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5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一、妹妹背着洋娃娃的故事记叙文(共5小题)
1.(2020•深圳)请认真阅读选文,然后完成以下小题。
母亲的“土月饼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馅儿就露了出来,
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小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吃完了再把掉到手心里的渣一点点舔掉。但是,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然后拿到磨坊去磨成面粉。面粉带回家,母亲先把面粉倒进在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点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面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面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凹进去的圆形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洗净双手,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面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飘荡。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
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美味!
⑧如今,生活水平好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价格也越来越贵,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1)概括文中母亲做月饼的几道工序。
买糯米→淘洗糯米→  →做米饼→  捏雏形→   
(2)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下列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A.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
B.物质匮乏年代,留下的吃月饼的记忆。
C.那时候月饼的馅料和口味。
女人心累压力大的短句(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
 
(4)文章写的是“母亲的土月饼”,而①③自然段却用大量笔墨写了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为什么?
 
(5)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2022•光明区)课外阅读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①少年时期袁隆平曾目睹家乡闹饥荒的情景,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一天,他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朋支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烙印在他的心中。
②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有230粒稻谷的稻子!他高兴极了,给它取名“鹤立鸡”。第二年,“鹤立鸡”的种子长出的稻子并不好,高高矮矮,参差不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鹤立鸡”是有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天然杂交水稻属于偶然现象,我可以研究人工杂交水稻!”想到这里,袁隆平充满了干劲。
③1964年6月下旬,正是早稻吐穗扬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妻子在湖南安江农校周边的稻田里开始了寻之旅,因为在强光下观察效果最好,所以袁隆平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他肩上斜挎着一只标本夹,右手一只镊子,左手一个放大镜,一朵一朵地观察稻花。串串汗珠不断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身上的白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变得有些发黄,只见他不时用衣袖胡乱擦一把脸,接着又低头沉入放大镜下的微观世界,在他眼里,除了田野里那些正开得洋洋洒洒的稻花,世间其他的一切仿佛都已不复存在。
④一天,两天,三天……十三天过去了,袁隆平大海捞针般的寻觅毫无进展。他拖着疲意
的身子,好不容易走到田头的苦楝树下,靠在树干上,就昏了过去,醒来之后,他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妻子埋怨他:“你不要命了。”他笑着说:“命还是要的,这条命要跟时间赛跑呢,再不抓紧,过几天扬花季节就要结束了”。
⑤十六天后,袁隆平在勘察第6400株稻穗时,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但太少了,不够做试验,袁隆平继续寻。
⑥1965年夏天,袁隆平又到了5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他把这些稻株视如珍宝。春天来了,他在试验田里亲自耕耘,亲自播种,陪伴秧苗茁壮成长。好多年过去,试验仍然没有成功。袁隆平没有放弃,决定去荒野里寻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
⑦1970年10月,袁隆平团队才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后来,这林野生水稻被取名为“野败”,成了杂交水稻的好妈妈。
⑧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1979年杂交水稻首次“走出”中国,现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数百万公顷,杂交水稻的研究,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⑨因此,人们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也名扬中外,这个一生从未停下脚步的老人,从没忘记那个美丽的“禾下乘凉梦”。
(1)短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袁隆平的三次发现和研究经历,快速浏览全文,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三次发现和研究经历中,详写了  。(填序号)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禾下乘凉梦”,起到了  的作用。
(2)关于“禾下乘凉梦”,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A.“禾下乘凉梦”并不是在追求乘凉,而是在勾画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面。
B.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梦”,强调袁爷爷享受在稻田里乘凉的安逸和自由。
C.这个梦想虽有些夸张,但在袁爷爷几十年的奋斗中,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D.这不仅是一个梦,也是袁隆平爷爷实现“杂交水稻解决温饱问题”的动力。
(3)默读短文,关注人物的言行、神态,可以品味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如阅读③④自然段,我们从“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可以读出袁隆平为了在最佳时段寻稻花,不惧骄阳、不怕炎热的吃苦精神;从“拖着疲惫的身子”“昏了过去”“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读出  ;从他和妻子的对话中,还可以读出  宋 祖儿。
(4)为了寻一株雄性败育株,袁隆平爷爷整整花了十六天的时间,勘察了6400株稻穗,顶着烈日,甚至疲惫地晕倒。玲玲同学认为他这样做非常不值得,请联系上下文,尝试用几句话说服玲玲。
我认为袁隆平爷爷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 
2019年,袁隆平、屠呦呦等获得“共和国勋章”。阅读下面这则颁奖辞,结合选文,给袁隆平爷爷写一则颁奖辞。
【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青蒿素的研究,解决了抗疟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袁隆平】 
3.(2022•宝安区)阅读。
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piáo)而立志学农。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中。“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追逐。
1964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
中秋佳节祝福
要到一株这样的稻苗犹如大海捞针。这时,水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袁隆平的心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啊,啊!
第一天,没到。
第二天,没到。
第三天,还是没到。
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的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李必湖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把这株稻子取名为“野败”。国际上叫它“WA”。袁隆平,终于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国际友人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称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1)袁隆平立志学农的原因是  。联系上下文可知“饿殍”的意思是 
(2)文中画“”的部分运用  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  ,表现了袁隆平 
(3)袁隆平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关于腊八节的诗句
 
(4)如果让你从下面四个短语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题目,你选择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当代神农氏第五大贡献
 
4.(2022•龙华区)人物剪影。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李大钊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的教育。
每逢看到孩子们学习,我就会想起爸爸说过的话:“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那是寒假里的一天,我在屋里写大字,外边下起了大雪。啊,我们又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我想着想着,手里的笔就不听使唤了。爸爸正站在我旁边,他用手敲了敲我写的字,我仔细一看,有几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的。我知道自己错了,脸上热辣辣的,就认真往下写。
我把写好的大字交给爸爸看,心里想:爸爸一定要让我重写一遍。没想到爸爸看了,指着后边几个字对我说:“好,像这样写就对了!”又对我说:“叫你哥哥来,咱们到外边玩雪去!”爸爸带着我们到雪地里,跑呀跳呀,团雪球,打雪仗,还堆了个大雪人,我们一点儿不觉得冷,爸爸也像年轻了好几岁。
每逢听到孩子们唱歌,我就会想起爸爸第一次教我们唱《国际歌》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