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传》蕴藏的⼈⽣三境:少年看武松,中年看林冲,⽼年看鲁达
《⽔浒传》蕴藏的⼈⽣三境:少年看武松,中年看林冲,⽼年看鲁达
卡耐基说:“⼈⽣如⾏路,⼀路艰⾟,⼀路风景,你的⽬光所及,就是你的⼈⽣境界。”
其实,我们只要看⼀看《⽔浒传》中的那些英雄就能知道:
⼈⽣境界,是在⽣活中闯荡出来的,是在时间中磨砺出来的。
《⽔浒传》中不仅有豪放不羁的江湖义⽓,还有意味深长的⼈⽣哲理,其中蕴藏的⼈⽣三种境界,更是耐⼈寻味。
少年看武松,莫⽣傲⽓
武松是⾦圣叹眼中的“完美⼈物”,他豪⽓⼲云,傲⽓⼗⾜。
然⽽,年轻时的武松,就是因为傲⽓太盛,没少吃苦。
武松在清河县酒醉伤⼈后,为躲避官司,⽆奈来到柴进府上避难。
但就算是寄⼈篱下,他依旧没有收敛⾃⼰的傲⽓。
有⼀次,武松喝醉了酒,见庄客们对⾃⼰爱答不理,便⼼⽣怒⽓,甚⾄准备⼤打出⼿。
正所谓,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可武松却不以为然,不懂得“适当低头”的道理,以⾄于:
“满庄的庄客,都不待见武松,众⼈都去柴进⾯前,说他的不是。”
这样看来,武松虽然暂时赚⾜了⾯⼦,但实际上却得罪了不少⼈。
或许有⼈会认为,武松狂傲那是因为他有狂傲的资本,毕竟⼈家天⽣神武,能徒⼿打虎。
但⼤家可能忽略了⼀个事实:关于“武松打虎”,那真是死要⾯⼦活受罪。
当时武松在读了印信榜⽂、知道景阳冈上有⽼虎后,本来是想转⾝再回到酒店的。
不过他转念⼀想:“我回去时,须叫别⼈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所以武松才硬着头⽪上了景阳冈。
好在他本领⾼强,运⽓也不错,不然景阳冈的⽼虎可就多了⼀份送上门的外卖。
年轻时,武松因为不知收敛“傲⽓”,吃了不少苦头。
后来,年纪渐长,他渐渐懂得沉稳收敛,直到最后放下⼀切,远离红尘,安安稳稳地度过余⽣,成了梁⼭众好汉中少有的“长寿之⼈”。
著名教育家徐特⽴曾⾔:“少年得志,成功者少。”
对于初出茅庐的少年来说,你可以有锐⽓,但不要有傲⽓;你可以⼲劲⼗⾜,但不要眼⾼于顶。
台湾有个叫做凌风的歌⼿,⼗六岁时凭借⼀曲《⼤眼睛》⼀夜成名,后来⼜凭借《冬天⾥的⼀把⽕》成为了当时炙⼿可热的歌星。
事业上的顺风顺⽔,让这个年轻⼈傲⽓顿⽣,在他看来:
凭借⾃⼰的才能和名⽓,⼲什么都能成功,于是,他决定不再唱歌了,⽽去投资搞项⽬。最后投资失败,家财尽散。相声演员郭德纲曾告诫其⼦郭麒麟说:“少年得志,⼀⽂不值。”
同时,他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案:“但⾏好事,莫问前程。”
《幽梦影》有⾔:
“傲⾻不可⽆,傲⼼不可有。⽆傲⾻则近于鄙夫,有傲⼼不得为君⼦。”
年轻⼈,最怕的就是没有武松的命,却得了武松的病。
斯为泰⼭⽽不骄,汝为流⽔⽽不躁。
要知道,⼈⽣在世,⼀夜成名不过是凤⽑麟⾓,⼤多数⼈的成功还是要依靠百炼成钢的坚持。
只有收起你的傲⽓,拿出你的勇⽓,坚持你的志⽓,才能够乘风破浪,向着⾃⼰的⼈⽣⽬标缓缓靠近。
中年看林冲,能忍则忍
每个⼈的成长都是⼀个不断接受现实洗礼的过程,英雄好汉也不例外。
林冲便是如此。
年少时读《⽔浒传》,总觉得林冲是⼀个名不副实的⼈。
他有英雄之名,是东京⼋⼗万禁军教头;
有英雄之志,即便⾛投⽆路之时,仍说出了“他⽇若得志,威镇泰⼭东”的豪⾔壮语。
但他却没有英雄之实。
⾯对⾼衙内对妻⼦的欺辱,他本准备举起拳头打过去,但⼀看是上司的⼉⼦,便“先⾃⼿软了”。
不但⾃⼰不敢打,甚⾄还阻拦鲁智深教训⾼衙内,他给出的理由是:
“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次。”
林冲之所以这样“怂”,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旦忍不住下⼿,就会惹恼上司,轻则丢掉⼯作,重则性命不保,更
夏雨的电影林冲之所以这样“怂”,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旦忍不住下⼿,就会惹恼上司,轻则丢掉⼯作,重则性命不保,更会连累了妻⼦。
但逆来顺受并不能使林冲摆脱困境,陆谦和⾼衙内的步步紧逼、层层设计,终究把他逼向了万丈深渊。
误⼊⽩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
林冲⾛的每⼀步,都是⾝不由⼰,⼀忍再忍。
哲学家尼采曾说过:
“⼀个⼈知道⾃⼰为什么⽽活,就可以忍受任何⼀种⽣活。”
说到底,林冲跟我们是⼀类⼈。
同样⾯对着⽣活的压⼒,都在负重前⾏。
年少不懂林教头,读懂已是中年⼈。
