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一、关于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其经济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而由此理论基础所建立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要很好的理解凯恩斯的理论,我们可以联系凯恩斯对经济的一些分析。
首先凯恩斯认为市场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态。然后他提出了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的减少导致经济衰退。有效需求不仅决定了就业水平,还决定了收入水平。
首先来看关于有效需求概念的含义:有效需求概念,是凯恩斯就业和收入决定理论的逻辑起点,即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也换言之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但不仅如此,它还必须是能保证全体雇主获得最大利润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情书怎么写随后他提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引起经济增长。
总的想来,他的理论作为时代发展的果实,有其意义和作用。其能从众多经济学派脱颖而出擢升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也是因为它指出了西方社会向国家干预型私人企业制度发展的趋势,而该趋势又深为统治阶级所赏识。
常宝华常远可以说,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最主要症状:由分配欠公平引起的总消费不足,由私人投资的盲目性投机性引起的总投资不足。这两种不足合成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以致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所已经达到的生产潜力。
但渐渐的我们从现实中看见了凯恩斯主义的危害和不足。
我们应当承认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败时是具有强大作用的,但这是对于短期而言。长期看来是不利的,它会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其中最明显一点在于通货膨胀。
我们眼前就有一个很好的实例:就是中国在2008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
这个规模巨大的计划,虽然从现在看来,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我们考虑到长期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中国大笔投资我摘录一段我所阅读到的探讨:
“如果消费倾向不足,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投资倾向必须足够强大,能够弥补总产出和总消费之间的差额,使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的状态。在一个富裕的社会里,无论怎样刺激消费,消费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增加,而私人投资已接近饱和,除了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消费,确实没有太好的提高总需求的办法。但是中国的消费倾向是可以提高的,如果大幅度降低税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教育花费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准,人民众会很乐意从银行取出存款去消费。中国的私人投资似乎暂时处于不足的状态,但那是因为太多领域被国家垄断了——银行、证券、电信、交通、媒体、能源、重要自然资源乃至某些消费品,只要被国家列入“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行列,私人资本就很难进入,或者只能有限地进入。此外,私人资本要从银行获得贷款,或者在债券市场上融资,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国家想加强投资倾向,应该向私人资本开放更多的领域,提供更优惠的融资、税收条件,而非代替私人资本投资。
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公共工程的建设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要忘记,私人部门实际可以吸纳的就业量远远大于目前的水平——如果上述的被政府管制的行业能够向私人部门开放,如果政府能够减少对产业政策的频繁修改的话,私人部门的投资规模会大的多。在存在其他选项的情况下仍然兴办公共工程,效果值得怀疑。凯恩斯还指出,“通过持续投资来增加就业量”是不可取的,随着失业问题的减轻,政府应该减少公共工程的投资。遗憾的是,我们的各级政府很难如此行动,这些公共工程能够在目前的危机中吸纳劳动力,也能够在经济复苏之后变本加厉地挤出私人投资,变成一种低效率的选择。”
的确,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四万亿”虽然是通过对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的拉动来促进增长,但实际上其对于消费的带动是很弱的,对于投资也是在一些固定的领域。也就是说中国依旧处于一个低消费水平。我们也知道现在扩大的投资必须依靠以后扩大的消费来平衡,如果这种前后的连接不能被实现,经济将进入另一个泥坑。
这就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平衡。不仅仅对于中国,即便美国在这条路上也走得坎坷,也逐渐走向衰弱。
仝晓燕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凯恩斯经济学主张稳定景气是政府的工作,既然是这样,那么在景气好的时候,政府就不应该介入,而应转到观望的立场上去。如果景气变得过热,则必须采取紧缩政策。然而在很多时候,政府并不是这么做的,特别是伟大的总统们,为了收买选民,不仅不实行“紧缩”,议员们还要抛出人人都乐意见到的推进公共事业和福利政策的计划。对议员们来说,这个时候凯恩斯经济学成为他们最方便实用的理论支柱。这样一来,凯恩斯经济学“控制过热”的功能就失效了。相反,还进一步造成了景气过热以及公共部门的膨胀,产生了许多副作用。实际上,美国经济由于“过热”而染上了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巨大、公共部门机构臃肿等一系列“发达国家病”。
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凯恩斯形式的经济政策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是有害的,它会使公共部门机构臃肿,丧失经济活力。这种思想在美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由此看来,凯恩斯主义的衰落就表现得明显了。而他的衰落在一时引起了另一泼政治浪潮的兴起——新自有主义。
