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4期第29卷 N o 4. 2020 vol .29
《春天里的人们》的家国情怀
方枕明1方志辰2
(1.德宏州文化和旅游局,云南芒市678400;2.云南艺术学院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香港是中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被英国殖民一百五十六年后,于1997年回归祖国。区 域面积1106平方公里,人口 748万,人口密度排名世界第一,是亚洲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会,•。回
罗志祥拍的电视剧归二十多年来,香港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去殖民化、中华文化教育化、中国认同感等一 直没有实质行动,导致近年来香港激进、动乱、"港独”活动猖撅,严重影响香港长治久安和繁荣发 展。德宏籍傣族旅港女作家禾素的长篇报告文学《春天里的人们》,记录了内地移居香港从事普通话 教育推广的普通人的平凡故事,剖析了香港问题的原因形成,反映了香港市民祈求香港长治久安的 良好愿望。
【关键词】《春天里的人们》;家国情怀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拿到德宏籍傣族旅港女作家创作的长篇报告 文学〈〈春天里的人们》,已是今年的二月初,当 时正值香港动乱事盛,国内武汉新冠疫情冒头。带着对香港局势演变的担忧,借响应防疫宅家要 求,认真阅读了《春天里的人们》。
长篇报告文学《春天里的人们》刊发于《民 族文学》2019年第10期“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专号”上,记录的是数十年来在香港地区孜 孜不倦、勤勤恳恳、兢棘业业推广普通话的一 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普通而平凡的经历。据作者禾 素坦言,她的创作意图由来已久,观察访谈交流 记录历时数年,目的就是通过居住香港的凡人凡 事凡语,记录香港回归的大势和未来发展的愿 景,借建国70周年向祖国献礼。循着她的意图,咀嚼文字叙述的凡人和凡事,我也真的读出了 “家国情怀”四个大字。
一是标题凸显家国情怀。春天繁华似锦,生 机盎然,充满希望和期盼。作者用《春天里的人 们》做标题,让人不由自主的憧憬和联想,自然
收稿日期:2020-10-20
作者简介:方枕明(1965〜),德宏州文化和旅游局处级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边疆民族旅 游文化。
文章编号:(2020) 04-4
中国铁建和中铁的区别
要打开书刊仔细研读。大的而言,香港作为祖国 不可分割的骨肉,从列强殖民中回归祖国,二十 年风风雨雨,尽管“港独” “港乱”不断,但大 多国人港人期望香港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的愿望同 向,“春天”自然有了国家情怀。看完作品,你 自然融人其中,与国家同思同想同行。小处来 讲,有家才有国,家是国的组成,人是家的细胞 血液,国安家才兴,家和人才旺。人们在春天里 奋斗,再多的酸甜苦辣也挡不住对春天美好的追 求,“春天”自然增加了家的情怀。阅读作品, 你会情不自禁的置身“春天里的人们”的学习生 活工作,与她们一道喜怒哀乐,与她们一道拼搏 努力,与她们一同争取香港春天的美好。
二是人物富有家国情怀。《春天里的人们》 虽号称“人们”,其实也没有太多的人物,加上 作者本人,总共不过十四个女性人物。正如读者 金齿四锅评语:“啊哈!又一个平凡的人儿被作 家跃然笔下,生动地直贴上了家乡的沃土……这 个世界的美~其实,就是亿万平凡之人编织出来怎样下载歌曲
广东省电力工业职业技术学校117
方桄明方志辰:《春天里的人们》的家国情怀
的……”正是本部作品对13个女人原汁原味的 交往访谈记录,让读者读懂香港的人情世故和香 港回归后的风雨历程,感受香港不同人对香港 未来命运和走向的不同思考和努力。文中所采写 记录的许维琳、菁、曼君、夏雪、薇子、婉玲、怡雯、姗姗、艾玲、舒悦、语嫣、向真、安音十 三位女性,均
