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的诗歌
绪论教案
本章难点:大学生如何适应新生活环境
本节重点:大学生如何培养优良的学风
一、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图书室工作计划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李月华 血恋三、树立学习的理念
四、培养优良的学风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人才的资源。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务之急就是如何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在社会系统工程图上理性地到自己成才的人生座标。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自从越过了那道神圣的分数线,原来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大学中高手云集,人才荟萃。现在新的学习伙伴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重新比拼。1.学习要求的变化
*知识广度和深度变化:
大学的学习要求比中学明显提高,在广博的基础上求精深,在精深的平台
上更广博,深度与广度互为匹配,相辅相成。
*专业的难度变化
中学时代没有专业设置,专业训练是大学生进入专业领域的必然途径,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大学生将成为专业人才的预备队。
2.生活环境的变化
3.社会活动的变化
*积极参加党团、学生会和班委活动
*积极参加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
国庆节调休
*积极参加课余文体活动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大学新生应以积极的心态理性安排自己的生活,根据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学新生应虚心向老师求教,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自己来观察、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大胆实践,积累经验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大学新生应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大胆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三、树立学习的理念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能动的学习,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专业。积极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要从知识导游图起步;二要围绕瞄准的问题读书;三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四要活化知识的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创新学习是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要把创造性思维渗透到学习中去,获得新知识;
*要把知识与创造有机结合,把知识内化成能力;
*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将来打好基础。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今日的世界科技发展,知识的更新期缩短,全球每天光是各种日报就出现一万多种,高达5亿多份,每年出版的杂志一千万多种。大学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求知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培养优良的学风
1.培养勤奋的学风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大学生要奋发努力、不畏艰难、永不懈怠。
2.培养严谨的学风
韩愈在《进学解》中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学生应做到:一丝不苟,严肃、严格、严密。
从古人祖冲之,到华罗庚、张光厚、杨乐、陈景润、丘成桐到朱熹平,数学大师都是以严谨著称于世。
培养严谨的学风,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石。
3.培养求实的学风
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培养求实的学风,是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8并不如2加6,如果每天有2小时学习,来改变不懂科学,生产效率低的状况,企业领导者就会发现,这正是一种投资,决不是浪费。”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人生其实只做两件事:“一选择目标,二冲向目标。”
大学生应刘翔一样,开始向新的目标发起人生冲刺。这是继往开来的冲刺,实现自我的冲刺,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冲刺,具有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
2.在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第一,信息技术正向更小更快更廉发生结构性变革。
第二,全球生物技术年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
第三,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纳米科学技术拓展人类资源利用空间,未来20年可达上万亿美元。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发展也面临制约因素和严峻挑战。
第一,影响世界和平的恐怖等不稳定因素增多。
第二,资源、技术和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第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第四,近年来油价持续攀升。
当前是四个没有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变。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没有变。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优势压力没有变。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战略图谋没有变。
我国正面临复杂国际环境的巨大冲击。
对此,大学新生:*应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应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世界眼光*应培养冷静的头脑,大无畏胆略气概*应坚定信念,做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巴图结婚生子
我国国内目前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
西双版纳景第三,当前社会就业的困难不容低估。
第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问题突出。
大学新生只有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创造机遇,把握创造未来。应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
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德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作曲家门德尔松认为:“智慧是知识的善于运用”。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说过:“旺盛的精力寓于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服务的基本条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4.美是人才素质的内容
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定为:“用保尔的精神干比尔的事业”。
全面发展就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学生应成为主动、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他们的崭新形象既是社会的外在需要,又是他们成才的内在需要。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爱因斯坦:“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应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当代大学生应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才者 , 德之资也 ; 德者 , 才之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当代大学生要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 , 德才兼备,只有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只有以才支撑德,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中国和世界;向历史、向人民学习。
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之中,在实现国家利益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当代大学生要努力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大学生能否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言行一致,踏实做事,使自己的道德人格不断完善,当代大学新生一定要有:
民族的自豪感、历史的使命感、社会的责任感、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为把自己锻炼成为对祖国和人民的有用人才而不断努力。
四、思考空间
1.通过入学教育,请你谈谈自己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2.从中学没有专业到大学有了专业方向,你感到应如何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和培养优良学风?
3.在世界科技文化挑战、国际化挑战、我国发展任务挑战面前,你认为应如何明确成才目标?
4.有人说“独生子女大学生是抱大的一代”,面对这种言论,你如何塑造自己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建构新的价值观的理论诉求自从党的十六大以后,同志就任总书记以来,曾经提出了许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创新。比如,大力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和出发点作了新的阐发,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名。
2.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植于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对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继承、弘扬
与超越
荣辱问题早在夏、商、周三代就以道德自觉的面貌出现,与忧患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思想史上,荣辱问题首先是在人禽之辨、人的内在规定性意义上被提出来的。孟子认为人不同于禽兽是因为人有仁、义、礼、智
精神——人性之四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仁义礼智耻辱感是四端之一。
在孔子的学说中,仁是最高境界,仁是对大众有强烈的爱心,对社会至诚的关怀。人一生的荣辱都与是否行“仁”密切相关。对人有爱心,对社会肯奉献是荣誉的根源。
荀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不在于他是两足直立行走等自然属性,而在于有是非善恶荣辱等精神。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儒家的荣辱感建立在:
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立德立功立言、堂堂正正做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忠君和爱国一体两面“知耻近乎勇”的名言指引着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道德观,涌现了大量爱国爱民,诚信守法,勤俭奋斗的典型人物。文天祥的《正气歌》从宋代一直唱到今天,岳飞的《满江红》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养“四有新人”的人格坐标
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荣辱观的定义
荣辱观是主体通过行为选择和评价而形成的对荣誉和耻辱的一种心理感受、道德信念和价值观念体系,是主体自觉地践履道德规范的心理机制、内驱力。
荣辱观作为心理机制、内驱力表现为主体具有自我意识能力、自主选择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
法国哲学家萨特曾说:“人的存在总是欠缺的。”人的欠缺不仅指外部世界的欠缺,如金钱、地位等,人还有内在精神世界的欠缺,这种内在精神世界的欠缺在某种意义上是更为深刻的欠缺。人的绝望主要来自对自己内在精神、人格状态的绝望,不是来自对外在物质等欠缺的绝望。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要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要成为理性的爱国者就要有文化自觉意识。
不仅要了解我们祖国的美丽山川,还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要对自己的文化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特点,优长、缺失要有尽可能多的了解。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心系人民、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作贡献,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努力学