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松山公园为例
余欢
(成都智和振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2023躲春可以睡觉吗
摘要:结合内江松山公园规划设计,通过介绍设计目标与理念、总体规划布局与设计构思以及各专项景观规划设计 等几方面内容,探讨内江城市山地公园营建的一些设计思路,以期为城市山地公园的建设带来一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山地公园;规划设计;内江
1城市山地公园的概念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重要类型,根据不同 学者的研究,其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城市公园是 一种为公众提供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游憩生活环境,是 城市的绿基础设施,是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 公众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城市文化传播和展示的 场所,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公众游憩、身心放松和锻炼 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2 内江市和松山公园概况分析
内江西靠龙泉山脉,东靠华蓥山脉,地势平缓,浅丘平坝 相间,与南充、德阳、自贡的丘陵区构成川中丘陵。内江东西 最大跨度121.5k m,南北最大跨度94.7k m,是典型的川中丘 陵地貌,平均海拔300~500m,河网发育差,土壤展现不足。俩 母山海拔834m,是内江海拔最高点,也是流向沱江水系的清 溪河和流向岷江水系越溪河的分水岭。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 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冬暖夏热、雨量适中,平均温度15~28丈、最高气温可达41T:、最低气温-5.4T:、活 动积温5598T。热量资源比较丰富,总日照时数1100~1300h,无霜期达330d,全年有霜日数一般为4~8d。
内江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对成渝“双核”的综合互动能 力最强,具有接纳资源、发散能量、带动成长的最佳区位半 径。在成都与重庆的关系上,内江是成渝交流中人流、物流的 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同时受到两城市辐射影响的重要节点。
汽车贴膜品牌3 设计目标与理念
女尊文3.1设计目标
以基地的场所特征及所处城市的区位关系为设计出发 点,充分与内江“书画之乡、文化之乡、体育之
乡、蔗糖之乡”美誉中所沉淀的文化相结合,借助场地内原始的大片松山 林、周边便利的交通条件、独特的文化风貌,呈现内江文化风 范,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内江的地域文化提供一个平台。松山 公园的规划设计目标是紧紧围绕“生态、形态、文态和业态”,建设成四态并举的内江新城内以山地为特的城市公园,同时保证公园的综合性、文化性、公众性和娱乐性。
3.2设计理念—
—“山水内江、大千世界、墨染松山、醉氧甜 城,’
在设计中利用场地内固有的现状松林作为场所记忆,透 过松的品质彰显内江人民的精神底蕴,依托松形塑造松山公 园的空间意境。松,千百年来以其正直坚强的品质一直为世 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4 松山公园总体布局与设计构思
作为内江新城的城市绿肺,松山公园主要为本市居民提 供一个康体休闲和户外绿空间,规划中根据城市总体规划 及周边发展的需求,提取松作为元素,以苍松的形态推演出 松山公园的整体形态。分别抽取松干、松枝、松皮作为设计元 素,在场地中融入松的形态与精神,松树、松林、松景推演出 松山公园的整体形态,将松干与园路融合、松枝与场地交织、松皮与园景呼应,依托松形塑造松山公园的空间意境。
5松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杭州名菜
5.1景观空间组织
像雾像雨又像风歌词本次公园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现状景观元 素,抓住地形环境中的制高点,有序地组织景观视线,注重各 个功能空间的层次性,整个公园的景观空间结构可归纳为:“一环、两轴(主轴和次轴)、六区”。
5.2景观建筑设计
园林建筑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是一种独具特的建 筑,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 景要求,它与山、水、植物有机结合、情景交融,构成优美的风 景画卷[1]。松山公园山体建筑布局依其功能在全园位置关系 展开,不仅处于游线相对良好的位置,且各景点之间要有较 好的视线,因借对应关系,建筑零星点缀、有收有放、有聚有 散,使之各得其所。
5.3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松山公园现状植被主要以松树林为主,伴生有黄葛树、刺桐、香樟、水麻等植物,景观效果比较单一。公园植物景观 设计是在充分保留和利用现有植被及其生态落的基础上,以现有大片的原生松树林为主,根据景点设置的需求,因地 制宜地配置观花、观叶植物,逐步加以充实、改造与提高,形
成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
6 结语
山地公园作为四川东南部具有典型川中丘陵地形内江 的一种重要城市公园形式,其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 园,设计中不能简单地将平原地区设计方法和布局方式复制 到城市山地公园,使场地失去原有的地形特征和地方特。同时,挖掘地方文化特和场地精神,坚持生态与文化相互 交融,也是保持山地公园地方特的重要工作内容。炅
参考文献
1何方,张娟娟.浅谈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关系[J】.农技服务,2010 (3)
(责任编辑舒丹丹)
-92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