在香港从事普通话推广工作,虽不 能代表所有的香港人,但她们的所历所思所想更 能反映香港众多普通市民的思想,更真实可信。她们有相同的经历,都来自内地,都在竞争激烈 的香港社会摸爬滚打拼搏谋生。她们虽有不同的 生活但都有相同的追求,在依托普通话推广谋生 乐业安居的同时,推动香港回归后的融人,为香 港繁荣发展尽职尽力。开篇的许维琳老师,“香 港最早的普通话倡导者及传播者之一,六十年代 到香港之后,一直从事普通话教育、组织及评审 工作,多年来,教了一拨又一拨学生,扶持了一 批又一批的后辈,帮助了一间又一间机构,与她 有关联的普通话机构多不胜数。”从1962年到 2019年,五十余年从事普通话推广令人感动,“扎扎实实地去做,你的根扎得越深,你才能在 这世界留下点什么,而不是这样浮光掠影地一闪 而逝”则回答了读者对她致力普通话推广的疑 问。菁是九十年代到香港的,她希望自己不仅只 是一个家庭主妇,而要真正融入这个社会,真实 扎根于这片异乡的土壤,她选择了教授普通话,为了就业,她读完了基础文凭,又读完了高级文 凭,还上了理工大学。“生活就是这样,你要有 勇气面对很多事,我不想强悍,但生活让我做不 了弱女子,就只有扛起一切吧!”让读者对她的 拼搏努力刮目相看。四川美女夏雪是十三个人物 中最精神的一个,“唇红齿白丰满婀娜头脑清晰 口齿伶俐爱憎分明,这一溜儿形容词就像她说话,不带标点符号,一口气说一长串,你不得不 佩服她的那股子精气神,怎么掏也掏不完,用也 用不尽呢! ”爱情虽失意,事业却风生水起,她 说:身为一名普通话老师,学校认可你,家长欣 赏你,孩子喜欢你,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正是基于此,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国家的荣 誉感、民族的归属感、身份的认同感,对每一个 推普工作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正是 回归后的香港所急需的吗?怡雯是
这十三个人中 的传奇,驾香车,着名牌,每天往返于香港与九龙之间,给富豪家的孩子上课,月人十万以上。但不管怎么富有,她对普通话的推广却始终矢志 不渝,“我认为用普通话教中文,才能更好地诠 释中国文化,让我们的下一代将传统文化更好的 传承下去。”这不正是我们总结香港的“去 殖民化不彻底和中华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吗?是的,这十三个人物既不是达官贵人,也不是名 门闺秀,但却是活生生拼搏在香港最基层的平民 百姓。人虽不多,但一言一行无不彰显爱家爱自 己爱事业的价值取向,无不体现爱香港爱国家的 博大情怀。有了这些不忘祖先传承中华文化的普 通民众的挚着,香港的“春天”还远吗?
三是故事蕴含家国情怀。文中有十三个人 物,就有十三个故事,十三个故事有一个共同 点,都是以教授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作为个人事 业、生命寄托、价值体现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她 们大多来自内地,移居香港也有相似的原因,拼 搏香港都有类似的经历,但爱己爱家爱国的情怀 始终相同始终不变。许维琳老师扎根香港50余 年,“一直活跃于香港普通话界以及教育界”,退休以后仍然敬业乐业,“尽管来到香港,但自 己仍然心系祖国,也一直热爱和平,不会去做任 何分裂祖国的事情”是她一生的念想和坚守,也 是众多香港平民的心愿。来自四川的菁的故事告 诉读者“你要有勇气面对很多事”,她希望“自己不仅只是个家庭主妇,而是真正融入这个社 会,真实地扎根于这片异乡的土地”,于是忍受 餐厅打工的艰难,坚持英文粤语考试,克服孩子 小丈夫变心的困难,耐心教授7个问题小孩,硬 是闯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路子,使自己变得强 悍。在深圳开过店的曼君,“刚到香港时,没有 房子,
没有工作,心里挺郁闷的,与内地生活相 比,实在是天差地别。语言的障碍也是一大问 题,我感觉歧视还是存在的。”移居香港后做过 餐饮服务员,为了考证光读书就读了7年,后为 了招呼女儿跨界选择当了教师,“每天四点多就 得起床,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睡到自然醒 是一种什么滋味,每天鸟儿都还没叫,我就已经 在学校开始忙碌了……”正是靠着勤奋执着,曼 君“从餐厅服务员,到私人汉语辅导老师,再到 专职普通话教师;考取初高级普通话教师资格、语文学学士学位以及香港教师教育文凭;到新城 电台做普通话推广节目,还默默地出了一本自己
118
编校的教科书,现在又在编一整套幼儿普通话经 典教材。”她始终认为:“一个家庭值得传承的 东西已经不少,更何况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所以,身为教师,任重而道远,文化传承,是我 们今生不可推卸的责任。”曼君的“豪言壮语”无形之中点到了香港旳急需,也表明了香港普通 市民要求稳定繁荣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来自北京 的姗姗曾是北京的国家干部,为爱来到香港,“当时的感觉就是房子也小,语言也不通,平时 在家连电话响了都不敢接,就因为不知道该说什 么好,粤语不会,普通话人家又听不懂,不知道 该做什么好。”从一个国家干部到完全不到方 向不到定位的窘况,可能是许多内地到香港人 的同感。姗姗克服了恐惧和无助,借助在香港 贸易公司打工三年的发现,在香港马鞍山一商业 中心凭借一张桌一张凳一个学生开起了普通话培 训中心,一开就开出了一片新天地。姗姗认为:“其实我们普通话老师还肩负着另外一种使命,就是融合的工作。我们应该作为纽带,把内
