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  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
绿隔产业园区文态空间规划逻辑
——以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奶东村艺术公园项目为例
万 强1,刘 学1,吴白超1,阮俊华1,农丽媚2
(1.北京汉通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2.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144)
摘要:研究依托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的规划建设实践基础,结合未来北京建设国际文化中心的战略背景,以北京市朝阳区奶东村艺术公园的空间规划设计项目为例,探寻新时代绿隔产业园区文态空间的架构逻辑和人文体验新场景。奶东村绿隔产业园区的空间规划逻辑,充分衔接了环京绿化隔离地区生态廊道的山水脉络和区域文化基因,从区域山水格局、园区空间划分、街巷交通网络、建筑形体塑造、景观体验动线等方面入手,结合中国传统造园和空间句法理念,塑造生态、人文和建成环境有机融合的产业综合体形象,为城市艺术产业园区的形态复杂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思路和方法程序,也为产业园区空间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实践角度。
关键词:绿隔产业园区;文态空间;北京艺术公园;空间规划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jki.csjz.2021.28.18
Research on Culture Space Planning Logic in Beijing Green Belt Industrial Park
—— A Case of Naidong Art Park in Cuigezhuang Tow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Wan Qiang 1, Liu Xue 1, Wu Baichao 1, Ruan Junhua 1, Nong Limei 2
(1.Beijing Hantong Architecture Plan & Design Co., Ltd., Beijing 100102, China; 2.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Green Belt area and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Beijing ’s future goa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enter, this paper takes the spatial planning and design project of Naidong Art Park i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architectural logic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of the New Green Belt Industrial Park. The space planning logic of Naidong industrial p
ark is fully connected to the Beijing suburb ecological corridor and regional cultural genes.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scape pattern, space division, traffic network, building shape,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 etc., combined wit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ing  methodology and space syntax concept, the park shapes an industrial complex integrating the ecology, culture and build environmental. It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idea and  method for the study 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urban art industrial park, and also provides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for the spati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park.Key words:  green belt industrial park; cultural space; Beijing Art Park; space planning
1引言
本文依托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的规划建设实践基础,结合未来北京建设国际文化中心的背景,以北京市朝阳区奶东村艺术公园的空间规划设计项目为例(见图1),探寻新时代绿隔产业园区文态空间的架构逻辑和人文体验新场景。朝阳区奶东村艺术公园位于北京城市主要功能区内,兼具城市形态的复杂性和郊野空间的人文性,在城市空间拓扑关系和地标形象认知中占据重要地位。环京绿化隔离地区