二、关于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继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思想之后的又一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宠。新自由主义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宣扬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是西方国家“福利国家”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政治思潮中重要的派别。
他的内容和中心主要在于:健康产业
1、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
2、倡导个人主义marcjacobs怎么读
3、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4、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
5、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6、主张私有化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新科技革命兴起,生产力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适应这种需要,新自由主义开始由理论、学术而政治化、国家意识形态化、范式化,成为美英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民主的异同
救护车福特
我们讨论他们不同的点,看到最明显的一条,也是现在引论纷纷不落的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性质和新自由主义的反政府干预性质。
在前面的介绍中已有提及,凯恩斯认为经济的衰退与有效需求的减少有关,同时有效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水平。而凯恩斯认为决定收入和就业水平的自变量主要有三个基本心理倾向,即消费倾向、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以及由中央银行所决定的货币数量。然后他表明货币在市场的流动是非中性的,是可以通过外界干预得到调整的。而通过扩大的货币政策来推动需求,试图带动经济增长在他看来是可行的,并且在短期这种政策的效果是显著的。所以政府干预是一个很好的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式。
而新自由主义认为自由选择是经济和政治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应当自由地拥有私人财产,自由地交易、消费和自由地就业。认为市场的自动调节是最优越和最完善的机制,通过市场进行自由竞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惟一途径。认为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破坏了经济自由,扼杀了“经济人”的积极性,只有让市场自行其是才会产生最好的结果。因此,只要有可能,私人活动都应该取代公共行为,政府不要干预。
而这两种极端意识其实实质并没有那么相抵触。这只是两个不同时代所衍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表现,其目的都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并这两者都还是利于资本主义政府的统治,所以也可以理解他们所
存在的缘由。
这两者或许在处理经济的有些问题上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都注定不能真正解决经济深沉的矛盾。也注定将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暗淡下来。
拿凯恩斯主义来看。凯恩斯把“有效需求”不足看作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实际是倒因为果,这表明他避开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抓住次要问题做文章,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最终在理论上破产是势所必然。可以说凯恩斯“革命”的失败是由其自身决定的,而不在于新自由主义理论上如何“正确”。
再谈及新自由主义,此虽名新而质旧,但还是旧瓶装新酒。他是代表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利益的当代经济思潮,在政治上具有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性质。也有人称其为‘右翼经济学’或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是准确地描述了其思想特征。新自由主义“右翼经济学”作为美英等发达国家的“主流经济学”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将美英等国的政策拉向右转,激化了国内外矛盾,这是9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更加动荡和复杂的理论根源,也是这次美国金融海啸的理论根源。再有,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包括“华盛顿共识”在内的一系列灾难性政策后果,集中地表现为恶意阻碍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恶意扭曲其经济结构,乃至洗劫这些国家原本就有限的国民财富。这一切政策后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质疑、批判和反思,也激起广大民众反抗的浪潮和政府对内外政策的整合治理的政策应对。注定其亦将在时间的延续中衰落。
但考虑其价值,还是不可否认,他们有其积极实效的一面。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理论同罗斯福新政都有所创新,并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需求不足的矛盾,使得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熬过了大萧条的世纪性灾难,赢得了长达几十年的相对繁荣。新自由主义的全部价值在于政治上对于维护和扩张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有用,它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激化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