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城乡建设与发展
张继科景甜疑恋爱[收稿日期]2021-01-29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红文化与河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机制研究”(2020-ZDJH-221);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      (20A790019);河南省哲学社科基金(2018BJJ038);河南省软科学项目(202400410127);河南省高校智库项目(2021-ZKYJ-03);河南省科协智      库调研课题(HNKJZK-2020-29C)。
[作者简介]张新勤(1980—),女,河南驻马店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河南红文化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路径研究
张新勤
(黄淮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胡靖钒
[摘要]河南红文化资源丰富,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河南
红文化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开发困境、认同困境、传播困境和人才困境。通过深度挖掘红文化内涵、创新红文化传播模式、发展红文化产业、培育红文化人才,积极推动河南红文化融入革命老区振兴,实现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红文化;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河南地处中原,在历史上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活动区域,拥有深厚的红文化底蕴。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新县考察时说:“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基因传承好,确保红江山永不变……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发展的殷切期望为做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河南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文化资源,利用好红资源,传承好红基因,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河南红文化内涵
红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红文化具有动态性,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不同时代的红文化具有不同时代特征。河南红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河南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具
有河南地域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总和。河南红文化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有形的红物质文化和无形的红精神文化。1.1 红物质文化
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历史遗址、英雄故里和革命纪念场所。历史遗址如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旧址、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和确山县竹沟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等,见证着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保留并传承下来,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英雄故居如信阳新县许世友故居、确山县的杨靖宇烈士故居等,是为缅怀在革命斗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英雄人物;革命纪念场所如“二七”纪念塔和纪念馆、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和确山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等,是为纪念某个历史事件或者具有重大影响力、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而建造的一
些场所,供后人瞻仰缅怀。1.2 红精神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战争年代,河南这片热土上孕育了杨靖宇、彭雪枫、许世友等革命先烈,新时期又涌现了“全国农村支部书记的榜样”史来贺、“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全国十大女杰”刘志华、“最美村官”裴春亮等一批典范。新时期河南红精神文化表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的宝贵品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是对革命战争年代红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 河南红文化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困境
2.1 开发困境:对红文化缺乏深度挖掘
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红旅游景区的纪念馆较重视红革命遗物陈列、图片的静态展览,红文化宣传形式缺少多样化,参观者参与互动体验项目较少,难以与参观者形成思想上的共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河南革命老区开发红旅游景点过程中,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红文化、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老区红文化相融合,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红文化资源开发上出现过度商业化的行为,过分注重红文化资源短期经济价值,尚未深度挖掘红文化精神内涵,对红文化缺乏系统、全面和深入研究。红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和社会价值还未充分发挥,尚未将红文化精神内涵渗透到革命老区人民日常工作生活中,成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精神动力。
2.2 认同困境:对红文化认知参差不齐
与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前辈相比,年轻一代对红文化认识缺乏深度,对红文化认同感较低。通过对河南革命老区驻马店的大学生调研得知,多数大学生对河南红文化有所了
张新勤:河南红文化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路径研究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5期(总第505期)
