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滨州市人民政府
ktv最好唱的歌【公布日期】2012.06.20
【字 号】滨政发[2012]21号
【施行日期】2012.06.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滨政发[2012]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
  现将《滨州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滨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滨州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市3年来的医改成果,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既定目标,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山东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2〕19号)、《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滨发〔2009〕21号)和《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明确我市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是我市未来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一、规划背景
  自2009年8月我市医改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在省医改领导小组的指导、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全面落实滨州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各级共投入医改资金25.69亿元,圆满完成了五项医改任务,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呈现出“人民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增活力”的良好局面。
  截至2011年底,全市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4.4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295万人,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应保尽保。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2008年
的每人每年60元提高到今年的每人每年240元。3年来,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住院补偿达到87万人次,共报销17.9亿元。其中,参合农民受益率从2008年的152%上升到346%。三项医保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均达到70%左右,实现了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实施困难人门诊、住院救助3.8万人次,医疗救助支出8524万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10个县(区)的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287处省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所有药品按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7%。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同步推进,对全市86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药品采购、经费保障制度等综合改革,初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以来完成中央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8个,累计完成投资7626万元,完成建设规模1.9万平方米。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全市成功打造了15分钟就医圈。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市人民医院被国家批准为全省首批“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全市81所医疗机构与59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长期对口帮扶关系,培训各类卫生人员2.7万人次,基层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开展了10大类41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部以免费或补贴形式向众提供,重点向农村倾斜。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11年的25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3年来,医改工作逐步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重视,支持医改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实践证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尤其是在基层取得明显成效,人民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推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推进了医药卫生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公平,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清醒地看到,医改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与上级要求和人民众的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以药补医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改革的难度明显加大。同时,各县(区)改革进展不平衡,巩固改革成效的任务依然艰巨。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医改来加以解决。赵文卓主演的电影
  今后4年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医改部署,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抓住基层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凝聚和扩大社会共识,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为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洗碗机品牌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目标演员孙涛
  (一)总体要求。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健康为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增强全民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重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提高医药卫生体制的运行效率,加快形成人民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支付制度等改革,明显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继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有效运转,增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有序开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不断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社会力量办医取得积极进展;切实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改善基层人才不足状况,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药品安全水平,逐步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理顺医药价格体系;进一步提高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对医药卫生的监管;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
  到2015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卫生总费用增长得到合理控制,众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婴儿死亡率降低到7‰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6/10万以下。
  三、加快推进全民医保制度建设
深圳中秋节活动
  充分发挥全民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重点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在继续提高医保保障范围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通过支付制度改革,增强医保对医疗费用增长的约束作用。逐步建立重特大病保障制度,从制度上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保障问题。
司藤结局  (一)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8%以上。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标准。2012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到2015年,达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缩小不同医保制度之间、城乡之间的医保待遇差距,逐步形成合理的医保待遇梯度。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通过调整补偿方案、诊疗项目和药品目录,扩大保障范围,明显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提高最高支付限额,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24万元以上、16万元以上和15万元以上。推进实施城
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完善新农合门诊统筹制度,支付比例均提高到50%以上;积极探索通过个人账户调整等方式稳步推进职工医保门诊统筹。
  (三)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探索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按照管办分开原则,完善基本医保管理和经办运行机制,进一步落实医保经办机构的法人自主权。不断完善管理方法,简化医保人划分,有效避免重复参保。将企业自我管理、封闭运行的职工医疗保险纳入属地职工医保统筹范围。制定出台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指导意见,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