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文|王俊德
摘要: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对后世文学作品与民间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方式、表演风格,也包括民间绘画、雕塑、手工等方面,无不具有一脉传承的关系。而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审美意识的表现和民族文化心理的传承方面,后世文学作品与民间艺术也都能看到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戏曲;教化;大众化教育唐笑笑 甘露
元杂剧中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映像,人们崇拜英雄之时,如同欣赏壮美的事物一样,会唤起自己的崇高感,他们在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乃至一个“亮相”都显得光彩熠熠,从而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大致分为历史英雄、草莽英雄与侠义英雄三种类型。在他们身上,不仅把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大义之勇”、“至爱之仁”和“忠信之义”体现的淋漓尽致,反映了来自民间的那种朴素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从自身的观念出发对伦理道德的理解[1],而且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以对后世的戏曲、小说与民间艺术为例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一、对后世戏曲的影响
元杂剧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元代后期衰
微了下去,但元杂剧中那些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广阔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寄托着广大人民的理想与愿望的传奇英雄形象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永远地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戏剧的创作。我们无论从明传奇《鸣凤记》中的八大臣还是清传奇《清忠谱》中的五义士身上,都可以看到《赵氏孤儿》的影响。从《赵氏孤儿》开始就体现出来的正义力量对统治者及邪恶势力的抗争,在后世的戏剧中逐渐演变为正义善良与残暴邪恶的大搏杀,正义一方的前赴后继,舍身赴死精神使得后世戏曲中的忠奸斗争题材具有了强烈的道德批判和人民性,这与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一脉相承的。同样,明清戏剧中的水浒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拒何心《水浒研究》、金宁芬《略谈明清水浒戏的思想特点——兼与小说〈水浒传〉比较》中分别统计出明清两代约有水浒戏26种和39种(包括朱有竢的2种)[2],著名的有李开先《宝剑记》;陈与郊《灵宝刀》;沈璟《义侠记》;许自昌《水浒记》;王异《水浒记》;张子贤《聚星记》等。清代传奇中的水浒戏大多散佚,现存的名剧有沈初成《宝剑记》传奇和无名氏《鸾刀记》传奇等。但地方戏却大加上演,如《野猪林》、《狮子楼》、《十字坡》、《大名府》、《一箭仇》、《黄泥岗》等,都受到了元杂剧的强烈影响。周祥钰编《忠义璇图》将《义侠记》传奇全部编入。
元杂剧中的传奇英雄形象对后世戏剧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讴歌,并将国
家民族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进行思
考。元杂剧的历史题材往往选取的是风云变幻、
富于戏剧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时刻,或进行奸佞
和忠勇的比照,或演绎波诡云谲的战斗,或展现
精妙绝伦的谋略,合在一起,组合成一种具有传
统意义的、横跨千年的阳刚之美,与中国大多数
普通百姓的精神面貌相呼应。中国的古典戏曲具
有含蓄、深厚的风格,欣喜而不狂热,忧伤而不
绝望是其主要的基调。它没有任从上帝摆布般的
情形,也没有宿命论的恐惧,更没有无所适从的
彷徨[3]。后世戏曲往往也选取相同历史题材,京
剧有“唐三千,宋八百”之说。后世的“水浒戏”
不仅数量多,而且这类剧目继承了元杂剧强烈的
反抗与对整个统治秩序的怀疑,比后来加进了招
安内容的小说更具进步性。虽然其中也带有较为
明显的封建礼教观,但其中表现出来的反抗性,
却使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到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
明代以后,这种反抗性在其中《林冲夜奔》、《打
渔杀家》、《艳阳楼》等剧中,官逼民反的主题
异常鲜明。沈璟的《义侠记》,根据《水浒》武
松故事改编,突出的是武松的忠义和侠烈,达到
惩恶扬善的目的;《打渔杀家》借一个年迈的水
浒英雄,在压抑、忍让之中不得不走向反抗的悲
壮而苍凉的故事,浓烈地传摹了社会政治意向和
时代气氛。
除了明显带有反抗彩的水浒剧目以外,
民间地方戏中还有大量的三国戏,隋唐戏,杨家
将戏,呼家将戏,大明英烈戏等。这些剧目虽然
情况较为复杂,但都有一个复现动乱的时代,张
扬雄健的精神,歌颂正直的英雄的大致的归向。
清明寄语简短这些剧作的作者们往往有意更改史实,通过英雄
无辜受戮这样的事来表现他们对统治者“太平不
用旧将军”、刻薄少恩的极大愤慨,是对专制统
治者的有力控诉。尽管这些戏也多关及朝廷,但
它们大半是从民间心理逻辑出发,表达着自己对
历史的理解和揣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元代历
史剧在歌颂英雄业绩时,又往往流露出对英雄不
幸结局的哀叹,具有悲剧彩,它与建功立业的
豪情正好形成鲜明对比。
二、对后世小说的影响考研考试时间安排
小说与戏剧虽是两种不同的体裁,但由于
它们都属于叙事艺术,所以在艺术上也可以互相
借鉴、互相提携,而各具光采。明代小说《三国
辞职报告怎么写?
