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安全警报怎么关闭(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叫人容易接受;化深奥为浅显,帮人加深体验;化抽象为具体,给人鲜明的印象;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子: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比喻句例句
1、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2、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3、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4、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5、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6、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7、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可以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感情态度,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写的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他写的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海睡熟了。大小的岛拥抱着,依偎着,也静静的恍惚进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守护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真理总是悄悄地走进勇敢者的心间,向他昭示智慧的魔力。
②拟物。例如: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极言其心情急切和动作轻快)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众一针一线
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衣,僧人穿的黑衣服)
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平板电脑怎么连接电脑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
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
c、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句话也是排比句)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
心。
  (2)排比的几种形式
 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4.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小学生庆国庆手抄报
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7.设问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作用: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常见用法
1.可以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这样做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
例句: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papi酱是什么意思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作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区别:吴镇宇图片
  问而有答的反问
母爱的名言例如:敢于这样做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