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新浪潮
Taiwan.Movie.NewAge
廖 俊 鑫
1.31.1998
台湾研习社讨论会
第一幕
打开台湾电影史
『电影』诞生於
1895年
日本电影诞生於
台湾电影诞生於
1897年
1900年
日据时期的台湾电影发展
具国际化,世界各地重要电影皆放映过
日人严密控制制作,发行与放映三大部门章子怡和童瑶的对比照
甚少台湾人拍摄的电影出现
空窗(1945~1950)
通货膨胀,片源断绝
日本技术人员离台
来自中国上海之技术人员 忙於抢夺设备戏院
重整(1950~1969)
三大片厂成立(农教,中制,台制)
初期政府控制力薄弱
农教公司开始摄制反共爱国政令宣导片
台语片兴起
60年代开始政府控制力成形
经济开始转型,民间电影业崛起
衰弱 (1970~1980)
『国语运动』推行成功,台语片绝迹
外交挫败,人心惶惶,反共爱国,政治宣传,抗日及军教片更加氾滥
政府对电影工业的控制更加严厉
两大类型电影横霸市场
武侠功夫片
爱情文艺片
社会写实片兴起
复兴(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的诞生)
赵薇生日
1982年『光阴的故事』
四段式电影,实验性质浓厚
『小龙头』 陶德辰 『指望』 杨德昌 『跳蛙』 柯一正 『报名来』 张毅
台湾新电影开始在国际影展崭露头角
新电影代表人物
导演:柯一正 杨德昌 张毅 李佑宁 侯孝贤 陶德辰 万仁 陈坤厚 曾壮祥
编剧:小野 吴念真 朱天文 丁亚民
新电影之后(1989 ~ )
新电影的句点-『悲情城市』
侯孝贤导演,以228为时代背景
首度拍摄政治禁忌题材,引起极大争议
台湾电影再度走入低迷
港片西片继续大行其道
少数电影工作者坚持理想,苦心维持
台湾电影持续在国际影展上,交出亮丽 成绩单
第二幕
漫谈台湾导演
及其电影
侯孝贤
侯孝贤
1980 就是溜溜的她 1981 风儿踢踏踩
1982 俏如彩蝶飞飞飞 1982 在那河畔青草青邓伦的粉丝叫什么
1983 儿子的大玩偶(第一段『儿子的大玩偶』)
1983 西德曼海姻影展佳作
1983 风柜来的人
1984 冬冬的假期
1985 亚太影展最佳导演
瑞士卢卡诺影展特别推荐奖
法国南特影展最佳剧情片
1985 童年往事
1985 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女配角
柏林影展国际评审奖
1986 亚太影展评审委员特别奖
夏威夷影展特别评审奖
侯孝贤
1986 恋恋风尘
1987 法国南特影展最佳摄影,最佳音乐
1987 尼罗河女儿
1987 金马奖最佳原著音乐
1988 义大利都灵影展评审特别奖
1989 悲情城市
1989 义大利威尼斯影展金狮奖
1993 戏梦人生
法国坎城影展评审团奖(年份不详)
1995 好男好女
(得奖资料不详)
1996 南国再见,南国
(得奖资料不详)
杨德昌
杨德昌
1982 光阴的故事(第二段『指望』)
1983 海滩的一天
1983 亚太影展最佳摄影
1984 美国休士顿影展金牌奖
申维辰的1985 青梅竹马
1985 瑞士卢卡诺影展国际影评人协会奖
1986 与侯孝贤,陈国富合拍蔡琴录影带『』
1986 恐怖份子
1986 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1987 瑞士卢卡诺影展银豹奖
英国伦敦影展最具创意想像力影片奖
亚太影展最佳编剧
1988 义大利贝沙洛影展最佳导演
杨德昌
1991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1991 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东京影展评审团特别大奖
亚太影展最佳影片
法国南特影展最佳导演
1992 新加坡国际影展最佳导演
1994 独立时代
(得奖资料不详)
1996 麻将
(得奖资料不详)
万仁
万仁
1983 儿子的大玩偶(第三段『苹果的滋味』)
1983 西德曼海姻影展佳作
1984 油麻菜籽
1984 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配角
1985 超级市民
(得奖资料不详)
1987 惜别的海岸
电脑密码忘了怎么办(得奖资料不详)
1995 超级大国民
(得奖资料不详)
李安
李安
1991 推手
1991 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
评审团特别奖
1992 喜宴
1993 德国柏林影展金熊奖
1994 饮食男女
(得奖资料不详)
1996 理性与感性
(得奖资料不详)
1997 冰风暴
采药炼金
(得奖资料不详)
蔡明亮
蔡明亮
1992 青少年哪吒
1994 爱情万岁
义大利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年份不详)
1996 河流
(得奖资料不详)
吴念真
吴念真
1994 多桑
日本东京影展最佳青年导演奖(年份不详)
1996 太平,天国
(得奖资料不详)
林正盛
林正盛
1996 春花梦露
东京影展银樱花奖(年份不详)
1997 美丽在唱歌
(得奖资料不详)
第三幕
结 语
世界首度公开放映电影是在1895年,於巴黎.