解,有些大学生甚至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事迹也不了解,他们认为战争年代发生的红文化故事远离他们的生活,与长辈们在思想上产生较大的代沟,革命老区红文化传承中出现了断代现象。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对红文化的认知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多数大学生对红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革命战争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一些革命历史遗址、历史文物,对红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缺乏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在“泛娱乐化”时代,网络上出现许多戏说历史,抹黑与诋毁英雄等低俗信息,还有各种“抗日神剧”,以娱乐形式解构主流价值观,偏离了解读诠释红文化的正确方向。网络中歪曲革命英雄,错误解读历史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红文化的正确认知和文化自信。
2.3 传播困境:红文化传播方式较滞后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红旅游,虽然形成一些红文化品牌,但多数红文化资源仅仅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呈现出很强的趋同现象,只是对革命时期文化精神进行简单解读和物质遗址的简单修复。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革命历史纪念馆通过VR等高科技元素来传播河南红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多数革命老区缺乏高科技元素,红文化的传播还是传统方式,多采用静态实物展示、讲解员带领参观红景区等形式,红文化传播方式较滞后。各景区讲解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讲解略显枯燥,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落后的革命老区,由于资金不足,对红文化资源开发主要表现为将有限的资金仅仅用于对文物、遗迹的保护与修葺上。如今的网络时代,年轻人使用更多的是微博、APP和等通讯软件,由于革命老区尚未将现代
化信息技术与红文化传播方式较好地融合,从而影响了河南红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2.4 人才困境:红文化人才短缺
在调研中发现河南革命老区红文化人才短缺,主要表现为:一是党史研究方面人才短缺,由于对当地革命历史及革命精神进行研究的专家和学者缺乏,导致对河南红文化资源尚未进行科学合理开发。二是经营与管理红文化产业综合型人才短缺,导致红文化产业缺乏系统而长远的规划与设计,从而影响了河南红文化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三是红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红景区的讲解员对当地历史文化了解不深,对红文化蕴含的精神无法深刻领悟,影响着河南红文化传承。由于革命老区人才政策与创业政策不完善,红文化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对人才的吸引力不佳,未能解决革命老区人才外流现象,导致革命老区红文化人才短缺,成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主要障碍。
3 河南红文化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路径
病娇3.1 深度挖掘红文化内涵,营造良好乡风文明氛围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革命老区应以红文化资源为载体,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红文化教育,学习党史,弘扬优良革命传统,深入开展红文化宣传教育,培育良好家风和民风,营造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一是在红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组织专家学者深度挖掘革命老区的革命遗迹遗址、珍贵
文物以及可歌可泣的烈士事迹等蕴含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创作更多反映河南红文化的特艺术作品,如红戏曲、情景剧等。讲好河南红故事,用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提升民众的参与感,寓教于乐,让人们在愉悦氛围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在丰富与繁荣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河南红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二是将红精神文化的内涵融入到革命老区人民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中,如信阳田铺大塆将红文化与家风家训家教相结合,弘扬孝道文化,营造民主友爱的家庭氛围,将红文化与职业道德相结合,树立奉献社会、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将红文化与旅游观光、度假修养、体育健身相结合,培育民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取得良好效果。将红精神融入到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增强仪式感,不断丰富革命老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革命老区人民的精神面貌,推动革命老区呈现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的新风尚。三是充分发挥红文化的育人功能与价值,以红文化引领革命老区人民的价值观,让革命老区人民在开发红文化资源的同时传承优秀的红基因,激励革命老区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回乡创业,积极投身到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中,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3.2 创新红文化传播模式,增强革命老区人民文化自信
针对河南革命老区红文化传播模式趋同化的现象,各革命老区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与手段创新红文化传播模式。一是建立红文化研究基地,加强地方革命史研究,广泛收集与当地革命历史有关的文献书籍、手稿、图片、口述史等相关资料,通过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对红文化资源进行整合,
构建红文化资源数字化数据库,不断完善数据库平台,将开发和整理的文化资源上传至数据平台供民众随时查阅。建立实物资源的目录、介绍和指导体系,帮助民众了解文化实物资源,实现虚拟与现实资源的全方位推介。二是各革命老区可因地制宜地对当地红故居、遗迹、遗址等进行合理的修缮与维护,尽可能使其恢复原有的容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红文化传播,利用5G、VR/AR(虚拟现实技术)和云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建设网上虚拟馆,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事件,以数字化技术提升对广大民众和青少年红教育效果,让参观者沉浸在历史发展情景之中,充分激发参观者的爱国主义热情,使红文化传承更加深入人心。三是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拓展红文化资源传播模式,运用年轻一代喜爱并易于接受的平台和方式,如、、红教育APP和抖音、快手短视频等,从年轻人的视角、语言、体验和方式开展红教育,大力宣传当地红文化资源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事迹和故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共产党的奋斗史,懂得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创新红文化传播形式,如动漫、歌曲、影视剧和漫画宣传册等多种形式,设立红文化大讲堂,开展
