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月国企____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整理与复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有一个93人的参观团,其中男47人,女46人。他们住进一个旅
馆内,旅馆内有可住11人,7人、4人的3种房间。要求男、女分住不同
房间,且每个房间均住满,至少需要多少房间?( )
A、11间
B、10间
中国十大品牌洁具C、13间
D、17间
【答案】:A
【解析】:设男的安排11人房间a间,7人房间b间,4人房间c间。则应满足等式11a+7b+4c=47。在这个等式中,a取最大值3,b取最大值2,c取0。因此男的至少安排房间数为3+2+0=5(间)。设女的安排11人
房间d间,7人房间e间,4人房间f间,则有11d+7e+4f=46。经试验不
难看出,d=1,e=5,f=0。因此女的至少安排房间数为1+5+0=6(间)。总
共至少安排房间:5+6=11(间)。故本题选A。
2、会后,代表委员们纷纷就____工作报告发表看法,一致认为报告
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听了以后十分令人( )
A、兴奋
B、高兴
C、激动
D、振奋
【答案】:D
【解析】:高兴和激动都是人的内心感受。振奋:精神奋发,奋起。
江美仪
兴奋:奋起,激动。振奋比兴奋在意思上更为强烈,根据题意,选D。
3、根据下文,回答下列各题: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
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
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
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
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
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是一个
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
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修饰“完成”的“努力”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
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表象上看是精
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
模糊,这同样是模糊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
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
“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
他任何能确指的频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其主要
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
述语言却是精确的。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
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却是所需
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
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10 年前的某
一天”“10 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
“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
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
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糊、实际表
述需要的( )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
表述需要的()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关于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模糊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
语言概念。
B、模糊语言是指客观事物摸糊与语言内涵外延模糊相对应,从而表
述事物的准确性。
C、模糊语言是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即语言上
的精确而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
D、模糊语言是指表述上的模糊,实际上比其他任何确指的频率在表
杨丞琳为妈妈庆生达效果上都更加有力。
【答案】:C
【解析】:略
4、“点击此处设为首页”,这句提示在2000年的时候遍布各个网站。不论中文网站还是英文网站,都会习惯性地在右上角添加上这么一条,生
怕电脑白丁们不知道如何设置首页。可2005年之后,这种“善意”的提
示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就如同一份报纸省略掉了自己的征订热线一样,
大网站们不再过分热情地推荐首页设置。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谈论的
是( )。
A、网页形式变迁的原因
B、首页设置的提醒并非善意
C、如何避免____陷阱
D、____行为更具跟风的特点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给我们提出了一种现象,即:2000年开始不论
中文网站还是英文网站,都会在右上角添加“点击此处设为首页”这样一
句提示,但是2005年之后,这种提示就消失了,那么,接下来文段所要
论述的应该是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故A为正确答案。
5、甲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7岁,小儿子13岁。一天夜间,他带
领两个儿子到某乙家____财物。他进入房中行窃,小儿子在门外放风,大
儿子进行运递,结果窃得大量财物。下列说____确的是()。
A、父子三人构成____犯的共犯
B、父亲构成____犯,两个儿子不构成犯罪
C、父亲和大儿子构成____犯,小儿子不构成犯罪
D、父亲和小儿子构成共同犯罪,大儿子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甲某的小儿子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故A、D选项错误。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甲某的大儿
子已17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故C选项正确。
6、以下关于生活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英钟的电池耗尽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
位置
山东最好专科大学B、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
C、鸽子可以检验测定地球磁力场
D、冬天室外的铁器和木材温度并不一样,因此触摸的话会感到冷热
不一样
【答案】:D
【解析】:铁器和木材的温度其实是一样的,但因为铁器相对于木材
是热的良导体,会更快传导身体的热量,所以会感觉铁器更凉。
7、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
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A、22
B、18
C、28
D、26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第一次没及格的是6人,第二次没及格的是8人,而两次都没有及格的是4人,则有过不及格的人数为6+8-4=10,那么两
次都及格的应该是32-10=22(人),故正确答案为A
8、根据债的发生原因,可以将债划分为( )。
A、意定之债和法定之债
B、单数主体之债和复数主体之债
C、选择之债与不可选择之债
D、继续之债和非继续之债
【答案】:A
【解析】:根据债的发生原因,可以将债划分为意定之债和法定之债,A项正确。B项属于根据债的主体是单数还是复数对债进行的分类;C项
属于根据给付是否可由当事人选择对债进行的分类;D项属于根据给付的
时间性对债进行的分类。
9、欢呼:兴奋:雀跃
A、鼓掌:难过:无语
B、哀叹:悲伤:气愤
形容悲伤的词语C、手舞:激动:足蹈
D、沉默:默认:安眠
【答案】:C
【解析】:欢呼雀跃代表兴奋的心情;手舞足蹈代表激动的心情。
10、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
性质是()。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答案】:B
【解析】:改革是“第二次革命”,这是从引起社会变化的广度和深度,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促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