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拓展阅读
晴①
杜 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3)《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3.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富达柳梢青
青·蒋春霖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注释】①柳梢青:词牌名。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③斜曛:夕阳斜照。④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面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4.愉悦闲适(悠闲、自在等)
(2)【示例1】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吹动倒映楼台的池塘比作微风吹动水晶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亭环境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示例2】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写了作者看到眼前微风吹动的池塘,闻到了风吹满院的蔷薇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山亭小院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分别解释加点的“涵虚”和“端居”的意思。
(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空,“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 品味“蒸”和“撼”的妙处。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隐喻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8.古诗阅读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①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②聊代醉。
神秘卡米拉与友人过山寺
戴叔伦
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
谈诗访灵彻③, 入社愧陶公④
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
谁知尘,路与白云通。
【注释】①帝里:京城长安。②茗:茶。③灵彻:诗僧,戴叔伦友人。④陶公:指陶渊明。
两首诗都写到了“茶”这个意象,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9.拓展阅读
晴①
杜 甫
爷青结什么意思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云顶之奕阵容阵容攻略最新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 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梅
龙傲剑神(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简要赏析。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描写了初夏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颇具生活风情,意趣盎然。
(2)品味“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中“捉”字的妙处。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
(2)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请任选个角度进行赏析。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14.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北大图书馆男神韦骁龙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B.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笫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章进了―步。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D.全诗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C.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
D.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15.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人用“________”三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个人无所依附的凄苦命运。
(2)下列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解途经零丁洋时所作。
B.首联“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比喻贴切,形象鲜明,对仗工整。
D.颈联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达诗人在个人前途无望时的失落与悔恨。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经问世,立即被人称道,并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请谈谈你的理解。
16.古诗阅读
(甲)渭川①田家 唐 王维
斜阳照墟落②,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③麦苗秀,蚕眠④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②墟落:村庄。③雉雊:野鸡鸣叫。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