生态廊道的山水脉络和区域文化艺术基因也为产业园区的山水意象和人文意蕴塑造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撑。本文对奶东村艺术公园文态空间规划逻辑的研究,旨在面向北京市国际文化中心建设的目标,通过塑造生态、人文、商业和创新环境有机融合的产业综合体形象,为城市绿隔产业园区的形态复杂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思路和方法程序,也为产业园区空间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实践角度。
2对接北京绿隔产业战略
北京历年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绿化隔离地区的发展都极为重视[1,2],
既要全面对接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生态建设要求,又要承载生态、休闲、文化、科普等多功能服务格局,充分体现了新时期首都园林绿化以人民为中心
作者简介:万强(1977-),男,硕士。研究方向:科技产业园区、教育建筑、建筑改造设计。
通讯作者:农丽媚(1984-),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态设计、建筑改造、文旅规划设计。邮箱:******************。
图1 奶东村艺术公园空间规划设计项目(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城乡规划·设计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
的发展理念。《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空间结构,其中的“三环”就包括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见图2)。
同时,为了安置农村劳动力和绿化用地配套,反哺绿隔建设需求的大量基础建设和拆迁成本,北京市政府允许在绿化隔离地区范围内安排适当的产业用地[3,4]。2000年,其规定了对于经营性绿产业项目,绿化建设用地面积在0.6  hm2以上的,允许有3  %~5  %的土地用于与绿地相适宜的建设项目①。之后又明确提出,对于经营性的绿产业项目,其绿化建设用地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允许有3  %~5  %的土地用于与绿地相适宜的建设项目,但不得搞房地产开发和任何工业项目,此类项目的建筑物高度应严格控制在2层以下,且必须是用于绿地维护、管理用房及设施建设和为丰富绿地内的休憩功能,与绿地相协调的服务、娱乐、文化、休闲等设施的建设②。依据这一系列政策开展北京绿隔产业园区建设的先行者有海淀区东升产业园、玉泉慧谷科技园等项目。海淀西部四季青镇的玉泉慧谷科技园项目自2004年起,通过改变土地性质、整合资源、坚持集体自主开发及创新融资途径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也激活了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力,成为绿隔地区产业发展的典范。2010年以来,东升产业园从
老工业企业聚集区转型为北京首家国家级乡镇高新技术园区,成功探索出一条集体产权开办科技园区的路径,解决了农民可持续增收、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问题,成为城乡接合部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基于这些先驱实践的经验,研究针对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奶东村艺术公园的空间规划,力争博采众长、寻求特。在绿隔地区生态保育的基础上,坚持园区、社区、绿隔区共融共生,积极融入商业、文化、艺术、科技、休闲等多方面要素供给,推动奶东村从以往的“瓦片经济”向金融创新、文化消费、文创生产为一体的文创服务经济转型,实现奶东村艺术公园项目生态、文化、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探索扩大园区的开放性和参与性,确保社会效益优先。通过合理设置科普教育、运动健身和儿童活动等功能的服务设施,打造全龄公园,不断满足人民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优秀生态文化的多样需求,让更多市民共享文化成果。因此,在空间规划过程中,塑造具有新时代特的文态空间环境规划逻辑就极为重要,不仅是为了体现如何在绿隔产业园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中保持新面貌,更是为了探索如何在生态保育的基础上激发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创新,探索现代绿隔文旅产业的新模式、新路径。
郑孝燮教授曾于1998年提出城市文态环境的塑造问题[5],指出文态环境、建筑特的形成及其关系对于塑造城市空间特质的重要性。近些年来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城市文态空间是一种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于一体,形神兼备、凝聚历史和积淀文化的城市环境[6,7]。因此,本文对于奶东村绿隔产业园区的空间规划逻辑,即是在北京市国际文化中心建设战略背景下,充分衔接环京生态廊道的山水脉络
