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旅游经济运⾏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经济蓝⽪书
No.14)在线发布
《2021年旅游经济运⾏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经济蓝⽪书No.14)是由戴斌院长任主编、凝结全院集体智慧的成果。1⽉10⽇,《中国旅游经济蓝⽪书(No.14)》暨2022年第⼀季度学术成果发布会在线召开。会上,数据分析所胡咏君博⼠代表课题组发布了《2021年旅游经济运⾏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经济蓝⽪书No.14)。
报告指出:2021年,受局地多点散发疫情影响,全年旅游经济复苏进程在下半年出现明显波动,必要出⾏之外的旅游消费意愿和企业家信⼼同步收缩,全年旅游经济处于“弱景⽓”区间,企业纾困解难压⼒进⼀步加⼤。2022年,疫情仍将是影响旅游复苏最⼤的不确定因素,宏观经济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在旅游领域都会有更明显的体现,但是复苏向上的进程不会停⽌,创新发展的势头不会减弱,优质⽂化产品和旅游服务供给⼒度将会进⼀步加⼤。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低于预期的2021年旅游经济
曾一竣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在国内外多极新格局和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局⾯下,我国旅游业经历了最严峻的挑战和最漫长的恢复。随着科学研判、分类指导、动态调整、精准防控的机制越来
越成熟,2021年旅游经济总体上呈现阶梯型复苏的态势。全年全国旅游经济运⾏综合指数(CTA-TEP)同⽐上升了25.28点,跨过荣枯线,进⼊102.38点
的“弱景⽓”区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家信⼼指数尚未恢复到临界值⽔平,旅游经济复苏的新通道尚未完全打开。
1.旅游消费:⼊出境旅游市场全⾯停滞,刚性出⾏需求基本⾯不变,弹性旅游消费收缩
城乡居民出游潜⼒低于市场预期,假⽇市场对旅游经济基本⾯的⽀撑作⽤显著。受宏观经济下⾏和疫情的叠加影
响,2021年第三季度国内旅游总⼈次同⽐下降18.3%,消费⾯和产业⾯信⼼减弱, 预计全年国内旅游出游⼈数为34.31亿⼈次,旅游收⼊3.02万亿元,同⽐增长19%和35%,分别恢复⾄2019年同期⽔平57%和53%。从节假⽇来看,今年春节、五⼀、国庆长假,国内旅游客流分别恢复⾄疫情同期的75.3%、103.2%、70.1%,收⼊恢复58.6%、77.0%、
59.9%,分别⾼于各季度的国内旅游增长,假⽇市场有效⽀撑着全年旅游经济。2022拜年图片
中远程旅游市场复苏缓慢,近程和本地旅游的市场托底效应明显。在过去的⼀年中,必要出⾏外的公务差旅和商务出⾏外,中远程观光、休闲和度假旅游规模和消费能⼒尚⽆回升迹象。国庆节假⽇期间,
游客平均出游半径141.3公⾥,⽐去年缩减71.7公⾥,减少33.66%。⽬的地平均游憩半径13.1公⾥,⽐去年缩减1.1公⾥,减少7.75%。以都市休闲、近郊游为主的“本地⼈游本地”特征明显。
出境回流需求释放有限,下沉市场的消费⽀撑作⽤不⾜。从市场数据来看,除海南岛免税购物和⼀线城市周边的⾼端度假酒店,留在境内的1.2亿⼈次出境旅游者并没有对国内旅游市场形成明显的拉动效应,旅游消费热点不⾜,离岛免税业务对⽬的的产业创新和全国旅游经济带动尚不明显。农村居民参与旅游的⽐例明显提升,旅游市场继续保持“价低量升”的态势。前三季度,农村居民旅游⼈数和收⼊分别为7.55亿⼈次和0.45万亿元,同⽐分别增长41.1%和67%。
2.旅游产业:供给冲击明显,产业规模收缩,企业家信⼼不稳,投资预期偏弱儿童年龄范围
头部旅游企业韧性有待提升,中⼩企业持续洗牌。以旅游集团和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头部旅游企业,在过去的两年中有效应对疫情的冲击,稳步了阵脚,也积累了经验。多数企业仍然通过资产变卖、⼈员裁减、业务调整等⽅式艰难维持,盘整、创新升级的阻⼒巨⼤,中⼩企业尤其是旅⾏社遭受了严峻冲击并⾯临着⽣存危机。⽂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第三季度全国旅⾏社国内旅游组织1655.37万⼈次、4621.12万⼈天,仅恢复⾄2019年同期的33%和29%。
都市休闲、乡村度假、⽂化消费需求上升,但是旅游供给的产品创新和项⽬研发不⾜。近程游拉动了都市休闲、⽂化娱乐和乡村旅游消费,城市周边民宿与⾼端酒店、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
化场馆、历史⽂化街区、休闲游憩步道为本地游客提供深度体验空间,脱⼝秀、书店、轰趴、桌游、密室为近程休闲消费解锁更多城市新玩法。旅⾏服务领域去旅⾏社化、旅游住宿领域去星级酒店化、旅游休闲领域去景区化趋势进⼀步加速,然⽽旅游企业适应新需求的新产品和新业态尚未形成基础⽀撑的商业⼒量。
