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舆丨他到底想干什么?
他到底想干什么?
周舆
公元9年1月,54岁的王莽逼迫姑姑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自己戴上皇冠。此时,天下人无不对他寄予厚望。
1、王莽禅位
王莽,与以往的夏商周秦以一国族之力得天下大为不同,也与刘邦的平民革命不同,他获得了朝野的广泛支持,并以和平方式坐上了皇帝宝座,为中国历史开创了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
陈龙主演的电影
王莽立国号为“新”,改年号为“始建国”。显然,这都表明他想极力开创一个新时代,重建这个国家。其实这正是天下人的期望,只是王莽随即推出的举措让天下人都看不懂。
2、王莽改制
王莽在称帝的第一年,即公元9年,就开始推出了一系列“改制”政策:
1、将天下田改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
2、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
3、改革币制。
4、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朝廷奢华无度,地方搜刮盘剥严重,社会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苦,人心浮动,政局动荡。王莽改制,显然是想解决上述问题。
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儒家书生,同时又是以儒家风范受到天下儒生敬仰得到高位并成为皇帝的王莽,确实不知道儒家之外的理论和道路,为了根治这个“礼崩乐坏”的黑暗社会,他只能企图通过恢复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达到治国安天下的目标。
3、三无产品
对王莽改制,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多有论断:既不是真正的复古,也不具有任何进步意义,同时更不符合现实需要,只是一种“三无产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祸国殃民。李天一的父亲是谁
王田、私属、官营,其内涵都是“以公代私”,但这时的天下早已是一个私有制社会,这个“公”如何立得起来?
严正花三级其实,王莽梦想中的西周,是一个地道的封建社会,天下被裂土分封,天子能管的地方也只是狭小的王畿,天下哪里有什么“王田”?所谓“周礼”时代其实恰恰不是一个“公天下”的时代,而是一个封建割据时代。因此王莽的“王田”理念,非但无法推行,反而把全天下大大小小的地主都给得罪了。
由于西汉地方官府对农民的盘剥异常残酷,很多更愿意给封建地主打工,也不愿给朝廷打工,不愿做官府治下的自耕农。
了解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因为,封建地主至少还能把奴婢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还能为他们提供稳定而有保障的生活;而横征暴敛的官府则没有任何底线,它们往往让自耕农的生活朝不保夕,一场的小小灾害就能让一家人吃不上饭,再生产难以为继,而不得不抛弃土地。
因此,王莽的“私属”举措,非但不能从底层民众那里讨到任何好处,反而被笑话为空疏无用,因此根本推行不下去。
改革币制和盐铁官营,更是直接损害了市场经济的运行,确切说直接造成了全国经济的崩盘。对此很容易理解,甚至不用我们多说什么了。
4、问题症结
从社会结构上看,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由的一个时代,充满了对未来方向的探索。西方社会也是如此,但由于那里的情况不同,中世纪中期以后的西方社会走向了不限制自由、不遏制发展的道路,最终走向了资本主义。
但中国社会不那么幸运,尽管在封建时代,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最为妙曼的,在社会结构和历史方向上也有着独特探索,但遗憾的是,法家理念最终占了上风,秦国征服了华夏,中国历史走上了大一统道路。这是华夏文明的大悲剧,问题在于专制制度必须建立在抑制自由、限制发展的基础之上。
王莽改制的问题在于,从已经固结的大一统专制社会结构出发,他不到向前的道路,而
只能拎出貌似过去的东西。但其实社会构造已经发生了改变,旧的东西也不适用。
因此,王莽推出的这些新政策,就“复古”而言也是无法做到的。甚至,我们可以说“复古”也是一条路,但王莽所谓的“复古”并不合古。同时,王莽改制更与实际情况相悖,只能对社会各阶层造成损害,因此遭到了全社会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激烈反对。
因此,王莽的这些新政策,一是有害的,天下无一人可受益,反而先受其害,因此遭致天下豪强和平民百姓的强烈反对也就不奇怪了;二是根本无法执行,连想去推行的官吏也不知所从,而只能摸索出各种极端和野蛮的做法,而这只能是火上浇油。
5、适得其反