⼈到中年,即使再有傲⽓,也要学会掩藏⾃⼰的锋芒。
⽣死中年两不堪,⽣⾮容易死⾮⽢。
中年⼈活得没有元⽓,看上去很怂,但他们的怂从来都不是为了⾃⼰。
他们⽢愿⽤尽余⽣⼀切的隐忍和⽆奈,只为换取现世的⼀点安稳,让⾃⼰爱的⼈活得幸福快乐。
苏轼曾⾔:“长恨此⾝⾮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中年⼈看似活得明⽩通透,实则是最慌张焦虑的。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是理想型的男主⾓,天⽣⼀⾝正⽓,但这样的⼈在⽣活中少之⼜少。
作为突出孙少安⽽存在的配⾓王满银,则是我们⼤多数⼈的影⼦。
王满银的理想就是赚钱,赚钱是为了温饱,是为了⽼婆孩⼦热炕头。
他为了讨⽣活,独⾃来到上海闯荡,蜗居在⼀间昏暗的⼩屋⼦⾥⾯。
在警察检查的时候,他赶紧说明⾃⼰只是⼀个农民,不是什么作奸犯科之⼈。
警察⾛了之后,王满银颓唐地看着镜⼦⾥的⾃⼰,他突然号啕⼤哭起来,⼀边哭⼀边嘀咕:“我咋⽼成这样了。”
这便是中年⼈的⾟酸与悲哀,再多再难的事情也要收⼊⼼底。
中年⼈的⽣活,也许正如曹林所说的⼀样:不需要添油加醋、哭天抢地,⽩描,就已经⾜够令⼈窒息。⽆论悲与欢,都要⾃我隐忍,⽆论苦与甜,都要默默地咽下去。
⽼年看鲁达,淡然豁达
有⼈说,《⽔浒传》这本书是鲁智深三拳打开的,⼜是他⼀禅杖合上的。
鲁智深本是个前程远⼤的朝廷军官,但却因⼀次仗义相助,三拳打死镇关西,葬送了⾃⼰的远⼤前程,只好到五台⼭出家做了和尚。
虽然这与鲁智深的性格相悖,但他还是接受了“和尚”这个⾝份。
后来,鲁智深随宋江南征⽅腊时,⼀禅杖打翻⽅腊、将其活捉,但他的⼼中并没有丝毫的喜悦。
⾯对朝廷的封赏,宋江的极⼒邀请,鲁智深只是淡淡说道:
“我已⼼灰意懒,不想当官了,只希望⼀个净⼟,安⾝⽴命罢了。”
宋江不⽢⼼,继续劝道:“如果你想当和尚,那就去京城,当⼀个名⼭⼤寺的和尚⾸脑也⾜以光宗耀祖。”
鲁智深淡淡说道:“我什么都不要,这些没什么⽤,死后能有个全⼫,对于我来说就算好了。”
鲁智深看过⽣死,看过权名,早就剥离了执念与樊笼,他现在想要的不过是⼼中的⼀⽚宁和罢了。
幸闻潮声,豁然坐化,鲁智深轰轰烈烈的⼀⽣,就这样平淡收场了。
他死前的⼀篇颂⼦,更是写透了⾃⼰的⼀⽣:唐一菲暗讽姚晨
“平⽣不修善果,只爱杀⼈放⽕。忽地顿开⾦绳,这⾥扯断⽟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知我是我。”
在鲁智深的⽕化仪式上,⼤惠禅师指着鲁智深的⾁⾝说道:
“鲁智深,鲁智深,起⾝⾃绿林。两只放⽕眼,⼀⽚杀⼈⼼。
张艺谋玩周冬雨忽地随潮归去,果然⽆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能令⼤地作黄⾦。”
虽然鲁智深没有撞⼀天钟,念⼀天经,但他最终却能看破看淡,渡⼈渡⼰。
纵观《⽔浒传》,如此豁达者,仅鲁智深⼀⼈⽽已。
纵观《⽔浒传》,如此豁达者,仅鲁智深⼀⼈⽽已。
林清⽞曾⾔:“⼈间⾄味是清欢。”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按揭条件他年少成名,青年历经世事多变,中年清修得道,⽼年觉悟万物。
他在去世前的⼀天,还在微博更新出⼀条动态,如今也成为他的最后⼀条动态。
他在微博中晒出了⼀张⿇雀的照⽚,并配⽂说到: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雀的死亡给我⼀些启⽰,我们虽然在尘⽹中⽣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如此淡然,便是清欢。
《菜根谭》有⾔:
“羁锁于物欲,觉吾⽣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之可乐。”
⼈⽣苦短,⼤半辈⼦都在为他⼈⽽活,及⾄暮年,仍或多或少有些挂碍。
100字美文摘抄每个⼈都⽆法选择来到世上的⽅式,但却可以选择怎样离开。
即便终⼰⼀⽣都未必有“空飞⽩⽟,地作黄⾦”的功德,但⼼有“扯断⽟锁”的豁达,也不失为⼀种⽼来福报。
学会豁达淡然,⼈⽣⾃在⽆碍。
有⼈说,读懂了⽔浒英雄,就读懂了⼈⽣。
《⽔浒传》中每⼀位英雄的⾝上,都有我们的影⼦。
⼈在少年,当不骄不躁,低调谨慎做事;
火车上可以带酒吗
⼈在中年,当负重前⾏,笑对坎坷风⾬;
⼈在⽼年,当淡然知命,豁达以对余⽣。
余华在《活着》中写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年做和尚。”
⼈⽣从来都不是⼀帆风顺的,⽽是⼀种从稚嫩到成熟再到豁达的成长过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