这一年刚好是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与日本,开始了日本据台的五十年.
在日本则是1897年 於大阪
在台湾则是1900年 於台北 放映者是日人松甫章三
具国际性格 世界各地电影皆有 日本是最大来源地 中国也进口不少(中日战争前)
电影主要之三大部门 皆受日本控制 演变成放映部门独盛之局面 1915(3), 1935(139), 1945(180多)
台湾人拍摄之电影 迟至1921之后才出现 因为资金 技术 人才(剧本)的缺乏 以及严厉的电影
检查制度 使得甚少台湾人投入电影拍摄工作
通货膨胀 票价飞涨 1945(OT$2) 1946(20) 1947底(120) 1948底(3000) 1949,4(10,000) 1949, 5(40,000)
1949六月新台币出笼 OT$40,000=NT$1, 台北市票价定为2元3角
片源断绝 因为之前制片及发行皆掌握在日人手中
放映亦成问题 日本技术人员离台
五零年代初期 三大片厂成立 其中农业教育公司是中影的前身 为国民党党营 中制属国防部 台制属省政府 如此结构可看出政府(国民党)控制整个电影工业的企图
但显然当时的政府还是无暇顾及电影工业 所谓 风雨飘摇 国事杂陈 此时电影工业有百花齐放的空间 当时戏院里可看到台语片 中国片(包括被视为毒草的左派电影 )好莱坞片 甚至伪满片 以及日片 主要是因为戏院需要大量的片源(1954年全台有347家戏院)
大量良莠不齐的「国片」(包括国语片粤语片 台语片 以及厦门片滥竽充数使得观众胃口尽
失 再加上好莱坞片挟技术不断翻新之势趁虚而入 70%遂拥有以上的收入 1954年 好莱坞片:国片=238:104
1955年 台湾电影重入正轨 主要原因有三
1. 2. 3. (p.31)
六零年代 政府对电影的控制已成形 但也是台湾电影的一个黄金时期….p.32
自1949年以后 政府即有计画的压抑台湾语言与文化…p.61
1970年代是另一个重要的年代……p.34
又因经济的起飞 影片的产量增加不少但因电影检查制度的严厉控制 电影类型被局限在两大类型 以及由中影於六零年代开始提倡的 健康写实主义电影…..p.33
武侠功夫片的代表 首推胡金铨所导的 侠女….p.45
爱情文艺片则是白景瑞…p.45
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为李行…p.45
以上两大类型以及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皆是把观众带到另一个时空 使观众暂时忘掉现实生活中压抑的政治气氛 政府似乎可以容忍这类电影 这也颇符合官方意识型态
末期观众已对两大类型电影倒尽胃口 此时所谓社会写实片兴起 这类强调血腥煽情黑社会暴力的电影其实是对之前两大类型以及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反扑 但结果却造成整个电影界的乌烟瘴气 电影工业好像走进了穷途末路
值得注意的是港片在这段期间的发展……p.37
国片的不争气 港片的革新 再加上西片的不断创新 使得国片人口大量流失 学生及知识份子更有理由拒看国片 整个大环境使得电影工业有不得不变的转机
1. 新电影的出现 台湾电影才显现出比较完整的社会 历史 文化的主体性
2. P. 47 p. 48 , Ref.2 p.29
3. P. 49-51
4. P. 38
5. P. 99
1. 1987台湾电影宣言
2. 1988军教宣传片 一切为明天
3. P. 195
4. 悲情城市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