为了强推新政,王莽不得不出台了一系列严刑峻法,让全天下的诸侯、公卿以及无数平民因违反法令而受到重罪处罚,奴隶不但没有被解放,反而有数十万自由民因铸私钱等罪而犯法,被罚为官奴。
因此,王莽新政仅仅推行了三年,就遭致天下愤恨,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也就是说,王莽的所谓“改制”,不但没有为任何人取得丝毫的好处,反而轻轻松松地把全天下的人都给得
罪了。
可见,当历史走过了自由和多元的封建社会,或是走向资本主义,或是走向专制主义,再想改那就很难了,就像拉出的某物,再像坐回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王莽刚刚做上皇帝,刚刚进行改制,社会危机就进一步加剧,引发了绿林赤眉起义,由此天下大乱。地皇四年(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68岁的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其尸被众人分食,新朝灭亡。 
6、超级豪门陈薪璇
显然,大一统社会很难获得进步,但想走回头路更是死路一条,唯一可行的路就是顺应现实。但以王莽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自身阅历,我们可以发现他不是一个能看清现实的人。星星说爱你
王莽出身西汉最为显赫的家族——外戚王家,皇室刘家还真不是第一家族。王家人可以年纪轻轻地被封侯,成为将军,先后有五人担任大司马,这是朝廷的真正执政者。
王莽这一枝在王家门并不起眼,而且幼孤,但毕竟是王家人,因此王莽24岁一入仕途,就是在朝廷中枢任职(黄门郎),30岁就封了候(新都侯),官至骑都尉、侍中(皇帝侍卫近臣)。这种履历别说老百姓无法想象,就是对于其他豪门也是一种奢望。
事实上,早在前的17年,即公元前8年,王莽就从叔父手中接任了大司马,成为西汉的实际执政者,当时他只有38岁。只是由于另一外戚家族当权,他在家蛰居了几年,不久又做回大司马。
7、起家路线
按理说他在前,做事似乎也没出过大错。不过那是因为那时做事都是一切“推着走”,不需要推出什么新政策。但等到他做了皇帝,大权在握,可以为所欲为之时,天下的麻烦就大了。
因为,在本质上,儒生王莽只是一个不通实务的人。贵族生活,让他其实不食人间烟火,盐打哪咸、醋打哪酸其实他不知道,因为从不用关心,特别是对经济事务其实是一窍不通。
shinee资料
这一点从王莽上升路线就可以看出来。他其实没有做出国任何政绩,而只是在为自己捞取儒家式的所谓好名声。
王家权倾朝野,个个都是生活侈靡,声犬马,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他在家细心服侍母亲和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检点,作风严谨。
王莽对人恭敬,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叔父王商都极为恭顺,为此王凤临死前嘱咐皇后王政君要好好照顾王莽。于是,王莽成了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早年就声名远播。 
为了笼络人心,增加博士(博士这个词最迟秦朝就有)名额,网罗儒生士人。还常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有一次,百官来探望王莽的母亲,见到穿着十分简陋的王莽夫人,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因此,以清廉形象示人的王莽,在民间深受爱戴。
8、精于权斗
不过王莽确有一个长项,那就是精于政治斗争。
太后王政君对他宠爱有加,但同时也宠爱外甥淳于长(王莽的表哥)。淳于长比王莽能干得多,也很会说话,同时在立赵飞燕为皇后时出过大力,为此受到汉成帝的重用,官居卫尉,掌管皇宫禁卫,也是权势熏天。这时王莽的叔父王根正要从大司马之位离休,皇帝想让淳于长继任大司马。
在关系到家族生死的时刻,王莽及时出动了。因为他很早就秘密搜集了淳于长的罪行,此时向王根告发,又说淳于长私通废后许氏。王根大怒,立即向王太后汇报,王太后让汉成帝罢免了淳于长,并在狱中处死。于是,王莽顺利接任大司马。
王莽还因细故杀了长子王宇,借机诛杀了外戚卫氏一族、朝中政敌以及地方上反对自己的豪强,为此海内震动。为了消除负面影响,王莽叫人把此事宣传为“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壮举,写成赞颂文章分发各地,还让官吏百姓都能背诵这些文章,然后登记入官府档案,把这些文章当作《孝经》一样来教导世人。
9、盖棺定论
也就是说,王莽信的是儒家,玩的是儒家,会的是权术,于治理天下其实是一窍不通,为此他的“改制”也只能给中国惹出很大的祸乱。
对于王莽的评价,后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社会改革家”。胡适甚至认为他是“1900年前的社义皇帝。”对此,我是不认同的,因为王莽改制距离实际太远,仅仅是胡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