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省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学 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 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 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 方法论。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 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 而非“理解”。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 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数据化之后 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可以归为两类: 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例 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
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 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 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昊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 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 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需要补充的是,当考察单篇⽂本的⽂本特征(百里挑一祁汉牵手例如计算⼀篇⽂档中所有单字的出现频率),或者分析其内部结构(例如提取⼀部⼩说中所有⼈物的对话⽹络) 时,数据量也会增到个⼈⽆法处理的程度,所以,上述的⽂本集合所做的讨论在单篇⽂本层⾯也是成⽴的。
⼀个普遍存在的数宇⼈⽂的评判依据,是看数字⼈⽂能不能更好地回答传统⼈⽂学者所关⼼的问题,严格说来,只有当数据量或者数据精度超出了个⼈阅 读理解的能⼒范围时,才有理由借助计算机来对⽂本或者⽂本集合的特征予以量 化描述,进⽽提供给⼈去进⾏深⼊解读,数字⼈文不仅仅是新的⼿段和⽅法,更 重要的是,它赋于我们提出新问题的能⼒,
我们现在可以问,五千年来全⼈类使⽤最频繁的词是什么。透过这类问题,可以获得观察超长历史时段⽂化现象的新 视⻆。
(换编⾃王军《从⼈⽂计算到可视化——数字⼈⽂的发展脉络梳理》)
1.下列关于原⽂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
A.在数字⼈⽂的概念提出之前,计算⽅法已被引⼊⼈⽂领域,在研究中发挥作⽤。
B.要实现莫莱蒂设想的世界⽂学研究,⾸先应进⾏⼤规模的⽂学⽂本集合的数据 化。
C.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本集合还是单篇⽂本。
D.数字⼈⽂不仅为⽂本处理提供了新的⼿段和⽅法,⽽且为⼈⽂研究提供了新视⻆。
2.下列对原⽂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
A.⽂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待定类型的⽂本。
B.⽂章转述数字⼈⽂学者⽶歇尔本⼈的说法,有助于论证应该更全⾯地看待远 读。
C.⽂章第四段讨论单篇⽂本层⾯的问题,对前⽂补充论证,使得论证更加周密。
D.⽂章同时肯定计算机远读和⼈的细读的作⽤,有助于避免⼈们对远读的误解.
3.根据原⽂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3 分)( )
A.⼈⽂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向计算机的转变。
B.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本内容的理解,⽽是要发掘⽂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
C.数字⼈⽂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本都进⾏数据化并做研究。
D.和⼈的细读相⽐,远读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数据时代⽂理融合的跨学科取向。
(⼆)实⽤类⽂本阅读(本题共 3⼩题,12 分)
阅读下⾯的闫妮 离婚⽂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后,中国始终把解决⼈⺠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要任务。70年来,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和不懈努⼒,中国在农业基础⼗分薄 弱、⼈⺠⽣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的⼒量实现了粮⻝基本⾃给,不仅成 功解决了近 14 亿⼈⼝的吃饭问题,⽽且居⺠⽣活质量和营养⽔平显著提升,粮⻝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的巨⼤成就。
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徐勤根的党中央把粮⻝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事,提出了“确保⾕物基本⾃给、⼝粮绝对安全”的新粮⻝安全观,确⽴了 以我为主、⽴⾜刮毛门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科技⽀撑的国家粮⻝安全战略,⾛ 出了⼀条中国特⾊粮⻝安全之路。
材料二:
山东省临朐县是一个有着 90 多万人口和近 90 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朐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 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 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 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 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 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 3.73 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 12 万亩。
(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朐 立足山区实际 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材料三:
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村 6 个村小
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 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 3.2 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瘠,一直没有到 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 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 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 村大显身手——粮食耕、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田曦薇个人资料身高 度和覆盖率……去年 11 月,江下村 216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动工,项目 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 15%,亩均粮食产量提高 100 公斤,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众稳步脱贫的有力引擎。
(摘编自李慧《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光明日报》2020年 12月 24 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 5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子显著提升。
C.2003~2015 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D.从 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 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 约临朐县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
B.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 者着力解决地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
C.“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这是临朐县山区地形和耕地的特点,安义县江下 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
D.村干部主动作为,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 推动江下村农民持续增收、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
6.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胸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 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秦琼卖马
谈歌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 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我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
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 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