捧所谓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发行率、上座率。于是,为了迎合受众、提升人气、拉动市场、做大蛋糕,不少节目以感官的刺激、眼球的惊悚、性感的暴露、隐私的曝光、形体的出丑、炒作的渲染来吸引受众,玩的就是所谓心跳。这种“泛娱乐化”倾向对国民心理、社会风气、人格基因等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日益显见,令人担忧。说得近一点,我们不能依靠低俗无聊的娱乐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说得远一点,我们不能以牺牲一代人乃至二代人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为代价来打造占领所谓传媒娱乐新高地的“神话”。
1:坚定导向,担负社会责任
诚然,传媒娱乐在市场运作中是需要讲经济效益,看绩效目标,但它所固有的审美情趣、精神引领、教化作用、艺术品位等社会意识功能却不能被忽视丢弃,其社会效益不能一点不讲,这是传媒娱乐的职业要求和从业操守。特别应当看到,在当今大众传媒时代,面对文化生态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传媒娱乐凭借着强大的时空传播力和广泛的受众消费面,对当代社会时刻都在产生直接的影响和渗透,这对社会风气的形成、精神文明的建设、道德规范的确立、知荣明耻的教育、人格情操的修炼
等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传媒责任之重大,前所未有。我们理当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把握,真正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2重视内容优化,创作优质节目
从文化与艺术的角度看,传媒“泛娱乐化”现象的升温和膨胀,折射出的是文化原创性的缺失,凸显出的是艺术创造力的匮乏,表现出的是审美感悟力的滞后。因此,尽管不少节目名称起得十分时髦花哨,颇为洋派欧化,但其形式大多雷同,内容都是低俗低智或乱搞恶搞,有时几近于用恶作剧来取悦受众,这样可能会使受众开心一时,收视率飙升一段,然而造成的逻辑对应就是使当代传媒娱乐文化整体性地滑坡低靡和主体性的骨质疏松。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特别是先进文化,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内驱力。它追求的是充分运用文艺作品的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帮助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分清荣辱,发挥创作导向和舆论引导作用,有效地提升社会文化的品位和层次,推动社会文化朝着先进方向发展。当前,作为传媒工作者,特别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循艺术规律,讲究文化内蕴,注重娱乐品质,创作并推广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化产品,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占领文化阵地,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注释:
(1)广播电视局2006视听评议资料
(2)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3)尤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
参考书目:
曹海东《娱乐化”的大众传媒:虚拟化、泛性化以及私生活》2003
祖朝志《无望的救赎:评阿多诺的文化批判理论》 2006
易英《公共艺术与公共性》2006
张建民蒋新琴《新闻娱乐化的迷失及其危害》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