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明 5111309053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距离开学已经七周,至今我已参加了六次中国医疗保险制度转型的课程。按照老师的课程安排来进行学习,我对这门课程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前六次课中,老师主要讲述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特点以及形成与发展等,并对世界上几种典型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介绍,包括国家(政府)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储蓄养老保险模式四种。在具体讲述每一种模式和制度时,几乎同样按照其概念、特点、形成、改革发展的思路来展开,并且都依照一个最典型的国家作为案例来具体分析。这就是对前几次课所教授内容的宏观概括。
或许从这样宏观的视角来看,会让人产生囫囵吞枣的感觉,甚至会误认为前几次课学习的内容太单一、简化,但其实不是这样。从我个人的角度来思考,课程内容的宏观概括只能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远景”,而要获得真正有着实质内容和精华,我们还得把焦距放大,从微观
的角度来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这门课程也是如此。
当然,若硬要从微观角度来对前六次课的内容进行详细深入的探讨虽然会极大地帮助我们了解其精髓内容,但必定要花费极大的代价,无论是时间还是文章篇幅,并且除了让我们了解精华和详细内容外,又不利于或至少不会直接有利于我们结合个人经历、知识背景对其进行思考,往往会使我们的视野囿于老师所教授的范围内而无法挣脱思维定势,更无法将原有的知识进行升华、深化并应用于实践过程,所以意义不大。根据实事求是原则,限于本篇文章篇幅,笔者无法对其微观内容进行详细介绍,而选择了主要写一些关于上课后的自由思考和感想,表露一下作者纯粹个人的见解,相信这也会是老师所希望看到的。
在上第一节的这门课上,老师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外观上来讲,打扮朴实但不失优雅,声音洪亮而不嘈杂;从性格上来讲,则让我感觉到十分乐观开朗;从学术成就上,老师的堪称传奇的求学和学术经历也让我十分钦佩。为什么要对老师的形象进行专门的描述呢?当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实在是对她的形象印象深刻,除此之外,也因为老师的特征会反映在其课堂风格以及教学内容上,甚至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不可忽视的影响。
蒂思岚
第一节课没有讲很多关于医疗保险的知识,更多的倒是在讲述人生态度,教学PPT的很大一部分被用来介绍老师的幸福家庭和向我们推广的积极向上的乐活态度。或许有人会问,这些跟医疗保险有半毛钱的关系么?用老师的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来解答就是,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乐观健康的生活,那么就不再需要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而研究医疗保险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让老百姓活的健康、开心、有尊严,那么这与教导我们乐观生活不正是殊途同归的吗?或许又会有人质疑了,说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这些内容怎么可能会对整个社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呢,甚至对于课堂上的学生而言都不会有什么作用。但用事实说话,从个人而言,我自认不算是一个消极悲观的人,但也算不上乐观,遇到好事也会开心,遇到坏事也会郁闷,并且经常会感到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在听了老师这些为数不多的教化后,我认为我在渐渐在向乐观的那个方向努力进步,并且会尽量将乐观的心态传染给家人、朋友。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样,将积极乐观的情绪传染到整个社会,让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乐观民族也不是没有可能。并且不只是在第一节课老师会“叮嘱”我们活得开心轻松一点,在后来的几次课中也会时有提到这些人生“教义”,确实会令人有心态上的调整和转变。所以,这是我认为老师上课内容中很有意义的一部分。
从医疗保险制度的专业性知识上,我也有着诸多思考,并且收获良多。在对于医疗保险制
度模式的四种典型类别上,其筹资主体分别是国家、社会、商业和居民储蓄,这也是他们之间彼此不同、各有特点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就应当会引发我们的很多思考。或者说,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是,世界各国医疗保险的主体操办者应当是国家、社会、市场还是人民自己?当然某种意义上讲,如若我们把这四个主体的分类再概括一下,则又回归到了我们老生常谈的问题:是用政府来操办医疗保险,还是由市场来主导?再经转化,则还是计划和市场这两种发展手段的选择问题。当然分析到这个程度,我们会突然发现好像这个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了比较公认的答案:即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换言之,既要发动市场力量兴建医保事业,同时也必须结合政府权威来进行调控甚至干预。这个答案貌似十分含糊,不够具体,但这是为了在保证其科学性和公认性前提下的最具体表述了。
