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的字面意义并不深奥,就是仔细地、认真地阅读。古今中外,一切负责的、敬业的文章批评家都会赞同并实践细读;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文学教师,都要求学生细读。因为关于课文的一切独到的见解、高深的理论或教学的看似神奇的预设,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基于文本的细读与深入的理解。如果说,一般的人,非中文专业的人阅读文本,可以是随便翻阅,可以是大致浏览,人们很难也不会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那么对语文教师就不能这样,而是语文教师需要细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赞同也进行实践细读,特别是当我们执行公开课任务时,那就由不得你不去细读。这学期,我又得完成自己的上课任务。我选了《杨氏之子》一课。《杨氏之子》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这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古白话文章。这短短的一篇文章,除了要让学生弄懂意思外,还要学些什么呢?我该如何进行教学呢?我陷入了深思。我不喜欢参考别人的教案,按着自己备课的习惯,第一个晚上,我总是先拿起语文书认认真真地读,一遍又一遍地读,没有教学思路继续读,读到能把《杨氏之子》背出来了,其文字已经刻到脑子里了,而我的
教学设计还是没有成形。接下来的几个晚上,我就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头脑里像打字机一样地出现这篇文章。读,是语文课的重点,那我如何执行朗读教学呢?学生从未听过古文朗读,我得为他们提供范例,可是自己在这方面也不是个高手?思来想去,觉得课文也没那么高要求,一定要学生读得很好,只要让学生注意到古白话文的停顿,缓缓地来读,学生读得有滋味有兴趣就可以了。有了决策,我就设计了几种形式的朗读:第一次,听范读,注意停顿,自由朗读;第二次,检查个别朗读,注意停顿,读准生字;第三次,分两大组朗读,了解文中基本内容,讲了几个人,分别出描写两人的内容;第四次,分角朗读,准确出人物的语言。有了这四次的初读,我就可以开展文章的深入学习了。文章就那么几个字,有什么可学的呢?我又开始了一遍又一遍地细读文本。很快,我发现古白话文语言极为简练,与现代文章比较,它有很多的语言空白,我得让设计补充这些空白,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我抓住了“孔君平”这个旁衬人物为线索进行了教学设计:
补充一:孔君平一次拜见杨氏,不遇,他想:(                        )。
  补充二: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听了,(              )。
      这两处的空白补充,让学生对杨氏之子的聪慧有了进一步的肯定,又让学生对于古白话文语言有了一次仿学运用的机会……
      准备这样的公开课,我总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有很多次细读文本的过程,每一次细读,我都会作出一些修改,或者思索。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要比平时来得好。所以,所有细读的前提都是慢读、多读和认真读。细读之后,一定会留下形象、留下语言、留下情感,落实语文教学本体目标。
让我们在这条细读文本的道路上满满摸索吧!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
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阎学晶电视剧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麦冬种植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为 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重阳节诗句古诗大全有杨梅。孔益阳疫情/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3)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本次任务布置后,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可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也可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练习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医学生实习自我鉴定)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4.翻译下列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时习之。           
5.选择《世说新语》中有趣的故事阅读,并与伙伴交流。
教学建议:
文言文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学时,
可采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男女对擂等方式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读通、读懂、读背课文。
资料链接: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有什么关联词 
作者:陈少菜 日期:2009-3-24 16:08:00 
1
推荐课文很简单,简单到只有55个字;情节更简单,简单到只三两句话就能把“故事”讲完,是典型的“微型小说”。 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比较难教。
首先,我认为应当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所以在正式教学前,我先出示竖着写的,没有标点符号的《杨氏之子》,让他们了解古文原先的写法。再出示课文,让学生观察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学生说了难理解,语言比较精炼、简洁。再问
学这篇古文,你打算分几个步骤。学生回答说读通、理解语句的意思、体会它的内涵三个步骤。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心里对学习文言文就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