地和 香港两地文化紧密地连接起来,让香港既不丢失 传统,也不放弃时尚,变得更加繁荣。”这恐怕 就是姗姗坚守的理由,也是香港普通话推广者的 追求,更是所有中国人的愿望吧!舒悦的故事让 人伤感,在她普通话推广事业正值顺畅之时,“突然间癌症杀到眼前来”,但这位曾在北京某报 社做过市场策划和营销的她却笑对疾病,“也许 上天让我生病就是让我停下来歇歇,让我冷静地 去思考我所经历的一切”,她说:“回想这么多 年,咱们这推普工作其实真的不容易。首先香港 多年的殖民文化,不能否认,香港这个社会有些 人对普通话的抵制和反感还蛮大的,曾经也发生 过家长联名反对普通话做官方语言的事件,所以 我们推普工作必须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前 提下慢慢来进行,我觉得我们希望推动的首先应 该是人的心,而不是外在的一种语言。”她始终 认为“做推普工作,不如说是一个融合的工作,包括我们从内地嫁到香港,小小的一个家庭也是 一种融合,虽然香港的现实社会,存在两种文化 的割裂,而我们不是来撕裂的,是来融合的。”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身患绝症尚且忧 民忧国,怎不令人感动呢?读完十三个故事,我 们感受到了故事反映的平凡生活的艰难坎坷,感 受到了香港繁荣背后底层市民的悲欢离合,更感方桄明方志辰:〈〈春天里的人们》的家国情怀
受到了香港市民渴望安居乐业和长期繁荣发展的 不懈追求,正如文中所写:“她们为这座城市带 来了新鲜的声音,这些声音会引导这座城市与祖 国内地更加紧密地融合,加速香港的去殖民化。”
四是作者深怀家国情怀。纵观文中所写人物 和所录故事,与作者禾素本人的香港经历似有一 比,在
我看来,文中人物所想和故事所叙就有禾 素的影子所在。作者禾素,本名方思入,是云南 德宏芒市地地道道的傣家女儿,云南艺术学院毕 业后分在了德宏傣剧团,后到了政府接待办,还 率先闯过深圳中华民族园,是一名正宗的国家公 职人员。1994年因爱移居香港,打过工,开过 餐厅,当过义工,现从事教育及写作工作。20 余年的香港生活,让她接触了香港基层的行行业 业,了解了香港市民的方方面面,正是不同人 的所思所想所历,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她耳熟能详的普通话推广行业,特别是文 中所写人物,不是她的朋友就是她的同事,正是 这种长期自然的耳濡目染和深层次采访交流,揭 开了这些女性的生命历程和心路历程,让人深感 真实可信,也赋予了文学作品鲜活的生命。而与 文中人物相同共有的,就是隔绝不断的家国情怀。香港20年里,她通过自身努力成了香港散 文协会会长,散文家学会出版社主编。但她人居 香港却心系内地,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回乡赡老访 亲,为家乡传道受业,成了中国新华书店“全民 阅读活动推广大使”,德宏师专艺术学院客座教 授,芒市图书馆艺术总监。作为新香港人,她时 刻关注香港的发展变化,可谓是共生共荣,〈〈春 天里的人们》的写作就是一个例证。她在文中写 到:“多年来,我无数次有这么一个想法,写写 我身边教普通话的朋友吧!写写他们的背井离 乡,写写他们的悲欢离合,写写他们的苦难幸 福,写写他们的从容与慌张,写写他们的坚持与 放下……”之所以要写她们,就是因为在这片曾 被殖民一百多年的土地上,在港人的国家认同感 还不是很乐观的情况下,推广普通话有着重要的 意义和作用。她说:“我用笔,为这个体向世 界打开一扇窗,希望,明媚的阳光能照见它,晴 朗的月亮能照见它,照见这一扇边沿角落的窗,照见一个个默默发光的人。”是啊,正如作者所 愿,通过香港每一位默默付出的人的共同努力,香港的春天还远吗?
119
方桄明方志辰:《春天里的人们》的家国情怀
当然,作为长篇报告文学,也许是文体的限 制,或许是作者的特殊考虑,总觉得文中的人物 稍显狭窄,人物及故事似有雷同和重复的感觉,一定程度影响了读者对香港的全面了解认识。每 个人物的故事也因当事人的口述缺少跌宕情节,显得平淡,难以达到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的境界,一定程度影响作品的效果发挥。
但瑕不掩瑜,在香港回归20年并恰逢香港 激进、动乱、“港独”不断的当下,《春天里的 人们》对广大读者了解香港、认识香港、挽救香 港,意义重大,作用不可估量。这恐怕也是作者 的出发点吧?
红茶有哪些品种 前十名
参考文献:
[1]禾素.春天里的人们U],民族文学,2019(10)120.
[2] 李朝全.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一评〈春天里的人们〉[J].民族文学.2〇19(10):201.
七夕情人节诗句(责任编辑:西早)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