演义》与《水浒传》取材来源之一就是元代三国
戏与水浒戏。从《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元
杂剧《李逵负荆》与《燕青博鱼》中提到的“蓼
儿凹”、“杏黄旗”、“忠义堂”、“替天行道”
等地狱被小说直接所用。
从《水浒传》第七十三回与与杂剧《李逵
负荆》来看,整个故事情节几乎完全一致。甚至
连用语都一样。比如在元剧的闹山一出中,宋江
说:“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姓,做这等事,
红烧猪脚的做法也不可知。”而在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三回中
燕青说:“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
做。”两本虽然在表达上略有出入,但意思几乎
完全一样。再比如《李逵负荆》在对质时,当李
逵听到王林说不是宋江时,李逵对宋江说:“你
则合低头就坐下来,谁着你睁眼先去瞧,则你个
宋公明威势怎生豪,则一瞅,早将他魂灵下掉了。”
而小说中李逵道:“你两个先着眼瞅他,这老儿
感恩老师最朴实一段话惧怕你便不敢说是。”语气与说话的口吻几乎如
出一辙。再如杂剧中宋江命李逵带罪立功,吴用
说:“他有两副鞍马,你一个如何拿得他住?”
小说中宋江道:“他是两个好汉,又有两副鞍马,
你只独自一个,如何近傍得他?”杂剧中宋江抓
住二贼后,鲁智深说:“兀那老儿不要拜,明日
你同女儿到山寨来,拜谢宋头领便了。”小说中
燕青说:“你不要谢我两个,你来寨里拜谢俺哥
哥宋公明。”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元
杂剧中的传奇英雄故事对后世小说的影响几乎是
直接的。
这样的情况在《三国演义》中也有类似的
表现。在元杂剧《莽张飞大闹石榴园》写曹操请
刘备到石榴园凝翠楼赴宴,就写出了刘备以闻雷
掩饰震惊等情节,描写十分细致,将曹操与刘备
两个人的性格特征表现的十分饱满。而《三国演
义》在中有关煮酒这一回的描写几乎和元杂剧中
的这一折完全一样,同时又将元杂剧中原来曹操
与杨修论天下英雄的内容移至刘备身上,使得故
事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同时刘备、曹操的
形象较杂剧则更为丰满。另外,小说第七十一回
“定军山”之战与元杂剧《阳平关五马破曹》、
小说《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与元杂剧《刘关张桃
园三结义》,小说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与元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也有许多相似和吸
收之处,而众多的章回连缀起来,就形成了这部
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类型化、脸谱化方面,
元杂剧对后世通俗小说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元杂
剧塑造了许多光采照人、流芳千古的类型化英雄
形象,如元杂剧三国戏中刘备的仁,关羽的义、
张飞的莽、孔明的智等就与《三国演义》塑造人
物的手法十分相似,同时在《说岳全传》中的牛
皋,《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大明英烈中的常
玉春和胡大海等英雄人物的身上,我们依然可以
(下转第389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