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30而立—100……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镜双城结局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 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这个人生非 走这个路子不可。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 思想本体范围。到了“六十而耳顺”,“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 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注意!心 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 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 难的。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 矩”。要“不逾矩”。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从心所欲”— —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所以“不逾矩”,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福原爱加入中国国籍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八省联考哪八省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歌手陈冰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高速免费时间有变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那英几个孩子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
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
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