和区域文化基因,从区域山水格局、园区空间划分、街巷交通网络、建筑形体塑造、景观体验动线等方面入手,结合中国传统造园和空间句法理念,对产业园区的空间规划逻辑进行深度分析和设计,营造“山—水—城—园”一体化的文态空间格局。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首先,从区域全局宏观尺度出发,构建依托山形水势的城市园区整体文态空间骨架,探索山、水、城、园的自然人文新平衡。其次,从园区中观尺度出发,构建产业园区的生态连接脉络和文化艺术圈层。最后,从局部微观尺度出发,塑造富有人文意趣的场所精神,结合重要节点的细部刻画挖掘,探寻当代城市文态空间的新体验模式。
3全局宏观尺度的空间格局
3.1园区场地的特殊性
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奶东村,邻近东北五环和京承高速,交通便利。场地周边生态环境良好,紧邻清河、温榆河流域,规划配套有奶西湿地公园(规划中)、清河郊野公园、温榆河绿生态休闲区(规划中)、孙河湿地公园等级别较高的大型绿地公园,是北京东北部较为集中的生态服务功能区(见图3)。
被这些生态涵养区域环绕的项目地块原为奶东乡村集体产业用房,土地性质为绿隔产业用地,作为该区域图2 北京绿隔产业发展理念(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绿隔城市公园环
绿隔郊野公园环
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
一屏
三环
五河
九楔
绿
图3 场地周边生态资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清河
城乡规划·设计  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
唯一一片集中建成环境,地块的开发目标将以区域地标性项目为诉求,有机融合绿生态的基底环境,并拓展该区域的人文、艺术与商业活动的可能性。因此,项目的核心功能定位非常明确,即积极融入北京建设世界级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总体任务中,主动衔接朝阳区东北部的国际文化交流主导功能,将产业园区塑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商务中心区、区域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区、创新文化引领的首都文化窗口区。项目一、二期由六块相邻的独立用地组成,用地规模约10.4  hm 2,建筑规模约28  hm 2,除南侧为奶东村现状村民自建房以外,东、西及北侧均为城市公园。本次规划的一期三块
用地(A、B、C 三个地块)分布在南侧,最东侧A 地块狭长且被一块城市绿地分割(见图4),充分利用穿插在基地地块内部的城市绿地是空间规划设计的核心要点,对于充分利用城市绿地景观资源、强化各地块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
3.2理性网格的基础底图
整个项目的空间规划逻辑以覆盖三个地块的基本网格矩阵为基础图底。理性网格的基本审美图式具有普遍性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法则,不仅是一种视觉处理手法,更涉及审美图式和价值判断[8]。
《周礼·考工记·匠人》就曾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明清以来,北京城的规划发展也是网格矩阵的街
区结构,且基于方正规整的网格街区空间结构矩阵化、模数化,使用上更节省空间,造价上更容易控制,具有高效、理性、便捷等优势。但是,规整的网格却也因过于僵化、呆板而缺乏空间的人文亲和性和体验丰富性。
因此,整体空间推导过程的重点在于如何在理性网格
的基底上,进行打破僵化矩阵的推导,既能让空间更灵活有趣,又能保留网格化街区的原本优势。文中主要采用空间句法理论的凸状、轴线、视区、交叠、表面分割和端点分割等空间分异技术,结合中式园林景观中的匀质、疏密、删减、虚实、合并、对比、转折、衬托、切除、旋转等空间建筑形体变化手法,来打破单调僵化的基底矩阵,创造出
变化无穷的图底关系,构成空间景观图像中不可言传的意境(见图5)。
图4 场地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功能建筑
功能建筑
核心形象建筑
核心形象建筑
邓超孙俪孩子名字重要形象界面建筑
重要形象界面建筑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PARK 大师工作营
大师工作营
大师工作营
大师工作营
园区配套宿舍
园区配套宿舍
园区配套宿舍
园区配套宿舍
配套商业中心
配套商业中心
配套商业中心
李千欢配套商业中心
展示中心
展示中心
展示中心
展示中心
办公研发区
办公研发区
办公研发区
办公研发区
孵化办公
孵化办公
孵化办公
孵化办公
配套酒店
配套酒店
配套酒店
配套酒店
图5 产业园区整体空间布局推导思路(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二期用地
二期用地
二期用地
湿地公园湿地公园
奶东村
5.81 hm 2
3.08 hm
王源吸烟照曝光
2
1.55 hm 2
湿地公园
部城市绿地
C
B
A
城乡规划·设计  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
3.3生态廊道的构建与渗透
九宫格基本形态的底图矩阵并非局部简单的镜像复制或任意组合,而是强调空间信息的叠用,是由轴线引领的静止平衡,但更重要的是对立面之间的差异和运动,避免了文态空间的泛化和语义模糊。为了强化各地块之间的联系,并充分利用周围多个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将基地南侧中间位置的城市绿地纳入设计范围,统一考虑,保持理性机理的同时赋予其趣味与变化(见图6)。