何晴现任老公剩下如果再要具体的问题则陷入无解状态,如政府和市场力量哪个应当占主导?政府与市场协调作用的内部机制是怎样的?无解并非指没有解答,只是没有普遍公认、甚至通用的解答。以英国为主要代表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将政府置于主导之地,直接通过政府力量以税收形式筹措资金兴办公立医疗机构;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则主要运用市场的力量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私人保险计划覆盖了大部分美国居民,而政府保险只覆盖25%的人,严重限制政府在调整发展医疗保险制度上的作用能力。显然,这是世界各国
关于医疗卫生制度问题上的分歧代表,但另一方面,我们还得看到这些分歧并非会一直持续下去甚至越分越大,反而是有着相互借鉴、逐渐趋同的趋势。
咖喱饭首先,英国很早就建立了NHS医疗保险制度,但逐渐暴露出其问题所在,即患者都会要求最好的医疗服务使得医疗卫生资源浪费,医疗费用不易控制,并且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效率低下,往往一个病人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于是,政府对此进行了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国有医院私有化,进行提高运行效率,节约资源,控制费用。而在另一端,美国的市场医疗保险制度又何尝不是遇到发展中的困难。商业化的医疗保险具有强烈的盈利动机,造成医疗费用十分昂贵的后果,这也导致了美国医疗卫生费用在世界范围内最高,并且至今仍存在2007年统计仍存在4500万公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其人均寿命也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对于美国来说是极大的耻辱。于是,美国历届总统都积极的寻求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但几乎都归于失败,后来发展整体医疗服务,采取促使医疗机构向规模化集团化、医院管理社会化方向发展的措施,并建立了HMO等创新性的医疗机构。奥巴马上任后更是下定决心进行新医改,加大政府力量介入程度,试图实现“全民医保”。张晏菻
感人的歌曲
这就表明了各国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整方向:将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中加大市场的比重,将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加大政府的比重。这样一来,我们便能发现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正有着逐步趋同的趋势。当然你或许会奇怪我为什么只选了这两类模式进行比较,其实这是由我们一开始就确定的思路决定的。在开始,笔者就已决心将四种模式大致划为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类别,在此基调上,最能代表两个类别的当然是国家和商业的医疗保险模式,而在一定意义上,我认为社会和居民的医疗保险模式则更为中和,比较效果不会明显,顾只选用其中两个较为“极端”、典型的例子来说明整体特点和发展趋势。
当然,如果进一步思考,我们必然会落脚于中国的问题上。是的,学以致用,我们学习研究外国的例子,落脚点必然会是服务本国改革,改善本国制度。现状是,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借鉴(有些部分甚至是照搬)了新加坡的经验,即主要是储蓄医疗保险模式。我个人看来,虽然这并非是我国根据国情独创的制度,但总体来说这项借鉴来的模式还是比较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一方面,目前中国政府的经济实力虽然也已经十分强大并且在快速增强,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决定了医疗保险不可能仅靠政府收入来为全民提供免费保险;另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来不过十五年,仍然不够完善,无法担任主导医疗保险的重任。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国尤其要注重结合协调政府和市场
两方的力量,共同作用,以完善医保制度。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我认为政府和市场两方的绝对作用都会大大增强,但同时政府相对于市场而言,起到的作用会更大一些,一个重要原因即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共产党的宗旨决定了在这样一个关乎民生的国家福利事业问题上,国家会充分发挥更加主导的作用,以改善民生。
一个国家的医疗保险关乎民生,我们的学者在这个议题上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全面,我们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学习也不够系统,以上的一些分析论断纯属笔者个人意见与想法,必然不够成熟。但我相信,无论是学者,还是学生,只要有兴趣对这个问题做更深入的探讨、更透彻的分析,我们会学习到更多,而后期望能为这一国家民生大计的构建与完善提出更富建设性的意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