-254-
城乡建设与发展
红文化公益宣传活动,定期组织革命老区人民接受红教育,用通俗易懂幽默的文字编印成册并免
费发放给村民,提升年轻一代对红文化的认知水平及革命老区人民对当地红文化的认同感及自豪感,增强革命老区人民的文化自信。
3.3 发展红文化产业,带动革命老区产业兴旺
发展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文化资源,将革命老区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切入点进行红文化传承,整合各种红元素,带动革命老区产业兴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新县考察指出:“依托丰富的红文化资源和绿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因此,当地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大力开发革命老区红文化资源,传承革命老区红文化精神,以红旅游为依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游客全程参与进行亲身体验,形成吃、住、行、游、娱、购的红文化产业链。优化红产业结构,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解决革命老区人民的就业问题,增加革命老区人民的收入,带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二是发展地域特红产业,强化特产品的市场营销,做好市场供求关系预测与判断,开发具有区域特创意的红产品,延伸红文化产业链,提升红文化产业链条中的各项活动价值,进而提高红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革命老区通过文旅融合,将红旅游与研学旅行、绿生态旅游、康养休闲相结合开发旅游产品,树立红地域品牌,提升红故事的传播广度、深度及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民众。如信阳新县在讲好红故事的同时,实施“品信阳菜、喝毛尖茶、看淮上山水、住豫南民宿”工程,拉动当地餐饮、茶叶等产业发展,打造成“九镇十八湾、全域游新县”旅游品牌,
刘嘉玲出柜已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是整合地域特的红文化资源,合理规划开发红旅游体验线路,使参观者在旅游体验中接受党性教育。如大别山干部学院开发了“走读大别山”红体验线路,将散落在大别山的红革命旧址串起来,让参观者在感知与体验红文化中接受思想洗礼和教育,同时也促进了新县、罗山县等地经济的发展。
3.4 培育红文化人才,推动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
弘扬和传承红文化,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红文化人才是关键。一是制定合理的人才政策与创业政策,为红文化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机遇和平台,为在革命老区创业的人才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完善文化传媒、党史、大数据云计算、旅游管理和法律等专业的优秀人才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广大学子尤其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到革命老区建设中来,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二是集中一批红文化及党史研究学者,加大对河南红文化理论研究力度,整合红文化资源,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决策;依托河南高校丰富教学资源,对从事红文化传承的相关人员进行党史、经营与管理、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升红文化人才综合素质;对弘扬革命老区的红文化、在革命老区治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和表彰,充分调动红文化人才参与革命老区建设的热情,为推动革命老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发展动力。三是利用革命老区的老干部、老党员、教师、革命英雄及致富带头人等乡贤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威望,将革命老区的人民凝聚在一起,带领革命老区人民共同致富。发挥革命英雄、老党员及革
命前辈后人的作用,他们在红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发挥他们在红文化传承、红基地管理和红文化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的作用。习近平在河南新县调研时说:“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传承革命精神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青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邀请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到红旅游景点中进行历史解说,到红教育基地为青少年及党员干部众进行培训,传承好革命老区的红基因。
充分发挥河南红文化引领作用,激发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以红文化资源合理有效开发为契机,培育好乡村人才,助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完善红文化产业链,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有效推进河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
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9(1).
[2] 尚杰,王胜昔.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N].光明日报,
2019-10-20(1).
[3] 蒋军伟.河南新乡先进体现象与新乡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研究
[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4] 卞成林.红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
抖森和霉霉
社会科学家,2020(05):9-13.
[5] 孙伟.红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契合机制与实践路径—以新县田铺大给老师的祝福
塆为分析样本[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07):99-104.
[6] 曹鸣岐.论河南省红文化整体影响力提升对策[J].河南牧业经济
学院学报,2019,32(06):47-51.
[7] 朱玉芳.发展红旅游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N].中国旅游报,
2020-12-14(003).
张新勤:河南红文化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路径研究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