通过东西及南北向开放式景观通廊的强化联系,强化周边湿地公园景观向产业园区的渗透,将园区东部、中部及西部的绿化资源串联起来,形成绿网,不仅将场地各个地块紧密联系在一起,还打通了与周围生态公园的联系,同时确立了地块内部城市公园的核心位置,成为串联各个地块联系的纽带。为区别园区外部公园的自然化,园区内部小公园则契合园区主体,强化其艺术性及实用性,并注重交流空间的设置,以强化其共享的功能定位主题(见图7)。
从现有的交通条件来看,地块西侧毗邻奶西湿地公园,更易于接受步行人流的观察视角;地块东侧是进入产业园区的高速道路,主要观察视角为车行视角;而产业园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北侧的奶东村二号路,其视觉中心点可达到地块中间位置。因此,处理复杂空间的手法成为建筑空间布局设计过程中的最优解,将核心建筑置于地块中间靠近北侧马路位置,与主入口视觉中心形成对应;东侧界面整体而富有统一性,与城市视角对应;西侧界面则偏向零碎及小尺度,与自然近人的视角尺度呼应(见图8)。
核心形象建筑
功能建筑
重要形象界面建筑
大师工作营
配套商业中心办公研发区
配套酒店
园区配套宿舍
展示中心
孵化办公
大师工作营
配套商业中心办公研发区
配套酒店
园区配套宿舍
展示中心
孵化办公
大师工作营
配套商业中心办公研发区
配套酒店
园区配套宿舍
展示中心
孵化办公
大师工作营
配套商业中心办公研发区
配套酒店园区配套宿舍庾澄庆吴莫愁同居
展示中心
孵化办公大师工作营
配套商业中心办公研发区
配套酒店园区配套宿舍
展示中心
孵化办公图6 产业园区的生态环境渗透规划策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核心纽带公园
图7 开放式景观通廊(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渗透渗透
渗透
渗透
渗透渗透
公园
功能建筑
重要形象界面建筑核心形象建筑车
奶西村二号
重要形象界面建筑渗透
渗透
渗透
渗透
渗透
公园
核心纽带公园分散的近人尺度
完整的城市尺度
图8 形象界面处理策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城乡规划·设计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
结合建筑功能业态与总图关系,梳理建筑的高低关
系,形成沿街面变化的天际线。园区内建筑整体高低错落有致,在周围生态公园环绕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城市街区形象展示面。将园区高层建筑(超过24  m)集中分布在核心纽带公园的西部,形成高度最高的界面并具备连续的完整性,一方面充分担负起城市形象展示面的任务,更好地利用纽带公园的景观资源,另一方面基地内部其他区域有机会以更亲人的低密度小尺寸建筑构建与城市公园的界面相连。空间中复杂关系的解决之道在于取舍之间,其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呈现了一个细腻完整的空间图景。高低错落、虚实结合的天际大轮廓,结合现代建筑结构方式、质感肌理、彩材质等,形成了对立统一、简洁稳重而又节奏明快的现代文态环境风貌(见图9)。
3.4多样化街区布局
传统产业园区强调空间布局的封闭性和建筑的标准化,本次规划设计则突破传统,基于项目的核心定位及场地周边大量生态景观资源的环境优势特征,引入了街区化布局的设计理念(见图10)。
街区化的布局核心目标是营造开放式的产业园区环境,让人们能在园区内自由进出交流,同时也强化
了园区与周边生态自然景观的联系渗透[9]。但是,街区化布局对建筑立面的多元造型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强调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力求丰富,在多样中实现统一,形成整体和谐的建筑风貌景观,最终契合了艺术园区的气质(见图11)。
处理空间中的建筑布局底图对称结构时有更为精到的考量,考虑九宫格矩阵建构建筑形体间的微妙差异,借此避免空间矩阵布局的呆板僵化,也使得建筑结构布局变化生动。依据空间句法理论与实践中最主要的形态表达技术,如轴线、凸空间、视域、边面隔断、可见性分析等,秉承经典网格的图底结构,力求通过最简洁的方式使周边绿景观渗透到地块中来,营造出近人尺度的街区式办公氛围。通过匀质、疏密、删减、合并、转折等方式,处理中心控制、轴线控制的对位关系(见图12)。
何韵诗最好听的歌在场地主要出入口设计方面,分别在C地块的南侧、东侧,B地块的南侧、北侧、东侧,A地块的东侧设置车行出入口,方便园区内部车辆与市政道路快速接驳。根据停车位数量,C、A地块设置两个双向地下停车出入口,B地块设置三个地下停车出入口,一个双向,两个单向。考虑车辆右行的特性,合理布置出入口位置,让车辆最短时间内驶入地库或进入主干道,既保证了园区内部无车辆的理想状况,又完全避免了车流交叉,缓解了周边车行压力,提高了车行效率。园区内消防成环路,道路及消防登高面尺寸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消防要求,在B 地块西侧设置了一个紧急出入口。
3.5城市文态空间意象的塑造
秉承开放、绿、共享、艺术、国际五大原则,园区以“创智产业公园”为核心目标,打造朝阳区东北部具有
配套酒店办公研发区孵化办公
配套商业中心办公研发区配套酒店
孵化办公办公研发区展示中心配套商业中心
办公研发区展示中心园区配套宿舍图9 产业园区的天际线规划(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
图11 立面的多元造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奶东村 二号路
三号路
一号路
奶东村
奶东村
喀什旅游
图10 街区化布局设计理念的运用(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图12 建筑的对位关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