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知识清单]
绕口令大全超级难近几年高考对修辞方法的单独考查题型不多,但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等对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从未停止过,要求运用相应的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语言文字运用题也一直在考查。可以说,对修辞的考查是高考语文的必备项目,只是考查方式越来越灵活了。
下面我们将《考试大纲》中规定掌握的9种修辞方法逐一讲释,希望考生在掌握基本修辞知识之后既能够运用修辞方法表达某种特定的内容,又能解读修辞方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一、比喻
比喻,即俗称的“打比方”,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甲事物来喻指乙事物。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且必须有相似点。一个完整的比喻,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是表示比喻关系的标志用语,如“像”“似”“如同”,等等。寇仲宋玉致
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明喻有本体、喻体和鲜明的比喻词;暗喻有本体、喻体,但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或“成了”等来联结本体和喻体;借喻没有本体,也没有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博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作喻体来描写同一本体。
例句:
①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荷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明喻)
②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暗喻)
③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地前冲,一时坠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枝草花,只是无目的的奔驰。(借喻)
④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
比喻的主要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易于表达情感。具体分析评价时可以使用“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具体鲜明”“浅显易懂”等短语。
二、比拟
比拟主要有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即把物当作人来写;拟物,即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比拟的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者人“物化”,或者此物“彼物化”。
例句: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拟人)
②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拟物,此物“彼物化”)
③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拟物,人“物化”)
黄荷娜被判缓刑比拟的主要作用:使叙述生动形象,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使句子表意更加丰富。
三、借代
借代的特点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它和借喻的区别就在于: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性,两者之间有关联,不能转换为明喻;而借喻强调事物间的相似性,可以转换为明喻。
借代的种类有: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等。
例句:
①不拿众一针一线。(部分代整体)
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特征代本体)
③小米加步,照样胜利!(具体代抽象)
借代的主要作用:可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富有幽默感;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四、夸张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的性质、特征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方法。
夸张主要分为三类: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比原事物大、多、高、强、深等;
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比原事物小、少、低、弱、浅等;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例句: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扩大夸张)
素质模型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缩小夸张)
③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超前夸张)
夸张的主要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联想、深思和共鸣。
五、对偶
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达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必须是由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词性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例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对偶的主要作用:结构工整、严谨,节奏鲜明;词句凝练,内容更集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排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成。
例句:
①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的主要作用:强调内容,增强气势;抒发强烈的感情,阐明复杂的事理;结构整齐,节奏鲜明。
七、反复
反复是故意重复某个短语或句子,以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的修辞方法。
例句: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反复的主要作用:一方面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充分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气势;另一方面节奏鲜明,整齐有序,充满音韵美。
八、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的修辞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例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问的主要作用: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过渡自然,避免呆滞。
九、反问
反问是一种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既可以用肯定
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也可以用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和设问一样,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不同之处在于设问大多是自问自答,而反问只问不答,寓答于问。
例句:书籍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反问的主要作用:加强语气,表达感情强烈鲜明,论辩有力;能激发读者感情,引人深思和共鸣。
[典题导学]
题型一 比喻运用题
【题型分析】 该题型是提供语言材料或具体的语言环境,要求运用贴切的比喻表达。考查考生正确运用比喻的能力。
例1 [2011·重庆卷]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荆州大桥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眼睛像__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 (1)④ 女子“深情地注视着他”时,眼睛必定是大而圆的,这与“黑葡萄”的形状相似。 (2)② 姑娘的眼睛“闪烁着奇异的光亮”,这与“黑钻石”晶亮的特点相似。
【解析】 解此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其次要分析提供的语言材料,审清具体语境,寻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从彩、形状、大小、亮度等角度分析。四个备选的词语都有“黑”的意思,但“黑墨”形容姑娘的眼睛,缺乏灵气;“黑钻石”高雅、闪亮;“黑夜”给人恐怖、死寂之感,且缺乏表现力;“黑葡萄”状其瞪圆。根据喻体前后的内容和两个喻体的特点,第(1)句应选“黑葡萄”,第(2)句应选“黑钻石”。
题型二 对偶运用题
【题型分析】 该题型是提供语言材料,要求运用对偶句概括某一内容。考查考生语段的压缩和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的能力。
例2 [2012·湖北卷]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解析】 解此题,要审读提供的语言材料,弄清文段的主要内容,明确表达形式——对偶句。该文段是《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描写,概括两人初会情景时,要从两个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入手,表述时要注意符合对偶修辞方法的特点,对偶修辞在选用词语方面是很凝练的,所以要精心选用词语。
题型三 综合考查修辞方法运用
【题型分析】 高考在“语言文字运用”板块考查修辞方法,有时明确限定考生必须运用何种修辞类型,有时并不直接点明;有时要求用一种,有时要求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这类题目往往与仿写、扩写、情境表达等题型结合考查。
例3 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