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12月份月考
历史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卷第(5)页至第(6)页。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涂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答题卡不要折叠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收回。
1.据大臣汲黯(?—— 112 年。西汉)揭露,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他重用酷吏和财利之臣,以致不久后有人评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但汉王朝却没有重蹈秦的覆辙,主要原因是(   
A.汉初法律制度趋向成熟                              B.酷法罩上了儒家思想的外衣
C.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                              D.“文景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2.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这反
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   
A. 主张强化君权      B. 融合各家思想  C. 丧失主导地位        D. 社会影响有限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明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中国古代文化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          B.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主流
C. 道家的出世思想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D. 少数民族南迁后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4. 《江州义门陈氏宗谱·旧碑碎语家言记》中载有唐宋朝廷旌表“义门陈氏”(累世同居的大家族)家族的缘由,上曰:“义门陈氏可旌者有三:一曰齐家严肃;二曰治事详密;三曰报国急公。”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唐宋经济发展推动家族势力发展              B.陈氏势力强大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C.儒学修齐治平思想符合统治需要            D.宗法制度不断强化扩大家族影响
5.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6.钱大昕说“君诚有道,何至于弑,遇弑者皆无道君也……圣人修春秋,述王道以诫后世,俾其君为有道之君,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各得其所,又何乱臣贼子之有?”此观点(   
A.表明对仁德政治的向往                      B.具有反清复明的思想彩
C开花植物.认为臣子弑君主无罪过                      D.主张废除君主制还政贤人
7.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 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8. 顾炎武说 “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从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
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这反映了当时(  )
A. 小说的盛行催生拜金主义理想                B. 小说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观念变化
C. 士人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冲突                D. 三教合流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9. 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A.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享乐主义观念盛行        B. 市民阶层壮大推动文艺的商品化趋势
C. 社会动荡促使士人阶层审美观念转变        D. 文学体裁变化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10. “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这说明中国画(  )
A.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                  B.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
C.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                  D.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
11. 宋代的社会风水师认为:“水代表财富,客厅摆设山水画时,就必须注意画中水流的 方向不可以朝门口、屋外,而水流的方向最好是主卧房、屋内。”这反映了宋代(   
A.新兴资产阶级开拓进取              B.文人追求道德情操和人格
C怎样网上购物.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修养              D.社会文化和生活的价值导向
12.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 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 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节假日放假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13.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醒世姻缘传》全书 100 回,前 23 回描写前世姻缘,23 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
一个人生因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这部小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A.婚姻自主观念日渐流行              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C.爱情至上观念日渐流行              D.佛教观念影响很大
14. 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本质,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着历史的进展而确立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这反映出他主张(  )
A.不断地认识自我                  B.不必遵守法律判决
C.肯定美德的作用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15. “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作者意在(   
A. 鼓励个人奋斗和追求财富                        B. 反对教会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C. 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                        D. 强调世俗君主权力和权威
16. 18世纪末,某英国学者提出:启蒙运动是建立在内在于所有人的理性的理想之上的,如果女性也有理性,那她们也有理性,那她们也应该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者表明(   
A. 社会平等成为启蒙运动的重点表示学习方面的谚语            B. 工业革命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 启蒙运动推动了女权运动发展            D. 女权运动推动英国政体逐步完善
17.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 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 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18.法国科学家彭加勒曾说:“我们将要建造一种全新的力学,我们已经成功地瞥见它了。原来比较简单的力学依然保持为一级近似,因为它对不太大的速度还是正确的,以致在新力学中还能够发现旧力学。”其观点可用于说明(   
A.经典力学体系已经被彻底否定              B. 经典力学对相对论提出奠定基础
C. 相对论成为物理学的主导理论              D. 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的改造和发展
19. 有研究者称,18世纪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充满前所未有的新奇事物。……技术发展历史给我们最初的印象也很新奇:大量具有革命性的发明完全改变了技术面貌。但是我们更细致地加以观察,便会觉得重要的不在新奇而在技术革新的连续性。应该记住,18世纪的许多技术并非新起点,而是中世纪技术发展的完善。”上述材料(   
A. 杨恭如老公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继承性                        B. 工业革命推动旧技术的创新
C. 技术革命根源于历史的积累                        D. 技术革新是工业革命的基础
20. 英国画家威廉·布莱克的作品《牛顿》,常常被人们理解为:牛顿像神一样在制定宇宙规律。他却讽刺道:牛顿专注于科学研究、探索,却不知道自己其实跟动物一样。者表达了他对(   
A. 人文主义的肯定        B. 理性主义的批判            C. 浪漫主义的否定        D. 现实主义的渴望
21. “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与这种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 《人间喜剧》  B. 《悲惨世界》    C. 《日出印象》      D. 《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22. 1864年,李鸿章提出:“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而才亦可集。”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