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建立 教学设计;卓圣能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丰富、充实而课时较紧张,所以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选择重点要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个课题,由此可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两目作为重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艾西瓦娅雷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水平;
【时空观点】
掌握秦朝统一的过程与时间,知道从战国到秦朝的这个社会转型过渡期的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搜集历史上相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实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实行说明的水平。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英雄联盟排位赛段位【历史解释】
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家国情怀】
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课前准备:
本课多是基本史实,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现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像老马识途、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等。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水平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雄割据的春秋战国。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秦王嬴政“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华民族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正如诗歌记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六合》)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秦朝建立后,创制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这个制度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建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二是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是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
1.“始皇帝”的来历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天下初定,秦王嬴政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先确定个名号。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自感功高盖世的嬴政,认为“王”的称号缺乏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于是,他下令臣议名号。以丞相王绾为首的臣请上尊号为“泰皇”。但是嬴政并不满意,决定:“去掉‘泰’字,加上‘皇’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皇帝”之称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点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探究点二、让学生阅读课文及课件材料,思考:皇帝制的来历?皇帝制有什么影响?皇帝有哪些权力?
(投影显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所以,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
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上述三段材料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理解?
②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④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1)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彩。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这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3)皇位世袭。
(4)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表达了皇权专制的特。总之,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但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证。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务员考试考些什么内容
⒉特点
(1)皇帝神圣
皇帝地位至尊。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
涂惠源妻子在讲此问题时,能够如下资料实行补充,使学生理解皇帝至尊的地位。
①名号制度表达皇帝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包括皇帝以及附属的皇后妃嫔、太上皇、皇太后、皇子、皇太子、皇孙、公主等在内的皇帝宗族名号系列,还有谥号、庙号、尊号等称号系列,突出皇帝制度的神圣、尊严。②有祭祀天地山川的权利,显示其联系上天与人间的特殊身分。③有历法、年号、礼
仪、乘舆、宫廷、陵寝等一系列表达正统与等级的规章制度,表现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形象。④有后妃制度、宗室制度、以及相关皇子、公主、外戚等的一系列制度来保护、协调家族利益,其核心是宗法制度。⑤有皇太子继承制表达皇权的延续和稳定,并保障皇权的顺利交接。⑥皇室开支有财政保证。⑦有宦官制度为之服务。
(2)皇权至上
皇帝权力至上。皇帝是国家的代表和象征。皇帝拥有最高权力,比方最高决策权、政务的最高决定权、财政的最高支配权、立法和司法权、官吏任免权、军事指挥权,等等。皇帝
是封建社会政治权力金字塔形结构的尖,他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的官僚机构来处理日常事务,实现政治统治。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是以皇帝制度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度、社会秩序的理论基础。曾宝仪个人资料
皇帝制将国家的一切大权,即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手中,并且实行皇位继承制。这都表达出权力的高度集中,而高度集中的权力是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另外,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
⒈三公九卿制的职能
三公九卿制是在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持军事。三公下面设置九卿。秦朝的
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延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九个部门的长官。(教师通过投影让学生理解秦朝的官职及分工)
中央
2.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中央设“三公”诸卿,构成中央政府,他们都听命于皇帝。通过让学生理解三公九卿的名称、职能,而且要让学生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上互不相属,互相牵制,最终使军国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中央设“三公”诸卿,构成中央政府,他们都听命于皇帝。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⒈郡县制的职能
郡县制实行能够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本课的“学思之窗”中的材料,讨论一下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并结合上节课的知识,分析一下郡县制和分封制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影响。
然后再介绍郡县制。
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他们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实施的分封制被郡县制所代替,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三公、诸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权力。(教师通过投影让学生理解秦朝的郡县制体系结构)
2.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特点及实质
通过以上学习,让学生概括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特点及实质。培养学生主动思
考和获取知识的水平。
然后把特点概述为:官职有明确分工,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
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秦的统一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那么秦朝的疆域相对
前朝有怎样的变化呢?(投影显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注意秦朝疆域的外围颜)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朝疆域广大,秦朝境内生活着各族人民两千多万。
秦朝统一后,颁布秦律。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后来居上,跃居七国之首。秦朝制定秦律的基础是秦国自商鞅以来的律令。秦律集中表达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意志,影响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但秦朝的秦始皇父子片面地强调了法家学说中严刑重典的一面,无视了“赏罚并用”“刑当无多”的重要内容。
qq通讯录登陆关于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能够设计类似的游戏:“秦有一壮士,身高八尺,是真还是假”,使学生理解古今度量衡标准的差异。也能够借助“历史假设”,巧妙设问把学生的思绪引到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情境中:“假设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学生兴趣盎然,进入角、“扮演古人”,展示自己的“雄才大概”。学生在讨论、争论和思考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制定法律等等,并体会秦始皇采取措施巩固统一的必要性。
灵渠在今天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三十多公里,沟通湘水和漓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秦始皇在北伐匈奴取得大胜后,在原来秦、赵、燕三国修建的长城基础上,修葺、增补、新筑,建成了今天驰名世界的万里长城。秦代的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眠县),东至辽东,蜿蜒万余里。长城的修建,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对抵御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保障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实行,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