客源地的旅游经济复苏进程快于⽬的地,“南密北疏”“东多西少”的⾮均衡结构进⼀步显化。受疫情防控影响,多个省市倡导“⽆必要不出⾏”,很多游客将远程出游计划转向近程和本地,出游需求在局部区域集中释放。北京、上海、⼴州、深圳等⼀线城市、浙江、江苏、河南、湖南、湖北、重庆、成都等⼈⼝密集区城市的景区恢复程度要好于西南地区。
3.产业政策:统筹疫情防控、安全⽣产和复⼯复业,多措并举助⼒纾困解难,但是市场主体获得感相对不⾜
⽂化和旅游部在指导企业⽤好普惠性政策的同时,推出⼀系列针对性纾困政策举措。将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等纳⼊增值税减免、专项债券、稳定就业、促进消费、创业创新等政策⽀持范围。还出台了系列政策有效引导⽂化、旅游与体育、教育、商贸等⾏业的跨界融合发展,加速了5G、⼤数据、⼈⼯智能等新技术在⽂化和旅游场景中创新应⽤。如何将既有政策红利和基建投资有效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场景和产品业态,在政策宣讲、执⾏落实、⽀撑配套和综合绩效⽅⾯还有很多⼯作可做。
完美释放娄艺潇⼆、谨慎乐观的2022年旅游经济
当前,新冠疫情对⾏业冲击仍在持续,宏观经济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在旅游业表现的更为明显,旅游业资⾦、就业等系统性风险仍在累积,必要出⾏之外的旅游消费意愿和企业家信⼼同步收缩。2022年全年旅游经济预期下调为谨慎乐观,我们要对困难、问题和风险做好更充分的准备。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疫情影响和市场因素,预计2022年国内旅游⼈数39.80亿⼈次,国内旅游收⼊3.81万亿元,同⽐分别增长16%和27%,分别恢复⾄2019年同期⽔平近七成。预计出⼊境旅游⼈数同⽐增长达2成,恢复⾄2019年的2-3成。
旅游消费和休闲度假等弹性需求将会进⼀步的释放。中国旅游研究院出游意愿专项调查数据显⽰,2022年第⼀季度居民旅游意愿为85.32%,同⽐增长3.15%。这意味着旅游需求的基本⾯还在,并稳步恢复⾄疫前⽔平。受流动性管控政策影响,近程与本地游需求进⼀步增长。从搜索量、预定量、关注度等先⾏指标来看,⾼品质的微旅⾏、宅度假和⽂化消费需求将得到进⼀步释放,⾼频低价仍是主流需求。近程、散客、休闲、体验成为主体,研学、⾃驾、旅游专列、宿营等产品需求旺盛。
旅游产业的变⾰、创新与⾼质量发展的意识进⼀步显化。以中旅集团、⾸旅集团、华侨城集团等国有旅游集团作为承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重要旅游资源整合平台,主动作为,积极变⾰,成为疫后复苏发展的中坚⼒量。携程、春秋、开元、美团等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为主体的旅游企业,深耕国内市场,
针对游客个性化、碎⽚化的需求,挖掘周边旅游资源,及时切⼊短途游、定制游,成为旅游市场的新亮点。冬奥会的举办推动冰雪旅游成为冬季旅游的新潮流,数字化、智慧化、冰雪等相关领域融资增长显著。
各级党委和政府推进旅游业复苏振兴和⾼质量发展的措施将会更加务实。党的⼗九届系列全会,以及《⽂化和旅游
业“⼗四五”规划》等重要⽂件的密集出台,为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的旅游经济增长注⼊了强⼤动能。贯彻落实2022宣传部长会议、⽂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要求,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这条主线,提供更多优秀⽂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满⾜⼈民⽂化需求和增强⼈民精神⼒量,为旅游业带来了更加宏⼤的发展格局的发展信⼼。围绕世界级旅游城市、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城市和街区、冬奥旅游、乡村旅游、红⾊旅游,以及长城、长征、⼤运河、黄河和京张体育⽂化旅游带建设,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制定规划和⾏动计划、明确重点领域、分解指标任务等。
国际旅游交流合作会将更加频繁。新的⼀年出⼊境旅游市场恢复的可能性和路线图更可期待,粤港澳⼤湾区、“⼀带⼀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东亚、东南亚将是优先恢复的⽅向和政策着⼒点。意⼤利、希腊、中东欧等双多边旅游交流活动以及古巴、多⽶尼加等加勒⽐地区,还有⾮洲都在蓄势待发,中国也会在RCEP、APEC、⾦砖、上合等多边框架内和主场外交中发出更多的声⾳。专业化旅游推⼴机构也在酝酿探索,⾏业组织、市场主体将会有更多参与的积极性。
作者:胡咏君
白居易的琵琶行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