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豆(cuō)  偏(bì)  油(mó)
B.辈(háng)    脑(pàn)    水(fú)
C.子(mí)    叨(xù)    眼(kuāng)
D.(shěng)    疲(juàn)    时(dè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场大型武术舞台剧融合了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B. 在老师的教育下,小明终于大彻大悟,不再随意传播谣言。
C. 当舞者的动作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D. 对于懂人情世故的人而言,凡做事就一定要讲究礼数。
3.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恬静  凫水  弄潮  大失所望
B.明淅  严峻  斡旋  兴高彩烈
C.亢奋  蓦然  羁拌  惊心动魄   
如何开增值税票D.诱惑  燥热  辨论  人情事故
宋威龙女朋友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C.《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D.袁隆平坚信,自己的“禾下乘凉梦”一定能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社戏》刻画了一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安塞腰鼓》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6.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鲁迅先生的《社戏》体裁是散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此外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均选自这个集子。
B.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赏花灯是民间习俗之一。吴伯箫的散文《灯笼》一文中就有许多有关元宵节的节日习俗。
C.《回延安》是我国诗人贺敬之写的一首抒情诗,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富有地方彩,展现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D.《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陕西延安人。他的《羊想云彩》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
7.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习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12分)
(1)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节气)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8分)
①往日牛郎常拭泪  ②山意冲寒欲放梅
③喜见树前闹杏花  ④开门迎春春满院
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抬头见喜喜事多(春节)
上联:相逢马上纷桃雨  下联:____________(清明节)
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今宵织女欲过桥(七夕节)
上联:岸容待腊将舒柳  下联:____________(冬至)
(2)校团委拟邀请民俗研究专家李教授来学校报告厅做“春节习俗知多少”的报告。李晓明同学写了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三处不当,请你帮忙修改。(6分)
邀请函桥震
尊敬的李教授:
minnie driver您好!
为了让同学们领略春节习俗的魅力,汲取营养,我校邀请您3月9日到我校报告厅做“春节习俗知多少”的报告。希望你按时参加。
此致
敬礼
希望中学校团委
2023年3月7日
①格式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内容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语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主题辩论。辩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3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
曹乾石
①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②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⑤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的掌面吧,竟皱暴怒无常是什么意思
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⑨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⑩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花。
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8.选文中作者对仙人掌花的情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梳理出这条线索,在下面的空缺处填上恰当词语。(3分)
→嘲弄→
9.请从表达方式或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5分)
10.选文对比巧妙鲜明。结合你的理解,概括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的,这种对比引发了作者思想感情上怎样的升华?(5分)
(二)
爆竹好惊眠
彭秋平
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粒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老祠堂里的鼓声擂得山响十里八乡清晰可闻;井台边时而传来杀猪宰鹅的声音;磨豆腐、蒸米饼、切糖片……忙碌的声音日夜在老屋里喧响。“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有按捺不住的伢子将新年的头一颗爆竹甩上半空人间的欢乐便送到九天云霄。
在名目繁多的乡村过年习俗中爆竹历来扮演主角:三十祭祖、除夕封门、初二接女婿、初三唱大戏、十五迎龙灯……哪一样都离不开它高亢的开场。乡人放鞭炮除了渲染节日气氛,更主要是用来祈福:在爆竹身上,寄托着农家的期盼——爆竹的响亮或喑哑,是农人预测一年财气、运气、福气旺或衰的征兆。有联为证:“燃几声爆竹,把穷鬼轰开;烧数根蚊香,将财神引来。”许多乡村懵懂少年,后来变得成熟以至老成持重,爆竹是一个重要的推手。
③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年初一的开门爆竹。
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此时父亲的脸专注得像幅木刻。有一个除夕烘着的鞭炮忽然燃着了噼噼啪啪转眼一挂鞭炮化作一屋烟雾。因之全家人默默无声地度过了一个年夜接着便又担惊受怕地挨了一年光阴。
家穷又想廉价买好货。有种俗称“鸡婆带鸡崽”的鞭炮——一个大的带一小的燃放时声音怪怪的像在叫“隔里隔壁穷——隔里隔壁穷——”邻人不乐意了:“大过年的怎么来咒穷我们?”以后就没敢再放这种鞭炮可日子仍然过得喘不过气来。每到年终分红时一家人谁也不愿到队部去瞅一眼。与我们同住一幢老屋的义道公、驼背伯,家景比我们稍好些,都向着我们。又到过年时,驼背伯说:“咱们三家的爆竹合放吧?”母亲是个明理人,怕沾人家的,迟疑了。义道公说:“三根稻秆搓成一根绳,结实哩;三户人家抱成一团,人多接得起大福大贵。”果然,这一年的炮仗震得山响。尽管这年的光景也没见得好到哪去,但驼背伯他们怜贫恤穷的举动,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
⑥开门炮响后,便是伢子们的天下,挨家挨户捡爆竹。有引线的最好;掉了引线没爆响的也有玩头:将爆竹拦腰折成“V”形围成一圈增值税发票怎么开,点上一个,“呼——”爆竹间相互“火拼”起来
此起彼伏蔚为壮观它们的声、光、、味交织成一片迷幻天地,让清寒的童年得到了片刻的欢娱。也有的人家爆竹全炸成了纸屑,捡爆竹的伢子了无所获,但切记:不准信口说出“没有”这样犯忌的话来,否则主人定顾不得“孩童言语,百无禁忌”,从门里伸手赏你两个火辣辣的“火烧饼”,还夹一通臭骂。
⑦年年岁岁就这样如水一般流走了。如今,乡里人过年再也不必缩手缩脚了,开门爆竹大都是“万编”,电光炮串在一起像数不清的“朝天椒”,个个红、辣、响、快,让人听得酣畅淋漓。唐朝诗人张悦在《岳州守岁》中写道:“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这位宰相在睡梦中被惊醒,连声称赞,可见其在除夕之夜的兴奋和愉快,这也是当下新农民的切身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